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香奈儿:跨越时空的美学指引

2018-11-09 05:20InsideCHENAL
优雅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黑裙香奈儿黑色

Inside CHENAL

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原名嘉柏丽尔·柏纳·香奈儿(Gabrielle Bonheur Chanel),法国服装设计师,CHANEL同名品牌创始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法国人戏称皮雅芙的歌曲、萨冈的小说和香奈儿五号是法国三大重要出口商品。如今皮雅芙的歌曲成为了怀旧的经典,萨冈及其小说亦化为不朽的传奇,只有香奈儿的名字依然站在时尚的前沿,激荡着一代又一代女人们的青春梦想。

香奈儿,作为设计师,只出于她的感受设计。她一直在等着来自世界的影响,抓取为灵感,将其转化为某一种设计。她说:“时尚不单是设计衣服这么简单。时尚弥漫在空气里,诞生在风里。直觉可以感受到,它在空中,它在路上。”

从前… …

记忆的堆积让人感觉时间逝去很远,实则就像昨天一样刚刚发生,它们常常跃入眼帘,历久弥新,是始终潜伏在思维周遭若隐若现的,不着边际的想法。童年最宝贵的是一种感受性的记忆,比如沟壑纵横的大地,夏日翻滚的金色麦浪,肃穆冷艳的修道院,或者怒放的山茶花… …后来,那些感受流淌在香奈儿女士的设计中,成为无数人共同拥有的记忆。从此,看见Chanel,你懂得的,将不再只是一个双环相扣的昂贵品牌。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出身寒微。对于从前,香奈儿向来缄口不言,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重塑而且美化了这段时光。

从前,有一个名叫嘉柏丽尔·香奈儿的狮子座女孩,出生于1883年8月19日。狮子是一種个性,勇敢无畏、警觉敏锐、充满激情、魅力四射。香奈儿女士曾说:“正因为我是狮子座,我习惯以利爪自卫。但是请相信我,我宁可伤害自己也不愿抓伤他人。” 狮子是一种象征,嘉伯丽尔·香奈儿在她有生之年,一直收藏着一尊“万兽之王”的小雕像,她将狮头镌刻在斜纹软呢套装的纽扣上。狮子是灵感之源,是香奈儿高级珠宝常见的主题,在无数项链、吊坠和胸针上傲然挺立,仿佛保护着香奈儿女士的秘密,守望着她,直至天长地久。

从前,香奈儿生活在农家,故乡奥弗涅沟壑交错的大地培养了她对米色的热爱。对她而言,米色是户外的色彩,是被阳光亲吻肌肤所散发的光泽,是她偏爱的、彰显典雅风范的中性色彩。夏末,金色麦浪翻滚,麦穗在香奈儿眼中成为象征生生不息、富饶繁荣的幸运符号。香奈儿在位于康朋街31号的寓所中麦穗的装饰随处可见。

从前,有一座孤儿院在奥巴辛修道院围墙内,香奈儿女士在那里生活了近7年。正因在罗马式修道院圣洁无暇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年少的嘉柏丽尔·香奈儿朴实严谨的性格,以及对黑与白的偏爱。也因为记忆中宗教圣物和神父圣袍上灿烂闪耀的刺绣,她始终迷恋于金光璀璨的巴洛克风格。黑色是孤儿院里制服的颜色,而对于香奈儿来说,黑色强调了事物的根本,令其他色彩更显得深邃悠远。归功于香奈儿女士,原本只是用在用人制服和丧服上的黑色,因1926年经典小黑裙的横空出世,黑色一下子成了典雅之色。 “是我让黑色成为流行,现在黑色仍然统治时尚界,因为黑色胜过一切。” 白色是修女头巾的颜色,是光彩之源,是颗颗成串的珍珠项链,是皎洁的山茶花,是她的真丝睡衣,是黑色编结滚边衬托下香奈儿套装上的白色斜纹。金色照亮香奈儿暗淡的童年,金色是她创造出的星星、弯月、太阳和马耳他十字架的珠宝,是N°5香水瓶中的熠熠生辉,是装饰菱格纹经典手袋的金属链和香奈儿套装的纽扣,是香奈儿的凯旋与胜利。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女孩白天缝纫做衣服,晚上为骑兵队的军官唱歌。她时常唱起那首《谁在当时看到了可可》,也正因此大家都称她为“可可”。但她更喜欢假装可可是父亲在儿时给她的昵称。从前,有一位有着男孩般率真风格的年轻女子。她的衣着特立独行,并从男士服饰中汲取灵感。同时她还设计了全新风格的女帽,摈弃繁复纷杂的羽毛装饰,更为简约,轻盈及时髦。她的第一批客人是当地的女孩们,但很快,那些优雅高贵的女士也被其设计吸引纷至沓来。从前,有一场时尚的革命,香奈儿女士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资,颠覆了女性服装的廓形。她改短裙长,释放腰部曲线,还剪短了自己的头发。

香奈儿展示给世人她对时尚的热情,展示给女性着装的自由。 她说:“怪异的风格正在绝迹;而且,我希望我推动了它的消失。”

昨天的经典如何成为今天的流行

没有一件单品比小黑裙更为经典。这个在上世纪20年代即被宣称为“有品位女性衣橱之必备”的物件,在一个世纪之后,地位没有受到丝毫动摇,还被给与了专有缩写LBD(Little Black Dress),以便当人们谈论它时,更朗朗上口。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小黑裙?或者,为什么是香奈儿?

