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架飞机当毕设

2018-11-06 04:45史越
大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彭真全院周总理

史越

1958年2月,在周总理召开的教育问题座谈会上,北航王大昌、沈元两位副院长汇报了“北航一号”这一计划,周总理欣然支持。

全院师生员工大受鼓舞,1958年的7-9月,在北航的校园里,流传着一句响亮的口号:“大干一百天,飞机飞上天”。准备向国庆献礼。

短短的一百天里,研制一架客机,没有全院各个单位的协同作战是不可能的,学院差不多所有的师生都动员起来了,参加人员多达1800余人。

学院建立了设计室和工艺室,分别下设10个设计组、3个生产准备车间和5个生产车间。

由于当时我国没有设计研制过大飞机,研制“北航一号”毫无经验可借鉴,更无系统的资料可选用。尤其对建院才5年的北航来说,设计中资料缺乏,实验室设备仪器不全,专用设备极少……困难重重。

远在沈阳带领学生实习的北航教师冯宗律也被临时安排了任务,他对此记憶犹新:“那个时候,传来消息说学校要做‘北航一号,我们马上分了好多组,自己动手操作。我们都是白手起家,什么都没有,就从飞机修理厂拉一些部件回来。所有的飞机部件都在这个车间里做,装完型架,再装飞机。”

参加设计的师生,为了确定一个最合理、最好的设计方案,通宵达旦找资料、算性能、绘曲线,先后提出了11种设计方案。从定型到1958年7月12日画完最后一张图纸,仅用了35个昼夜,却总共完成了2000张绘图纸,人均日出图量达5.3张绘图纸。

飞机研制成功之后邀请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来剪彩,彭真说:“你们不要叫‘北航一号,应该叫‘北京一号。”于是,“北航一号”就改为“北京一号”。

1958年9月24日清晨,在北京首都机场,飞机昂首挺立在跑道上,似一架振翅待飞的矫健雄鹰,这正是“北京一号“的起飞典礼,现场有3000多人。试飞员潘国定氏民航局第一任总飞行师。

当飞机以300公里的时速、超低空10米高度掠过主席台时,全场欢腾。

1958年10月28日,潘国定等又驾驶“北京一号”,历时5天,途径济南、徐州和南京,往返2500千米,圆满完成北京至上海航线的试飞任务。

累计试飞46个起落,飞行30余个小时,经历了多种气象条件的考验,证明飞机质量和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这标志着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胜利地通过了考验。

试飞成功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北京一号飞机是我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学校自己设计并制造飞机,更是我国所没有的创举。”

责任编辑:陈晓丽

猜你喜欢
彭真全院周总理
为全体劳苦大众而革命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周总理的标准餐
“纪念彭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