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在城市视觉形象构建中的再设计策略

2018-11-09 09:21浙江传媒学院310018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纹样装饰传统

(浙江传媒学院 310018)

传统纹样作为建立文化认同、丰富视觉体验、提升环境品味的重要元素,在城市视觉形象的很多方面都有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包括公共空间(公园、车站、广场、道路、桥梁、博物馆、公共机构等)、公共设施(卫生设备、导视系统、公共照明等)、传播媒体(电视频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城市识别系统(城市标志、地标建筑、公共雕塑等)、文化活动(运动会、展览、博览会、节日庆典)等。在具体的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手法既有依据传统习惯来设计,也有不考虑情境而生硬的直接套用,有的视觉效果比较和谐,有的则比较唐突,如图1。传统纹样作为构建城市视觉形象的常用设计元素,如果只是简单的原样套用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构建城市的独特形象以及表现城市文化的需求。很多城市的视觉形象趋同化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传统纹样进行选择与再设计,尤其是很多城市的游览观光区的装饰趋同性更加明显,比如祥云纹、回纹、龙凤、冰裂纹在很多城市都是很常见的装饰纹样。另外,现代城市文化有开放性、前卫性、包容性、高效性等特征,如果简单的套用传统纹样用于城市空间,很可能在价值理念方面与城市文化不协调,因此,也需要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传统纹样的形式效果进行再创作,在保持传统文脉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城市文化的基本诉求。

图1 北京地铁运用青花图案作为装饰,塑造了强烈的传统感,但直接贴用的手法缺少创意和再设计。

把传统纹样恰当有效的应用于城市视觉形象,需要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系统化研究,而不能简单粗略甚至主观随机的原样套用。一是历史的视角,通过研究考证某种特定纹样的历史渊源,使纹样与特定地域或城市建立历史关联,从而使纹样的使用具有合理性,借助纹样特色进一步强化城市的形象和差异。二是审美的视角,主要分析不同纹样的形式特征与构成法则,为纹样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建立基本的支持,使纹样的很好的适应构建城市形象的特定情境空间的需要。三是符号学的视角,主要是确认纹样在传统中所代表的含义或象征,避免纹样的误用或歧义,尤其是各类吉祥纹样的符号意义研究。四是工艺技术的视角,主要是发掘传统加工技艺和材料的视觉可能性,同时,也研究利用现代材料结合传统纹样的视觉效果和创作手法。五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强调现代性的设计视角,引入现代设计的原则、手法和技巧,对传统纹样进行再设计或再创作,发挥纹样的传统历史价值的同时,努力建立一种符合当代审美取向的视觉形式,以适应和表达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等城市文化,构建更具独特性和文脉性的城市视觉形象。

一、传统纹样的再设计

当代很多不同设计领域都对传统纹样的再设计和活化应用进行了探索和试验,积累了一定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下文将从七个方面对传统纹样的再设计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城市形象的构建中传统纹样的应用提供启示和借鉴。

1.几何化。20世纪20年代,发轫于法国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对古代装饰纹样进行几何化提炼,包括古埃及纹样、原始纹样以及植物纹样等,如图2。同时期的现代主义设计也强调几何化的形式,如荷兰风格派艺术家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系列。几何化就是用简洁的直线、矩形、三角形、直角等形式代替传统装饰中的曲线、不规则形面、不规则空间等元素,从而实现简化、概括化、效率感、科技感等现代审美体验,如图3。通常可以几何化的对象是形态多变、细节过多的具象纹样,如花卉、藤蔓等植物纹样,龙、凤、四兽等动物纹样。几何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几何化程度的把握,要保留原纹样的基本识别特征和审美效果。

图2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几何化纹样引入现代工业美学特征,是对传统样式的再设计。

图3 阿根廷艺术家丹尼尔·冈萨雷斯用硬纸板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

2.激活空间。装饰纹样一般会附着于装饰对象的表面空间,传统设计中,通常把这种空间作为盛放纹样的一种容器来处理,采用稳定的对称构图,纹样和背景会有明确的前后层次关系,这种处理手法具有较好的视觉明晰性和平衡性,但剩余空间会过于静态,缺乏动态感和视觉张力,无法激发现代性的审美体验。要改变传统装饰中的静态感或呆板感,就需要采用必要的手段来激活空间。比如不对称的构图、出血式构图、强化疏密对比、正负空间互动、三维透视感的塑造等。

