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二十四桥

2018-11-06 04:45小C
大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未名湖平桥校史馆

小C

燕园北部多水系,其间有不少横架水面的石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张名为《燕园24桥》的地图,署名“吴以之”,然而其名字来源却不得而知。

我动了念头,按图寻访了这二十四桥。

校友桥

没走过校友桥,似乎就没走过北大。校友桥位于西门向东10米,由燕京大学的校友于1926年捐资修建。校友桥再向东,就是大气端正的华表和古香古色的办公楼。校友桥下,流淌着万泉河的支流。万泉河再向南,就流向了勺园。

板桥

校友桥再向北,有一座颇不起眼的小桥——最朴素那种桥。几条石板谦和低调地搭着,没什么花哨的外貌,却又成为连接水塘两岸的必须之路,它被称作“板桥”。

南鹤桥

于板桥之北,鸣鹤园水塘之南。桥下曲水流觞,水波含情。

北鹤桥

南鹤桥向北再走几步,就是北鹤桥。诗云:“鸣鹤无声归故园,双桥有翼护清莲。”

剑桥

北鹤桥再向北,赛克勒雕塑公园西北方向,就是剑桥。此剑桥非彼剑桥,桥上没有西天的云彩,桥底下亦没有招摇的水草。此桥之所以被称为剑桥,因其形有剑气。据说北大的侠义之士好在此啸剑。虽不可考,却令人心向往之。

鹊桥

鹊桥在校园西北,生物技术楼之后,现在被建筑工地圈定,难以得见。前人称,其为拱形桥,形式静美,环境幽私,颇适合倾心交谈。

校景桥

于校景亭东侧,前人言南北向沟壑之上轻覆着一片石板,即为校景桥。大概是因为改建,这一石板桥已经不可见,仅能从侧面发现两个桥洞。虽然模样并不像桥,但心中有桥,所见便是桥。

铁门桥

来到镜春园,通向湖心半岛伫立一扇铁门,铁门之下就是铁门桥。铁门常开,铁门桥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

文博桥

考古文博学院前,曲折白桥即文博桥。线条简洁,倒影清白,画风明快,韵味其中。

朗西桥

朗润园西侧的白色石板桥,即朗西桥。朗西桥宽敞有气势,桥融于景,更添风味。

涵美桥

铁门桥向西,湖之西岸有一座不太明显的桥,前人形容涵美桥桥栏低矮,似人有涵养。据我个人不靠谱推测,是路面经过了拓宽改造的原因,路两侧还疑似有残余的石条。不过从桥的西侧水闸处向东看去,还是能看出桥的形状来的。

转弯桥

顾名思义,转弯桥位于小路急转弯之处。据说常走转弯桥可使人脑筋灵活,也许是桥的缘故,也可能是周边景致的缘故。沿转弯桥向东,就可以漫步朗润园了。

朗润桥

朗润园东南,有朗润桥,宽阔可行车,彰显着朗润园的开放与包容。

经济桥

在经济研究中心的大门前不远处,位于朗润园和镜春园之间。桥头有石雕建筑,上面写着“断桥残雪”。

糊涂桥

位于未名湖东北角,又称湖东桥,隐蔽于两侧树影。此桥功能性意义大不,实非必需。然而建筑者特设此桥,实在令人困惑。也许建筑者本意就是另辟蹊径,淡功泊利,刻意糊涂。

欧美教育桥

在教育研究所与欧美同学会合用的小院前。桥形微拱,掩映林中,可高谈阔论,可低吟私语。

回头桥

联结未名湖北岸与湖心岛的桥即是回头桥。入湖心岛后,仍需于此折返。湖心景色,未名水泽,春秋冬夏,美哉美哉。虽名为“回头”,虽折而往返,但又何尝不是踏上路奔向新的征程?

奈何桥

未名湖最西侧有座奈何桥,却无孟婆汤。燕大时期,女生宿舍在静园六院,而男生宿舍在德才均备斋,湖畔情侣常在此桥无奈分别。此桥让人无奈,可又让人期待。正所谓无可奈何分别去,似曾相识又归来。

二分桥

二分橋位于未名湖南侧小道正中。一分为二,左或是右,南还是北,主观还是客观,形而上还是形而下。二分桥把它们分离,又连接。

英烈桥

校史馆南侧,通向校史馆后门的“三一八”烈士纪念碑。缅怀英烈,必经此桥。

校史桥

位于塞万提斯像西北侧,位于英烈桥旁,直通校史馆。

如来桥

通往西机动车门的桥,听上去禅意十足,谐音“入来”,寓意开门迎客,来去平安。

康桥

又是一座重名的桥。这亦不是徐志摩写的那座。如来桥北侧水域北岸的小桥就是康桥,桥名取“健康”之意,据说常走可以健康长寿。

小平桥

康桥向北是小平桥。同板桥一样,也是顶顶朴素的石板桥。桥小而平,不设护栏,石板任性平倚。小平桥沉稳平和,自有一番别致的风度。

责任编辑:陈晓丽

猜你喜欢
未名湖平桥校史馆
新时代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文化意义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平桥豆腐羹,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
“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
游燕园(新韵)
秋天的未名湖
北大未名湖冰场对外开放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高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