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发育地区建筑基础岩土勘察分析与探讨

2018-11-06 09:38刘云林刘海敬
西部资源 2018年3期

刘云林 刘海敬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对岩溶发育地区建筑基础岩土勘察分析及基础支护提出了建议,以供同业参考。

关键词:岩溶发育地区;岩土勘察分析;基础形式与基坑支护建议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问题越发突出。岩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稳定性,如果岩溶区地基处理不得当的话,就会使建筑物失去应有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岩溶地区勘察的方法及岩溶地区地基加固的处理技术非常关键。笔者曾参与某岩溶发育地区建筑基础岩土勘察工作,该项目场地附近东边位于阶梯状的比较矮的小山坡脚,地势明显中间相对较低,比较平整,东边和西边相对偏高,落差大概有5m,所在地貌属于丘间谷地和残丘垅岗单元。该项目建筑物地上28层,地下二层,下面就对该项目基础岩土勘察分析及基础支护提出了建议,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2.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构造

(1)岩土分层。根据我们这次勘察的资料显示,该项目场地岩土层按从上而下的方法划分,可分为第四系(Qml)填土层,冲、湖积成因(Q4al+pl~Q3al+pl)淤泥、粉质黏土、粉细砂、粗砂和坡残积成因(Qdl+el)粉质黏土和黏土,石炭系下统石蹬子组(C1ds)石灰岩。该场地地下岩溶较发育,经用钻孔的方法勘察发现,该项目地下溶洞埋深在13.50m~20.60m,洞高0.50m~2.80m,而且该项目地下的溶洞大多是空的,没有什么填充物,局部为流一软塑黏性土和少量岩屑等充填。上覆土层内有土洞分布。岩体差异风化作用强烈,岩土互层状结构特征明显。

(2)该项目水文地质情况:经勘察分析,地下含水介质主要在基岩和第四系土层中,根据各自的特征,分为基岩裂隙水、孔隙性潜水和上层滞水,主要是降水渗入补给给下水。在勘测中,实测到钻孔静止水位于0.10m~4.50m。采取抽水试验进行检测后发现,各单孔涌水量Q=8.42m3/d和Q=13.22m3/d。因为地下岩溶不是均匀分布,在一些岩溶通道和裂隙欠发育的地段基本无水,水主要集中在岩溶和裂隙通道发育的地方。

3.建筑基础岩土工程分析

(1)岩土的工程性质。第①层一杂填土,局部为素填土,属新近堆填,成分复杂,多属欠固结,承载力低,工程性質差,如果用管桩基础,就不利于施工;第②层一淤泥,流塑,承载力低,不适合做该建筑基础持力层;第③层粉质黏土、黏土,软塑一坚硬,以可塑为主,层厚变化大,(3-1)层呈软塑状,土质软弱,工程性质差,承载力低;(3-2)-(3-4)层可塑一硬塑土,层厚变化大,虽说有一定的承载力。也不宜当作该建筑基础持力层;第④层砂层,呈透镜体状局部分布,为主要含水层,没有足够的承载力,更不适合做该建筑基础的持力层;第⑤层粉质黏土(黏土、粉土),软塑一硬塑,以可塑为主,层厚变化大,具有一定承载力,不宜作拟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第⑥层粉质黏土(黏土、粉土),软塑一坚硬,以可塑、硬塑为主,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但该建筑物是28层建筑,地下2层,这种土层还是不宜做该建筑的基础持力层;第⑦层一微风化石灰岩,岩体较完整,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高,分布范围广,埋深变化较大,在5m-20m的跨度,局部还伴有溶洞出现。该层可作为该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但在运用过程中还要相当注意,对于浅桩还应加大其桩径或桩与持力层的接触面,以达到稳定坚固的效果。

(2)地基均匀性分析。根据勘察,该项目地质基岩面不规则,起伏比较大,以石灰岩为主,微风化岩则深埋在10.20m-21.10m,彼此相差比较大,岩溶发育局部呈多层分布(见场地溶(土)洞分布一览表);另外,整个项目场地还伴有石芽、鹰嘴岩、溶洞等分布,岩溶现象较发育,用桩基施工的话,可能会出现半悬桩、悬桩、滑桩等系列的质量问题,当荷载达到一定程度后,有可能发生桩基失稳的情况。