3.解构重组。解构重组是现代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法,通过对现有的图形图像素材进行有目的的分解,获得可以灵活组合的图形图像元素,根据传播目标,对这些元素重新组合后产生新的含义或视觉形象。从方法上看,解构重组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传统纹样由于具有一定的历史,形成了很多惯例和规则,在装饰使用中一般不会做过大的变形或分解,这就限制了在不同情境下对传统纹样的再设计和效果创新。在纹样的再设计中引入解构重组手法,是对传统惯例的大胆突破和尝试,能够塑造具有现代审美体验的视觉效果。比如杭州城市标志的设计手法就是提炼整合了船、拱门、亭、书法笔触等不同传统视觉意象。

图4 杭州城市标志有机整合了多种传统视觉元素

四、色彩置换。传统纹样除图形外,还形成了一套配色规范和色彩理念,比如脸谱的配色基于戏曲人物的人格和道德特征,室内装饰纹样配色考虑吉祥意义和避火隐喻、织物纹样配色依据身份和使用情境等。传统色彩工艺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在色相、明度和纯度方面变化不多,而现代设计中数字设计工具和印刷工艺则能提供更多样的变化和选择,比如细腻的色彩渐变效果、色彩叠加的半透明效果、烫金效果、荧光效果等。在现代艺术中,像野兽派的马蒂斯,后印象时期的高更、梵高等的绘画中都大胆突破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模式,塑造了更现代的崭新审美体验。因此,通过把现代色彩配色体系和特殊效果应用于传统纹样,能够唤起更具现代感的视觉体验,从而更符合现代城市时尚化的审美追求。

5.材料与肌理。

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挖掘新材料表面肌理的审美潜力,用材料本身的视觉特性代替装饰纹样发挥装饰作用,如铝、亚克力、PVC、不锈钢、玻璃、玻璃钢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等,如图5。而传统纹样通常以木、砖石、陶瓷、铜、织物等为附着载体或表现材料。因此,要赋予传统纹样以现代的审美体验,可以用具有现代感的材料替换传统材料,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视觉趣味。例如用半透明玻璃加工制作传统的祥云纹样装饰公共空间,不但视觉效果独特,还能表现流云所具有的虚幻、轻柔、浮动等视觉体验。另外,现代的光电技术也可以引入传统纹样的再设计,使传统纹样的形式美感焕发新的审美效应。

图5 半透明材料叠加产生律动与科幻感。

6.借鉴现代设计风格

现代设计从上世纪20年代的包豪斯时期发展到当下的后现代设计,积累了丰富的风格效果和设计理念,如荷兰风格派的简洁抽象、美国的流线型造型设计、波普设计的大胆混搭、欧普艺术的动感、意大利孟菲斯设计的幽默趣味、建筑设计高技派风格、日式卡通化、东方式的典雅等等。上述风格尽管有其各自的产生背景和领域,但作为形式上的探索有广泛的借鉴价值,可以作为传统纹样再设计的创意资源,结合纹样本身的使用情境,激发纹样新的审美潜力。

7.适配现代城市空间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对构建城市意象发挥重要功能的城市要素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个方面,对于生活于城市的群体来说,与这些意象要素的交互体验形成了整体性的公共意象。传统纹样通过再设计能够形成新的视觉体验,而纹样在城市空间的位置规划也会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感受。不同的纹样形式可以根据上述五类城市意象要素的特点进行合理选配,例如节点是公众行程的集中点或转换点,包括公交站点、广场等。“他们(公众)在此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连接点附近的元素了解的更清楚。大量事实也不断证明,位于节点的元素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自然而然地被假设具有了特别的重要性”。因此,在节点空间可以布置相对复杂的纹样类型,如叙事性纹样或能代表城市文脉的代表性纹样,以此强化公众对城市文化的记忆和认同。而在道路空间中,则适合相对抽象的纹样,以适应观者的流动性。对于具有文化或商业重要性的道路,则可以用符号性纹样强化其性质和特点。

二、结语

日本平面设计师永井一正对中国传统纹样的现代设计应用曾评论说:“当我观看中国的现代设计时,我觉得你们对于传统艺术过于珍惜,以至于直接地将图案用于设计。” [4]他所说的“珍惜”应该是说传统的习惯已经成为了一种束缚和阻碍,使设计者不敢把现代审美理念和设计手法引入纹样的再设计中,结果传统纹样仅仅成为城市空间可有可无的点缀,对于构建城市形象不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因此,对传统纹样的再设计和应用,一定要摆脱旧习的束缚,大胆引入现代创意和设计手法,突破简单直接的套用模式,建立基于情境分析、受众分析、文脉分析为基础的再创作框架,在这种更加客观的模式下,充分发挥设计思维的创作性,使传统纹样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其符号价值和审美价值,构建现代城市多样、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和视觉形象。

猜你喜欢
纹样装饰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鲤鱼旗装饰坠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