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8-11-06 12:51杨华清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溶栓

杨华清

(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泰安 271233)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局部血供障碍引发的缺氧缺血性脑组织软化与坏死,发作时可引发一系列病理反应,其中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属于最为直接的早期病理改变,可加重脑动脉及全身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影响肾功能,造成机体代谢异常,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2]。临床上一致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窗十分短暂,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恢复闭塞血管功能极其必要。相关研究指出,丁苯酞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药品,可影响多个脑缺血病理环节,其与溶栓药物阿替普酶联用,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3-4]。为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平均(63.92±4.83)岁;发病时间80~240 min,平均(120.48±9.85)min;神经功能损伤: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63.87±4.78)岁;发病时间80~240 min,平均(121.06±9.79)min;神经功能损伤:轻度11例,中度16例,重度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年龄≤80岁;③均为首次发病;④发病时间<4.5 h。(2)排除标准:①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活动性内出血者;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③近3个月使用抗凝药物者;④具有颅内出血、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病史;⑤近2周曾接受外科手术。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糖、降血脂、控制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100 ml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2次/d,且两次滴注时间间隔需>6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静脉注射5 mg阿替普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10052)+10 ml的0.9%氯化钠溶液,时间<10 s;待6 h后,静脉滴注45 mg阿替普酶+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时间<1 h,1次/d。两组均治疗2周。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脑梗死面积、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状况。①通过CT平扫记录两组脑梗死面积。②抽取3 ml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仪器选用日本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③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5]评估神经功能,包括感觉、凝视、视野、意识水平、语言等项目,总分0~45分,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脑梗死面积

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脑梗死面积对比

2.2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2.3 神经功能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对比分)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与致死率,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易给其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精神与经济负担。该病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一旦脑组织缺血并出现再灌注,就会引发炎性细胞因子损害、能量耗竭、自由基释放、钙离子超载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病理学研究表明,卒中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损伤等在引发患者不良预后结局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炎症因子给血管内皮功能及脑组织带来的继发性损伤亦是脑梗死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6]。故而,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仅要把握好再灌注时间窗,尽快恢复脑组织血供,修复缺血半暗带,还应当考虑到对神经功能、脑组织的保护,对炎症因子水平的控制。

丁苯酞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促进局部血流微循环,扩张血管直径,增强氧化应激、改善能量代谢等多方面作用。同时,该药物还具有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作用,可排除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限制与影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7]。阿替普酶属于新型溶栓药物,在药物半衰期、溶栓效果及纤溶酶原特异性激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药物能够通过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特性与血液黏度对血小板聚集形成抑制,还可利用减少侧支循环阻力加快局部微循环改善,对于修复因缺血受损的脑组织半暗带细胞功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相较于单纯使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能够进一步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阿替普酶能够通过与血栓内纤维蛋白结合来加快血栓溶解,利于加快梗死血管再通恢复,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脑部梗死区血供。IL-10、IL-8、CRP等炎症因子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水平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比例关系。本研究中上述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可能与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能够有效缩小梗死面积,纠正炎性反应机制相关。然而,阿替普酶的促血管扩张功能较差,其与丁苯酞联用,方能弥补这一局限性,有效扩张血管直径,促进局部血流微循环,改善组织供氧,优化缺血区脑血流,且还能纠正单纯应用丁苯酞治疗神经元保护作用不强的缺陷[9]。另外,两种药物联合还能够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释放,缓解脑血管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缩小脑梗死面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预后质量[10]。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用药方案,可缩小脑梗死面积,缓解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溶栓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