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台风眼

2018-11-06 23:13金姬
新民周刊 2018年41期
关键词:台胞台湾人大陆

金姬

跨过一湾浅浅的海峡,上海和宝岛台湾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让这座开埠较早、海纳百川的城市在两岸重启交流交往31年来,成为台湾同胞最喜欢的大陆城市之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盛九元对《新民周刊》表示,在台湾有着持续不退的“上海热”——吸引广大台胞在上海学习、生活、创业就业,使上海成为台胞在大陆最大的聚居区域。

那么,上海为什么会成为“台风眼”的呢?

惠台政策接地气

“这真是我们台胞期待已久的历史性一刻,大陆政府真心是为我们台胞着想!”接过上海发出的首张台湾居民居住证,78岁的李茂盛笑逐颜开。2018年9月19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上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为首批30名上海市常住台胞颁发了台湾居民居住证。

作为上海市台协荣誉会长,李茂盛来大陆已经24年。他原来在台湾时,生意并不景气,工厂眼看着就要关门大吉,但来大陆投资后,生意很快就蒸蒸日上。“我亲身感受到,大陆经济越来越好,台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大陆政府真心是为我们台胞着想,尤其是今年还发布了一系列惠台政策,相信有了居住证,台胞生活一定会更幸福,我们在这里一定可以安居乐业!”

台胞居民居住证,极大方便了在大陆的台胞生活。“大陆的高铁现在非常方便,但我们原来买火车票只能线下在窗口排队购买,因为网上购票需要18位的身份证号,而我们的台胞证只有8位,卡在了证件号上。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反倒有些原始。”上海市台协副会长蔡世明介绍,以往台胞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或是办理银行业务等方面,都并不是很方便,有了台湾居民居住证,他们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出行将便利许多,“感觉更加融入上海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在惠台政策方面紧跟中央,又兼具海派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2018年2月,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惠台31条”)。

4个月后,上海就出台了全市层面的惠台55条政策。在内容上有着明显的“上海+”特色,其中的新意与亮点颇多。盛九元指出,从内容上看,惠台55条中有28条措施涉及努力为台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及经济合作领域给予与本市企业同等待遇,另外有27条措施涉及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上海在31条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从金融合作、自贸区平台、进出口博览会、涉台法律与仲裁、台胞执业等先行先试的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开放,充分有效地体现出上海的特色与风格,也有人将此概括为“31条的上海+”。

这些年,在惠台政策方面,上海早已走在全国前列。例如,上海住房难、租房贵等现实原因,成为台湾青年留沪创业、就业的一大难题。今年3月,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上海杨浦区推出了《台湾创业青年杨浦人才公寓申请指南》,成为上海率先推行该项惠台政策的城区。据悉,杨浦区的这项新政以台湾同胞的身份适用、社保缴纳两大问题为突破口,明确了台湾同胞与大陆居民同等待遇原则,大大降低了台胞申请相关政策扶持的门槛与成本。

来自台湾的林哲3月正式入住了上海杨浦人才公寓皓月坊,就其在大陆18年的租房经历来说,林哲表示:“该人才公寓不仅租金比一般公寓便宜近一半,而且硬体设施和中庭环境都很令人舒适,相比其他公寓,更有家的感觉。”而台湾创业青年袁亮天表示:“在上海最不容易的就是居住,解决了涨租金的压力,就意味着给台湾同胞提供了更安定的环境,可以让我们更安心地留下来,在大陆进行创业和就业。”

而在今年8月,《闵行区落实〈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若干工作措施》(试行)正式发布实施。在最新的“闵行惠台38条”中,涵盖了教育、医疗、实习、就业、居住等台胞更加关心的民生问题,让闵行区的5万台胞切实感到了温暖。

在盛九元看来,上海的政策公开透明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这也让台胞在上海更安心、放心。

魔都的优势

从历史上讲,1949年很多企业是从上海迁到台湾的。在台湾,很多大企业的创始人属于“上海帮”。盛九元说,“在如今的台湾,有时还会遇到说一口地道上海话的老年台胞,会主动和你聊天。”这也让不少台胞对于上海感到“很亲”。

虽然海峡两岸同胞是从1987年才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但沪台两地的交流之花却早已以经济形式悄悄萌芽——1984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落户上海。

当时,上海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台湾,但不到20年,台湾就感到了被趕超的苗头。2000年的9月,台湾某商业杂志封面用了上海一张照片——隔黄浦江远眺陆家嘴。照片上面写着豪迈的5个大字——“前进大上海”。当时的台湾媒体,已经感受到上海的巨大变化,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越来越繁荣,到上海发展肯定机会无穷,能创造美丽前景与人生。

也是在2000年,在上海做生意的台商陈彬出书《我的上海经验》,一夜爆红,成为当时来沪台商的必读书籍。从此,“上海热”这个词在台湾不胫而走。

盛九元回忆说,一般的台湾人在大陆,以往总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但是在上海就没有了。到上海的台胞,感叹上海的发展与进步连台北都望尘莫及。“上海热”最火的时候,台湾曾经有过一档节目,每天一个多小时,里面专门讲上海话,教大家说上海话。哪怕在今天,台湾还有一个《双城论坛》的节目,专门介绍上海的各种情况,包括重要活动,台商生活、美食、教育等等,大陆还没有其他城市有这样的待遇。

