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重在抓结构性问题

2018-11-07 02:01秦德君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决策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体制机制

■秦德君 (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进步,为更好推进社会建设奠定基础。加快推进“五位一体”的社会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合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新时代推进社会建设,要注重解决攻坚性、结构性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纲举目张”的关键。

首先,完善“社会体制”。总体上,我国现在的社会体制还未脱计划时代的窠臼,加快构建合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的新型社会体制,即以完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以激活社会内在活力、强化社会自主管理为主线的开放型、法治型的新型社会体制,是亟待深化的大课题。

其次,创新“社会型制”。当下“五位一体”的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联动的整体演进系统。在创新社会型制上要充分立足中国社会地理,吸纳我国文化传统又不履常蹈故。

同时,优化“社会机制”。反映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社会体制”偏刚性,反映社会运行内在机能特性的“社会机制”偏柔性。一个社会一旦形成良性的内在机制,无需外力维系就能比较好地协调运行。优化社会机制最有效率的途径主要有:

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在市场中资源由市场配置,在社会中资源主要应由社会配置,实现资源效率的“帕累托最优”。但慈善和民生事业,不能按市场原则推行,政府部门应承担更多责任,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二是健全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源于市场机制但不限于市场机制。一个社会只有充分竞争,才能实现更多遴选和择优,竞争必须是公平性竞争。三是促进流动机制。社会阶层高度流动能促进社会代际更新,稀释社会冲突张力。社会流动度愈高,社会阶层结构愈有弹性。重要的是,要弱化“先赋性”,强化“后致性”,以实现社会公平。四是疏通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合理的利益流向,建构法治化社会补偿机制。要通过建立多元协调机制来承担和分流压力。五是健全民意诉求机制。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所要求的。“现代性”不仅表现为人们利益和生活方式多样性,还表现为民意渠道的多元性。

最后,激励“社会创制”。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性创新从微观走向宏观,创新成果大幅度向生产力转化,“创制”对提升综合国力功德无量。中国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创制”遭遇的社会性磨损很大。今天一方面是创新话语的铺天盖地,另一方面是真正有价值创制的实际稀缺。

要实现有价值的社会创制,不仅要有理念系统的擘划谋新,更要有切实的“社会研发”投入,还要激发社会各方强健创制的积极性。这就要更好地激活社会力量,鼓励更多社会创新实验,实现有效率的创制性突破和公共产出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体制机制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本质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嵌入分部相关性的内部资本市场机制设计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