美是生命的必须,但对于香奈儿而言,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真实的体验并不完全和谐,其表达也并未获得真正的自由。香奈儿的美,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是女性生命的一个信仰。从始至今,香奈儿这个品牌,从名字到风格都在启迪女性意识,都能精确地表现出女性的柔美和自信。

时尚品牌的存续,一定要有高于一件衣服、一副珠宝的价值。这就是蕴藏在香奈儿设计中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完整、清晰、准确、深厚,为香奈儿注入灵魂,并且是设计师本人不懈追求、忠贞不渝,去完成的使命。

“那是个禁锢的年代,人们在教条桎梏中挣扎,在那个我们称作美好年代的当时,现在看来难以想象。对当时的女性而言,要想成功,更是难上加难。”香奈儿大胆摈弃捆缚女性身体的束胸衣,为她们设计线条简洁流畅的衣服,选用Jersey针织面料制作服装,“与当时矫揉造作的俗脂艳粉相比,更显高贵典雅。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女性若不把整个花园戴在头上,就会被千夫所指。敢于戴着一个小小的圆顶草帽,只缀着一根羽毛,在当时确实勇气可嘉。” 借用男士时装的设计和面料,却令女性更显柔美魅力;在美观与实用、风格与舒适之间达成平衡,始终选择“两者兼顾”,而非“任选其一”;创造第一瓶闻起来像女人的香水,而不是像一朵花,是每个女人梦寐以求的“内衣”;简化珠宝的设计镶嵌,不再只以宝石的价值凌驾一切,而是强调线条和图案之美,“我希望我的珠宝轻盈贴合,犹如缠绕于女子纤指上的缎带”;赋予女性无限可能,柔软敏感与坚不可摧,缪斯与艺术家,在爱中依然保持独立,以及更多,更多……

这些都是香奈儿“经典性“的体现,也是香奈儿“现代化“的象征:简单、方便、更高的自由度、更懂得进行自我推广;不仅如此,它们的身后还站着一场革命。这就是香奈儿,流传至今,始终洋溢现代气息——你可以说它古老,却不能說它不够时髦。

小黑裙长盛不衰的迷思就此破解:它既是女性的,又是权利的。

香奈儿从未失去爱人的能力,她总是无所畏惧地张开双手去拥抱这个世界,特别是爱情来临时,更是毫不犹豫地握住它。她说:“女人若没有爱,死后也不能留下什么。“

情到深处最孤独

1971年一月,香奈儿辞世,其位于康朋街的寓所一直保持着原有模样,仿佛女主人从未离开。步入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屏风。为何要将屏风放在入口处,遮挡往来?香奈儿曾说,她讨厌看见门——门让她想起“已经离去,或正要离去的人。”然而,当我们站在这间活化石一般的私人寓所里时,每个人都能感到这位女士的口不对心。这里的每一个摆设,每一件家具,甚至是每一种陈列方式,都是一个符号,是一片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它们所指向的,正是那些“已经离开了的人“。

书桌抽屉里面放着一摞照片,其中一张,是年轻的香奈儿,骑在马上,头高高扬起。她的身边站着一个男人,是她的情人亚瑟·卡柏(Arthur Capel)。许多年后,香奈儿回忆起亚瑟,说他是“一生之爱”。 茶几上有一个沉甸甸的金匣子,上面刻着特别的花纹,这是西敏公爵的印章。相较于”卡柏男孩“,公众对于这段以”世界上有很多公爵夫人,却只有一个香奈儿“而结束的爱情故事更津津乐道。

再走进去,便看见那传奇的镜梯。在过去,这里曾经有过许多场著名的时装秀。香奈儿就坐在这个楼梯之上,观看下面发生的一切。站在这个布满镜子的楼梯之上,仿佛跌入了爱丽丝的镜中王国。楼梯之上,有无数个你,然而,每一个你都不完整:自我被切分为无数个截面,每一块镜片上,承载着一个分裂的自己。这种感受,就仿佛在翻阅记忆的碎片,其映像,既是破碎的,又是放大的。

许多时候,照片里的香奈儿总是孤身一人的待在寓所。有时,她靠着壁炉,躺在会客厅米色的沙发上,手上点着一支烟,袅袅烟雾如谜一样升起。“我能感受到的,唯有孤独”,在与保罗·莫朗的谈话中,香奈儿说, “孤独,在今天的雪域阳光中……我依然没有丈夫、没有子孙、没有任何迷人的幻觉——那些幻影可以使我相信这世界上居住着与我们同样的人,他们同样孤独的劳作和生活着。”

假如你路过香奈儿化妆品专柜,拿起口红,看看底部,其中一只下面写着一个名字:ARTHUR.

猜你喜欢
小黑裙香奈儿黑色
小黑表腕 表界的“小黑裙”
黑派优雅
黑色
王思明传播是致敬的另一种方式
小黑裙 三级分销时代的终结?
黑色星期五
香奈儿只产5号
那个黑色的夜晚
欧盟酝酿化妆品新标准香奈儿5号或将消失
“香奈儿”批评香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