“如今的上海人未必那么关注台湾,但台湾人十分关注上海。”曾多次去台湾调研的盛九元表示,台湾人最喜欢工作的城市,首选是上海,这一数据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深圳和第三名的厦门。

事实证明,上海作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与产业合作高地,一直在两岸交往与经贸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上海已累计吸引台商投资项目为12396项,占上海吸引外资项目数的15%;合同台资总额392.77亿美元,占上海吸引外商投资总额的10%左右;台资企业的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是上海?盛九元认为上海的区位优势是主要原因之一。“台胞进入大陆,一半是从上海口岸入境的。”盛九元说,一般来往两岸的台胞以企业家居多,但在上海却不同,超过一半的台胞是专业人士,如会计师、律师和技术人员等。“你去张江软件园看一下,很多企业都有台湾技术人员。这就是上海独特的魅力——更开放,更包容。”

据盛九元透露,上海也是长三角台商的中心——很多在昆山、太仓或嘉善经商开厂的台湾人,很多人其实家在上海。“为什么台湾人喜欢聚集在上海?因为上海是重要口岸,而一开始的台商开厂往往是出口型企业,因此就以上海为中心建厂。”而浦东开发开放、自贸区成立,也让上海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据盛九元调研,在长三角开厂的台胞,1/3是“1001工厂”——100%产品出口,一天内完成,所以离上海一小时车程;余下的是“9002工厂”——90%产品出口,两天内完成,离上海三小时车程。

与此同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也为台胞提供了多种就业可能。上海的台湾人多了,服务台胞的台胞专业人士也随之增多,从商务谈判到会计师、从律师到设计师,很多公司的台湾业务也喜欢交给台湾人来打理。而且,台胞普遍觉得上海更宜居。盛九元说,“现在上海飞台北一个半小时,上海台胞完全可以做到‘同城生活,一天往返都行。如果在昆山,到上海也要一个多小时。所以上海的这种优势其他城市完全不能比。”

根据“2018台湾人才西进满意度大调查”,大陆薪酬是台湾的1.72倍,高于2017年的1.57倍;但大陆生活费已比台湾高,是台湾的1.63倍;45%的西进者对工作感到满意,44%对生活感到满意,不满意的比率皆低于10%,愿意继续留在大陆工作的更超过八成。

而根据“大陆企业招聘台籍员工偏好度”调查发现,台湾员工西进最向往的行业中,互联网、电子商务以49.07%排名第一;专业服务(财会、法律、人资)排第二;教育、培训第三。因此,到大陆求职者最想去的城市中,上海、杭州和北京排前三位。杭州的崛起得力于当地互联网、新经济的高速发展。

盛九元表示,这几年上海薪资水平、生活成本都超越台湾。“台湾从1997年至今基本上工资没怎么涨、物价也没怎么涨。对于台湾青年而言,上海的薪资待遇更有优势,但生活成本太高,所以一些台胞去了上海的周边城市发展。但台湾人在上海的集聚和创业趋势,还会继续。”

到大陆求职者最想去的城市中,上海、杭州和北京排前三位。杭州的崛起得力于当地互联网、新经济的高速发展。

宜居之城如何發挥新作用?

根据2016年10月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公布的数字,居住在大陆的台湾民众总计约200万人,包括眷属与学生,占台湾总人口的近9%。

根据2014年的入户调查,当时上海的常住台胞有22万人。“考虑到有些台胞家在上海,但在昆山等地工作。所以预估目前在上海的台胞至少有30万人。”盛九元表示。

在上海的台湾人正日益融入这座城市,“台湾人聚居区”或者台企聚集区也不再那么明显。以前台湾人少,上海交通不便,大家喜欢住在古北,去虹桥机场坐飞机方便。古北西郊花园第一届业委会主任汪美华回忆,1990年代刚来上海时,彼时的古北新区还在开发阶段,远不及如今的成熟宜居,既找不到台湾常见的罗森和“7-11”超市,也买不到生活必需品,比如面包、童鞋和电器。那时,离古北最近的商业区是5公里外的徐家汇,但周边公共交通并不完善,汪美华联系了徐家汇的东方商厦,对方专门为小区业主开设班车,解决了居民们购物难的问题。如今,汪美华已经当上了外婆,上海成了她“永久的家”。

盛九元表示,现在上海四通八达,台湾人在上海各个角落安家落户了。不过,相比较浦东,台胞更喜欢浦西的社会形态,因为这里更接近台北,随处可逛的小马路、街边商业很繁华,生活也十分便利。沪台两地的好感度,也在不断升温。

不过,盛九元表示,过去大陆对台湾有资金、技术需求,台湾有优势,现在这种优势在弱化,未来两岸经贸合作怎么走?“也许上海在两岸关系中可以扮演新的角色,更好地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台胞台湾人大陆
台胞宋志平的“田园梦”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携手打造女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冰之大陆
台湾人在上海的公益活动
台大教授一席话“骂醒”所有台湾人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