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之路上从无失败者

2018-11-06 06:57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42期
关键词:朱雀失败者火箭

本刊评论员

10月27日,由民营企业蓝箭航天研发的我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因三级火箭出现异常,此次发射最终未能成功。有意思的是,面对这次火箭发射失败,网络舆论却齐齐表示“点赞”,认为每一个付出智慧与汗水的创新者、实干者都不是失败者。诚如蓝箭航天cE0张昌武在发射后对媒体表示的那样:“作为中国航天史第一枚真正意义上拥有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证的火箭,‘朱雀一号在发射之前,它的使命已经成功完成”。可以说,一次发射失败瑕不掩瑜,发展“朱雀一号”促使相关企业的能力链条、供应链条、体系链条、发射链条全部打通,而为“朱雀飞天”所累积的人才、技术和经验也必将成为航空航天领域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催化剂。这是“朱雀一号”留给中国企业家、科学家们最宝贵的财富。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持续创新进取的过程中,每一次成功,都需要从无数次失利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无论是基础领域的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还是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每一个闪耀辉煌的瞬间与开创历史的名字背后,都掩映着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与人物。这些历程不是失败只是挫折,那些姓名所代表的不是失败者而是无数身先士卒的求索者。从瓦特、牛顿到爱迪生、从飞行器、火箭到航天飞船……正是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与无畏勇气,让人类一次次以前赴后继、互为人梯的方式站上巨人的肩膀,摘下了科学发现与社会进步的果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朱雀一号”尽管首发失利,但它为了完成自己380秒空中飞行所留下的全部积累最终会融入包括维珍银河、Space X等民间企业共同推动的全世界探索商业航天的努力大潮之中,为人类迈向宇宙空间的普及化、市场化和便利化作出中国企业的贡献,必将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我国把军民融合提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事业正迈进在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融合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努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来,可以说,全面推进建设创新强国已经成为最大多数参与主体和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与合力。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一些战略性领域,这样的深度融合成效初显。事实上,仅以航天领域为例。今年以来,除了蓝箭空间试射了运载火箭之外,星际荣耀、一零空间等一批创新型民营企业也已发射了自己的探空火箭,中国民间力量正越来越多地加入商业航天探索的队伍之中。实践已经证明,除了国家和政府主导之外,大力鼓励企业、社会力量参与,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形成科技创新与市场价值、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国防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向推动的正向循环,是最有效率的创新方式,也完全符合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面对协同创新主体竞相涌流和创新生态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新起点,政府部门应加快自身职能转变,引导好市场与社会力量通过各类方式深化探索;同时,要为创新型尤其是初创企业打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和基本保障,用市场手段为积极参与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和制度激励……这些,可能恰是政府部门更应该并且可以着力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航天等尖端科技為代表的领域进入并跑乃至部分领跑的新阶段,来自中国的探索者们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前人从未面对过的领域。同样的,随着各项深化改革的举措全面铺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早已走到摸不到石头的深水区,中国的改革者们也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人类社会发展所未遇到过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成功固然喜悦,但挫折也在所难免,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

人类探索未来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困难与挫折,但从无失败者。每一次科技与制度创新的进步不仅属于最终的成功者,也属于那些跌倒在路途中的先行者,属于所有探索不息、执著向前的行路人。

猜你喜欢
朱雀失败者火箭
乌衣巷
撕掉“神兽”标签的朱雀
读失败者的传记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秘密旅行
胜利者和失败者
胜利者与失败者
成功者对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