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墨湖”亮相“百年粮仓”

2018-11-06 23:13东梁
新民周刊 2018年41期
关键词:时性八号时间性

东梁

近日,“‘共时性维度中的当代水墨——第四届‘视墨湖学术邀请展”将亮相百年粮仓。本次展览由著名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葛玉君博士担任学术主持,八号桥鲍颖女士担任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共12位,作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板块,共计50余幅。包括人物篇:王颖生、王晓辉、张猛、马骏;山水篇:张谷旻、丘挺、徐钢、潘一见;花鸟篇:于光华、韩璐、叶芃、周午生。

本次展览是“视墨湖”系列学术展的第四届,“视墨湖”为“水墨画”的上海方言谐音,它是八号桥文化近些年来着力打造的一个关于当代水墨的学术展示平台。这个平台基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与考察。其一,在当代水墨发展的语境下,以探讨“水墨”热点问题为出发点;其二,正如“视墨湖”为“水墨画”的上海方言音译一样,通过对两种概念的转化,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当下“水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取向、风格特征、脉络延伸,及在特定历史语境下与传统诉求、都市文化、全球视野之间的内在关联;其三,进一步探讨关于民间资本介入学术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题为“‘共时性维度中的当代水墨”。参展的艺术家来自北京、天津、杭州、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年龄多在60、70后,且绝大多数是具有相当学术背景与研究能力的学者型艺术家。就展览整体而言,不难发现,尽管都归结为“水墨”,但其绘画类型、形式风格、语言体系尤其背后的价值取向等亦不尽相同。

如果将此次展览置于新世纪以来乃至上个世纪90年代抑或更早关于中国画(水墨)发展所呈现的历史框架中去考察的话。实质上,它首先潜在暗含了一种“时间性”意义上的概念,即不同地域、不同学院、不同学脉(包括师承)、不同学术主张、不同价值取向的“多重时间性”发展路径,而每一路径又都有着不同的“自证”诉求与语言系统。另一方面,此次展览,无疑还存在于另一现实情境,即我们所谓的“共时性”或“空間性”的历史维度之中。也就是说,上述所说的“多重时间性”线索,实质上是被置于一种新的“共时性”的关系当中被“观看”、“叙述”与“阐释”及被“比较”、“差异”与“误读”……这不仅仅是现状,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与思考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中国画(水墨)发展需要直视的困境,也是当下艺术现象的混杂呈现。

本次展览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在于阐释与答案,而在于抛出一个思考水墨现状的另一维度,进而尝试重新阐释与构筑自我与当下、与传统、与社会、与文化甚至与市场之间有效关联……

八号桥艺术空间原为“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始建于1908年,后为民国大亨杜月笙的私家仓库,历经百余年而屹立。改造后的粮仓在建筑形态、外观布局上具有了艺术气息,成为吸引海内外时尚创意、文化艺术人士的聚集地,苏州河畔的生活美学馆。自去年5月27日开幕以来,八号桥艺术空间已先后举办近30场文化艺术展览,刚刚结束的“微型现场——田中达也的脑洞情报站”更是成为了网红展,颇受关注。八号桥文化目前定位青年工笔,去年曾在静安区文化馆推出“对岸”品牌,旨在为青年画家提供工笔画展示、交流平台,挖掘、培养潜力青年画家。此次现场还将同时展出“对岸”第二季,由艺术评论家刘梓封策展。参展的二十余位80后、90后艺术家,均毕业于专业美院,虽然年龄、资历尚浅,但他们在水墨精神与语言的探索上已经有一定创新,他们用工笔表达他们的所思所见。观众可以直观感受两代人对于水墨的不同认知。

猜你喜欢
时性八号时间性
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异时性胃癌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长征八号首飞(摄影)
长征八号,入列!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八号站台的那只狗
谈期刊的应时性专题策划
纤维艺术“共时性”的精神与文化追求
高分八号卫星放飞记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
依据《存在与时间》所展示的三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