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乐”助力对外汉语教学

2018-11-07 11:42孙雯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8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孙雯

【摘要】中国民族乐器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本文通过探讨民族乐器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应用,使汉语学习者认识汉字、掌握发音规则、了解中国历史、各地民俗文化、信仰及价值观。为中文的传播、民乐的推广带来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民族乐器 中文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40-0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随着近年来习式外交政策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充满了好奇,第一夫人彭丽媛在众多出访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女红、民歌,赠送中国乐器和民歌CD,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在各类大型国际国内会议中,中国的民乐、京剧都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无不赞叹。艺术无需言语便可以让国与国、族与族、人与人的情感更加靠近,先辈留给我们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今人很好的保留与传承。文化的本身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个民族延绵至今,生机盎然。

随着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学习汉语的国外友人每年都在呈递增趋势,他们不仅想学习汉语,说几句中文,更想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作为即将成为国际汉语教师的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教授中文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汉语爱好者真正认识中国——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度。

一、通过了解民族乐器学汉字

提到民乐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在过去的五年中,习近平与彭丽媛出访塔吉克斯坦期间,赠送其国立音乐学院古筝,出访德国期间,赠送柏林音乐学院鼓,出访英国,赠送皇家音乐学院中国的笙,出访比利时,赠送沛筑(一种战国时代的古老敲击乐器),出访南非时,在德班音乐学院介绍了弹拨乐之王琵琶与拉弦乐二胡。在G20峰会上,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更是惊艳了全世界。

中国民乐按照材质共分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从字意我们便可以知道乐器的材质。比如金类,主要是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更是地位权力的礼器;石类是各种磬;土类有埙、陶笛;革类主要是鼓;丝类有瑟、筑、琵琶;木类各种木鼓,今天已经很少见了,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匏类是葫芦类的植物果实,主要是笙这件乐器。竹类有笛、箫;透过石、土、木等这些简单的汉字,老师可以告知学生中文汉字有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形旁在未简化之前基本可以明显看出汉字所表达的含义。例如在讲授“木”这个汉字时,可以告诉学生若汉字以“木”作为偏旁,那这个字很可能与树木、木头有关,例如“林”、“森”等;若是指示字“本”、“末”,可以告知树木的根部便是本、根本;树木的端部便表示末;“休”,会意字,一个人靠着一棵树休息,通过这样的字形分析,相信同学们便很快可以掌握这些汉字的意思和用法。

二、通过民族乐器练习发音

赵元任提出的“五度制调值标记法”便是借用音乐的五线谱来表示声调相对音高的方法。把声调的相对音高分为低、半低、中、半高、高五个等次,这种记录汉语声调的方法可以让许多没有声调语言的外国学生很快熟悉汉语的发音。因为五线谱对于他们来说是普遍比较熟悉的。教师可以用直观形象的民族乐器向学生讲述造成不同乐器音色不同的原因进而对比汉语的发音。例如,二胡与竹笛,前者发音体是琴弦,后者是贴膜。这也正如每个人的声带不一样,音色有天然之别;其次同样一把琵琶,用义甲和直接手指弹奏,音色完全不同,这是由于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不同效果,语音中塞音b与擦音f的音色不同,前者用爆发方法发音,后者用摩擦方法发音;再者,古筝的箱体远远大于二胡的,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导致音色完全不一样。语音中元音a和元音i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发音a时口腔共鸣器形状跟发i时不一样的缘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乐器现场让学生感受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再与汉语字母的发音做一个对比,相信学生可以比较快地了解发音的原理和方法,教师也可以借助乐器或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练习发长音、短音;强音、弱音;相信这样生动形象的练习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三、通过中国民乐增强学生记忆力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分析、理解;右脑主要负责形象记忆、想象、灵感。音乐可以开发我们平时不太使用的右脑。右脑的开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在教授汉语时,教师也完全可以把中国的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阅读、思考问题时候,可以发挥学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激发思考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以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的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根据音乐全身心地投入体态律动,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寓教于乐中教授、学习汉语。这样自然形象的体态表达也非常适合国外学生外向、开朗、乐于表达的个性。

另外,背景音乐的选择也相当有讲究。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相当西乐的Do(宫)、Re(商)、Mi (角)、So(徵)、La(羽),对应人体的五脏,脾对应宫,声音缓慢,给人平和的感觉。可以稳定心理,固在深思熟虑、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欣赏《春江花月夜》、《月儿高》;肺对应商,调式铿锵有力,高亢悲壮。可以摆脱悲痛,振奋精神,代表曲目《阳春白雪》;肝对应角,角调式音乐,生机勃勃,象征春天万木皆绿,可以起到提振情绪的作用,疲倦而又要工作学习时候可以听《胡笳十八拍》;心对应徵,乐曲欢快活泼,奋进向上,可以振作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时听徴调式音乐《步步高》可以提高效率。肾对应羽,声音清幽柔和而细腻,可以缓解浮躁情绪,用来调节大脑疲劳,代表曲目《梅花三弄》、《汉宫秋月》。

中国民乐清雅、淡远,不但可以怡情、促进学生身心灵的平衡,增进学习汉语的效果;而且可以陶冶情操,了解“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中国哲学思想。

四、通过民乐了解中国历史、文学、诗词

中国民乐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民间流行吹笙、鼓瑟、击筑、弹琴等,著名古琴曲《高山》、《流水》讲述了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讲述垓下之战刘邦、项羽的故事,前者侧重刘邦和汉军,高昂激越、气势磅礴;后者侧重项羽和楚军,乐曲悲壮凄楚;《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唐代诗人张若虚写有著名的诗篇《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构成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塞上曲》描写了“文姬归汉”的故事。《昭君出塞》以凄凉悲婉的风格描画了王昭君出塞时的真实景象。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这些名曲,先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的跌宕起伏和婉转低吟,再讲述音乐背后的历史情节、文学和诗词。泱泱大国,中国民乐从古至今,是一门精深博大的历史学、文学、美学。通过这些全方位、多角度的还原历史,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于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有着更多探索的兴趣。

五、通过民乐了解不同地区民俗、信仰与价值观

民乐《茉莉花》描写了江南茉莉花盛开,如诗如画的水墨风景;《天山之春》描绘了祖国西北新疆天山的盎然春意,通过乐曲,抒发了作曲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彝族舞曲》描绘了彝族载歌载舞的欢快场景;《火把节之夜》把彝族欢度火把节的轻松、欢快而又热闹的场景表现地淋漓盡致。《彩云追月》是一首广东音乐,描写了月色朦胧、飘渺的意境。《月光下的凤尾竹》让人不尽联想到傣家竹楼和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浏阳河》描绘了湖南湘江清晨朦胧的雾,围绕着山和水的画面。这些不同地方特色的民乐反应了不同的民族风情,通过这些民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节庆和生活习俗。

另外,许多少数民族在祭祀与婚丧嫁娶时都会用民乐来传达思想、表达情感。音乐成了沟通天地的桥梁;成了连接人与人彼此关系的纽带。例如拉祜族用葫芦笙与上天“通话”,祈求风调雨顺;佤族用牛角琴祈福上苍;口弦被许多民族用来含蓄地表达爱意。这些民族音乐反应了各地人们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通过民乐,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人文。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民乐也会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这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会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乐趣,让他们爱上汉语,爱上书写方块字,并由衷地爱上这个多姿多彩、灿烂文明的国度。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