基于物联网油库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2018-11-06 05:10李育昆吴臣勇黎丽荣
中国储运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油料油库联网

文/李育昆 吴臣勇 黎丽荣

1.物联网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向实体设备设施的延伸,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了当前一段时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其实质是利用感知控制,网络构建,信息处理等技术自动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事物”,实现最佳配置和优化利用。

1999年至2004年是物联网发展的启蒙时期,物联网的定义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自动识别技术中心Ashton教授首先提出了物联网的基本定义,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相连,实现对“实体”的智能化识别、监控与管理。互联网的终端是PC电脑,物联网的终端是任何想要干预的“实体”,并最终实现对其的状态监测和有效控制,所以说物联网技术也是对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研究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物联网理论慢慢受到大家的关注,物联网技术在这个时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物联网项目研究组在其发布的项目报告中指出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框架。”这里已经强调了每个单品都有自己的编码、标识,使智能接口和信息网络能够进行无缝链接。

2009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也十分重视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感知中国”的计划;2010年“物联网”首次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并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因此,2010年也称为中国的物联网元年。

2.油库信息系统发展及应用

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科学高效的油料管理方式和方法可以提升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军队油料供应保障水平,确保我军能够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随着部队油料消耗的急剧膨胀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军队后方油库也正在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提高军队后方油库在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方面的能力,油库信息系统已然成为了提升油库管理能力的重要技术和手段。

(1)国外情况

美国军方在开发和应用石油管理技术方面始终处于世界前列。为了促进和有效地完成日常业务作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实施了有效的军用油料管理手段,开发研制了功能齐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如美国节能中心开发的“国防燃料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国防能源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汇总了油料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大大提高了油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并及时、准确和全面地为美国军方生成业务报告,在满足各级石油管理业务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美军国防能源保障中心设立了指挥控制中心,该中心向上与国防后勤局数据中心联接,实现与各军种信息传递;向下与各能源保障办事处联网,实现与各油库互通,及时掌握每个油库的储油量,做到了收发实时监测。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在“以物流为重点”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建立了“联合全资产可视化”概念,构建了“全球资产可视系统”,通过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国防能源网络的建立,基本实现了能源预测、三军整合、石油材料的无纸化采购,日常管理自动化和石油材料的可视化。目前,美国军方石油管理的可视化能力已达到90%,这一系列的改革在美国军方的几次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国内情况

目前,我军后方油库的油料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仅限于使用“军油工程-后方油库”统计核算系统进行日常的开票、调拨、统计和核算工作,有的落后地区油库甚至还在手工记录。我军后方油库分布面广、点位分散,缺乏库与库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无法实现对油库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报告决策的上传下达;在油库业务作业过程中,仍然采用手工作业,工作量大不说,且极易出现人为误差,数据信息时效性较弱,无法满足油料动态管理的实际需要。长期以来,从联勤保障部队到各个保障中心,要了解油库的存储油料的数质量及分布情况,常常遇到库存报表数据滞后于实际情况的问题,不能有效适应平时管理和战时保障的需要,加大了首长机关对基层部队的管理难度。部分油库虽然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应用了一些自动控制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但控制和管理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油料管理信息数据也没有实现内部共享和远程调用,就像一个个“植物人”。各军队后方油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根据地域差异和上级重视程度不同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且没有统一规范的系统研制标准和设备设施使用要求,导致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一,选用设备设施重复和滞后,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巨大浪费。

在油库管理理论研究方面,印昊撰写的硕士论文《军队油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论述了军队油库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针对油库的管理方式、应用范围、作业方式等,提出了系统数据需求和功能要求,并给出了油库信息化建设系统方案设计;姜黎撰写的硕士论文《油库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中,针对油库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数据无法充分共享、系统不能有效联动、作业数据得不到总体分析等问题,对油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权限管理及实时监控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于亚楠等人在“基于组件的油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将组件技术应用于油库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根据系统需求把系统分解成若干构件,将构件按照架构和接口标准进行组装与集成,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后期维护的难度。

3.物联网在油库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发展项目,将会形成一个广泛延伸的产业链。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在国防建设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对现有的作战观念、作战方式和军事系统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作用不亚于互联网在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而广泛的技术变革。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已迅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军事后勤领域,这将对推动军队后方油库信息化建设和提高联勤供应保障效率发挥巨大作用。

(1)国外情况

在油料装备及附属物资保障方面,美军将含有相关信息的电子芯片嵌入各类油料装备及物资中,利用由传感器构成的读取设备可以随时获取相关信息。战时对各类物资装备信息进行实时获取,能够使决策者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并辅助进行物资的调拨转运;同时,可根据战场情况和部队需求的变化,从全局角度筹划保障流程,发挥整体效益,实现保障一体化。

在军事物流领域方面,美军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后,针对后勤保障物资在请领、运输和发放等环节存在的资源浪费严重、配送不及时和请领分发混乱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全资产可视系统的计划,实现了对包括油料及附属设备器材在内的各类物资信息的实时监测,为作战部队提供了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化可视化后勤保障。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在运往海湾地区的集装箱上加装了Savi技术公司的射频卫星芯片,能够准确掌握集装箱的实时位置、箱内物资品种、数质量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军事物流保障效率,这种技术可以运用在油罐车和运加油车中,实现对油料供应和管理的实时监控。

目前,美军在军事后勤领域已大量运用了以RFID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其中油料保障方面,主要开发了物品查询跟踪和运输物资监控等通用型系统,这些系统已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油料供应保障的全程监视可控、科学筹措规划以及快速应变决策等能力,使美军油料管理方面实现了由“粗放式”到“精确式”管理的转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油料的海运量、空运量、战役储备量和战略储备动员量,同海湾战争相比得到了大幅度减少。

(2)国内情况

目前,随着物联网概念在报刊、杂志和著作中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国内学术界对此开展了广泛讨论,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但最关键的还是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关于物联网地位作用的基本认识;二是关于物联网对军事应用的影响;三是关于物联网在军事应用中需要把握的主要问题。随着讨论研究的深入,物联网在军事后勤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物联网技术能够弥补后勤领域的诸多不足,避免由于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而造成的盲目性和资源浪费。因此,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军队转型发展的方向。宋友余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后勤物资保障中的应用,从研发各类电子标签、多种数据通信协调发展、更新信息处理和存储观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龚卫锋等论述了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军队智能化仓库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原则,并对智能化仓库建设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物联网技术在军用油料管理方面的研究,目前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物联网技术介绍、在军用油料管理中的应用设想及应用中的对策和建议等。《物联网与军事后勤》中对物联网技术在军队后方油库(站)、库区门禁、输油管线、军用油料运输和加注、军用油料设施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张源涛等从武警部队油料保障实际出发,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部队日常油料调拨、应急油料保障、油库(站)日常业务处理、油库(站)安全管理以及油料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孔繁强从基于物联网的军用油料调拨实现过程,物联网对军用油料调拨的影响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论述了物联网技术在军用油料调拨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油料油库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提高油库消防预案工作效果的措施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在机场油库安全的应用
抢占物联网
武汉白沙洲粮食和油料批发均价
油库是我家
油库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广义最大覆盖模型的油料保障力量动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