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排斜直交替桩在软土基坑支护中的模拟研究

2018-11-06 01:28范鹏程胡智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单排黏土土体

范鹏程, 胡智伟

(1.天津市勘察院, 天津 300191; 2.保利(天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 300022)

基坑支护稳定性一直是基坑工程重大问题,尤其是在软土基坑中[1-4]。为了增加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不少学者在直桩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形式斜桩的支护工作性状。相较于直桩,斜桩具有更好的水平承载能力[5-10],并且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11-12]。张文超等[13]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倾斜角度单排桩的工作性能,并提出斜桩倾斜角度以10°~12°为宜。王建[14]研究了不同倾斜角度的前排倾斜双排桩的变形和受力规律。宋曦[15]对斜桩的嵌固深度和桩前土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推导,并提出了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体内力的求解方法。张静[16]基于比例系数法和m法,对双排桩与斜桩组合支护体系进行了反演分析计算,并提出了土压力折减系数建议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安全和经济的原则,本文以天津某软土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排斜直交替桩的支护形式,借助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D,考虑土体小应变变形,建立三种倾斜角度的单排斜直交替桩基坑支护模型。分析了斜直交替桩位移及基坑地表沉降随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斜桩支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工程概况

1.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天津市某软土基坑工程,基坑深度4.8 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地势平坦。勘探范围内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填土、黏土、淤泥质黏土、黏质粉土、粉质黏土等,其中淤泥质黏土厚度8.3 m,基坑底处于淤泥质黏土层中,土层分布见图1。

图1基坑主要土层分布

1.2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依据场地条件,及同类别基坑支护,采用悬臂桩支护。考虑到土层中较厚的淤泥质黏土,为了增加支护结构的抗倾覆能力,特将支护结构设计为单排斜直交替桩。

2 计算模型及参数确定

2.1 模拟工况

本工程基坑深度4.8 m,采用单排斜直交替桩支护型式,此次模拟针对不同的单排桩支护型式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在不同倾斜角度单排斜直交替桩支护下基坑和支护桩变形。模拟工况见表1。

表1 模拟工况表

2.2 二维模型

模型的范围必须要足够大,能够覆盖基坑开挖可能影响的区域,同时又要兼顾计算效率。根据现行国家和地方规范的要求,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模型高度按照勘察深度定为30 m,模型长度考虑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和边界约束定为50 m。网格划分原则为基坑附近密集,远处稀疏。模型共有节点12 005个,单元9 232个。支护模型见图2~图4。基坑开挖结果为从地面开挖至坑底时的累计值。

图2 单排直桩(倾斜度为0°)模型图

图3 单排斜(10°)直交替桩

图4单排斜(20°)直交替桩

2.3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

模拟共涉及到2种材料,土体和混凝土。土体材料使用Mohr-Coulomb模型,混凝土采用各项同性的弹性模型,开挖部分采用null模型。混凝土桩重度为25 kN/m3,弹性模量为30 GPa。土体参数见表2。

表2 土体参数表

整个模型底部为固定约束,两端为法向约束,模型上部施加15 kPa的工作荷载。初始水位位于自然地面以下1.5 m处。本文不考虑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仅分析土方开挖后斜直交替桩的工作性状。

2.4 计算结果

通过二维模型的数值计算分析,获得了基坑开挖对支护桩和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如图5~图10所示,图中变形数值为累计值,单位为m。

图5 单排直桩累计水平位移图(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为71 mm

图6 单排直桩基坑累计竖向位移图(m)最大累计沉降为20 mm

图7 单排斜(10°)直交替桩累计水平位移图(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为58 mm

图8 单排斜(10°)直交替桩基坑累计竖向位移图(m)最大累计沉降为15 mm

图9 单排斜(20°)直交替桩累计水平位移图(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为43 mm

图10单排斜(20°)直交替桩基坑累计竖向位移图(m)最大累计沉降为13 mm

2.5 变形分析

(1) 变形统计。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整理,变形情况(累计值)如表3所示。

表3 支护桩变形及地表沉降统计表

(2) 变形分析。基坑支护形式采用单排悬臂桩,且基坑底部处于淤泥质黏土中(见图1),淤泥质黏土黏聚力和摩擦角仅是6.19 kPa和3.54°。在支护结构抗倾覆验算中,相较于与其他黏土,该淤泥质黏土使得桩后主动土压力增加,桩前被动土压力减少,进而减弱支护结构的抗倾覆能力。悬臂单排桩抗倾覆能力被软土减弱后,其桩顶发生了较大的水平位移,单排直桩桩顶最大水平位移可达71 mm(见图5)。依据地层补偿原理,地表会随着支护桩移动而产生沉降,单排直桩后地表沉降值可达20 mm(见图6)。

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内支撑和锚杆都无法实施。为了增加支护体系的抗倾覆能力和考虑基坑支护经济合理性,特将支护桩设计为单排斜直交替桩。斜桩可以依靠其特殊的支护形式(俯斜式),减少墙后主动土压力,充分利用桩前土自重,可以达到自平衡状态[15]。另外,由于桩顶梁的链接作用,斜桩可以承担直桩传递过来的水平力,进而增加整个支护体系的支护能力。

当支护体系采用单排斜(10°)直交替桩,桩顶最大水平位移58 mm(见图7),地表沉降值为15 mm(见图8)。当支护体系采用单排斜(20°)直交替桩,桩顶最大水平位移43 mm(见图7),地表沉降值为13 mm(见图8)。与单排直桩相比,单排斜(10°)直交替桩桩顶最大累计水平位移降低幅度为18%,单排斜(20°)直交替桩桩顶最大累计水平位移降低幅度为39%。上述结果表明:斜桩在土体中发挥自稳平衡能力,同时承担直桩传递的水平荷载,提高了支护体系的抗倾覆能力,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支护体系抗倾覆能力也在增加。

3 结 论

斜直交替桩是一种新型支护体系,适用于内支撑和锚杆无法实施的基坑工程中,斜桩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土体的自稳平衡能力,提高支护体系抗倾覆能力。同等条件下,斜直交替桩的抗倾覆能力优于单排直桩;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基坑地表沉降均逐渐减小。这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斜桩支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单排黏土土体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轮转冰”背景下山东省单排轮滑球运动发展的构想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世界男子单排轮滑球锦标赛八强技术特色分析
采动影响下浅埋输气管道与土体耦合作用机理
黏土多肉植物
报纸“黏土”等
基于土体吸应力的强度折减法
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涉及车辆装载图示
不同土体对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