在上面的地层中,也发现有土洞的情况,假如施工过程中,大量抽排地下水时,有可能引起地表沉降现象发生,将对工程施工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工程进度。

该项目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基岩相对不平整,凹凸比较多,坡度相对较大,埋深相对说悬殊,岩溶洞多且分布没有规律。根据勘察分析,岩石抗压的相对强度值不稳定,变化比较大。该项目基础下地基不是很均匀,如采用桩基础施工,难度比较的大。场地溶(土)洞分布一览表

(3)项目基础稳定性分析。根据勘察和分析,该项目基础岩溶地质构造未发现有断裂存在,基岩整体比较完整,整体力学性能也比较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和我们对岩土性能的综合分析,该项目基础土为Ⅱ类,属中软土。

4.建筑基础形式与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1)该项目基础支护型式的选择。根据勘察数据及与该地区基础支护方案的比对分析,对该项目基础支护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方法,这种工法的优势在于对施工设备没有太高的要求,对场地周边建筑和人民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在进行挖孔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岩土层的变化,方便施工人员可以随时观察情况;另外挖孔后对于孔底沉渣清除比较方便且彻底,全部桩可以同时开挖,彼此不影响施工,这样施工速度就可以大大提升,整体施工成本也容易控制,成本相对低,成桩质量好,成桩后检测结果显示,单桩承载力大,性能比较稳定。该项目所在场地基岩变化较大,埋深也相对较浅,桩打不了很深,成桩的难度比较大,为了保证基础的承载力达到要求,通过扩大桩端直径处理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在满足单桩和单柱承载力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桩端基岩的承载力,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另一种方法是当场地的地下水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而第四系松软土层影响桩基施工的可靠性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该工法的优势主要是:施工工效快,工期短,成本相对较低,成桩质量保证,方便检测,可以很好地减小由于地下水位的影响,降低第四系松软土层对桩基的影响。综合分析后,该项目场地基岩埋深变化较大,这就给成桩带来了难度,桩长也较短。根据基岩的性质,桩端持力层必须是:如果强风化岩必须连续厚度5m以上才可以,中等(微)风化基岩面必须厚度达到1.5m以上,而且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必须符合规范和满足设计要求。该项目桩的长度大概是5m-10m居多,最长的预计可达20m左右,压桩方法可以静压或锤击。

(2)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该项目基坑深度预计是5m~10m,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地下水相对埋藏不深。基坑开挖土层主要是上层人工填土、黏性土和碎屑岩风化残积土,基坑底板大部分位于可塑一硬塑的粉质(黏土)层上。该项目建筑物地上28层,地下二层,属于高层建筑和深基础工程,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该项目采用喷锚+放坡开挖支护相结合方案,在基础容易变形的地方,增加了预应力。该项目基坑东边有市政管线,有一直径qb800mm混凝土水管,与基坑相距大约1m,为避免基坑施工影响水管的安全,在这个地方我们采用排桩和锚杆支护措施。其他三面场地没有什么影响,采用放坡开挖的形式,这比较简单,节约项目成本,放坡率应控制在1:1.25~1:1.50。

5.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地质勘察分析,该项目建设场地的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桩基础的持力层选择上比较困难,基岩微风化岩的埋深参差不齐,溶洞也较多,而且分布没有规律可循,选取微风化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桩深也从5m~20m不等,为了使成桩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建议该项目,在基础施工方案确定后,还应运用桩位超前钻探勘察,从而再一次确认桩端持力层的情况,使成桩的质量更有保障。另外,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做好基坑的沉降观测,对于东面有水管的情况下,应随时观测,保证基坑开挖不影响水管。同时,基坑内如有积水应及时排出,以方便开挖施工,开挖出来的土应及时清理,从而减少基坑顶部的荷载,以保证整个建筑基础的安全,为后续施工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