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太唠叨效果会适得其反

2018-11-09 11:56郭冬仙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梅王老师过度

郭冬仙

一天上午,一位母亲心急火燎地找到王老师。“老师,你看到小梅了吗,我家闺女!”王老师一愣。“昨天学校月休,学生们都回家了,难道小梅没回去?”“哦,昨天她倒是回来了,可是今天早上,她,她就没影了……都怨我,唠叨了几句……这孩子,怎么就跑了呢!”王老师找出班级电话簿,挨个给小梅的同学打电话,但打了一个遍,都说没见到。小梅的母亲顾不上和老师多说一句话,跨上自行车,一转眼就没了踪影。

傍晚的时候,一个学生给王老师打来电话,说打听到了小梅的消息——她在另一个班的一位同学家里,一切都好着呢。

学生返校的当天, 王老师便找小梅谈话。没想到,小梅竟一脸的委屈。她说,每次她都不愿回家,因为每次回家之后,母亲总是没完没了地唠叨,上初中这几年,都是这个样子,她都受不了了。“真的,老师,我不想见到她。”小梅的话冷冷的,仿佛她谈论的不是她的母亲,而是一个和她毫不相干的人。

调查表明,青少年对父母最不喜欢的行为就是唠叨,而且这并不只是中国的“特色”,无论日本还是美国,全世界的孩子都是如此。

其实,唠叨是一种变相施压,父母利用孩子的弱点和自己的权威给孩子施加压力,以求达到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目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总认为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父母的唠叨和干预破坏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必然激起他们的逆反,引起他们的反感。

特别像小梅这类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他们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更容不得家长的过度唠叨。青少年阶段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阶段。他们要自我发展,但是知道还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他们认为自己会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干出一番名堂,但是也知道由于知识面的缺乏,还要去继续学习与奋斗。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同龄的孩子,而不愿意告诉家长。所以当家长过度询问和提出建议时,即使是正确的,但由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嘴上说的也是持反對意见的。小梅这种青春期逆反心理(离家出走是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冲动表现)是青少年阶段正常的心理状态,家长不必过度惊慌。

父母对孩子总是不放心,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不自觉地一次次地重复说教,错误地认为,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只要自己多说几次,他们总会听进去吧。这恰恰忽略了孩子是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别人的话要通过他的消化才起作用,而且孩子对事物逐渐产生了自己的看法,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父母的观念和孩子的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父母不懂得耐下心来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味地灌输、强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结果导致说了没效果、没效果更要说的恶性循环。

那么,父母该怎样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1.相信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适当督促少批评。相信孩子喜欢美好的东西、渴望成功、有向上之心,能够自己要求和管理自己,合理适时适度地引导孩子,响鼓无须重锤敲。孩子做得好,要多表扬多鼓励,不要动辄批评孩子。孩子的事让孩子做主,尊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

2.不信口开河,不强行命令,不事事叮嘱,多和孩子讲悄悄话。

3.就事论事,抓大放小。直接面对当下的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孩子忘记了什么事,我们就提醒他;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们就告诉他错在何处,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

4.适时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包办代替,不监督孩子,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孩子管好自己,主动学习,主动做自己的事。

猜你喜欢
小梅王老师过度
奇妙的旅行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有趣的动物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钱真的少了吗?
丢三落四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
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