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八年制医学博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18-11-10 10:02易龙冉莉朱晓辉周曦糜漫天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9期
关键词:医学博士创新能力互联网+

易龙 冉莉 朱晓辉 周曦 糜漫天

[摘要] 八年制医学博士现有培养体系在培养模式、培养内容、考核目标等方面尚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信息化、嵌入式和开放式等特征为八年制医学博士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工具、手段和实现途径。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陆军军医大学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技术优势推动八年制博士培养和提高人才质量的经验。

[关键词] 互联网+;医学博士;创新能力;八年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7(a)-0060-04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for doctor of medicine in eight-year program via “Internet plus”

YI Long RAN Li ZHU Xiaohui ZHOU Xi MI Mantian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Institute of Military Preventive Medicine,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e eight-year medical doctor cannot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in the existing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 training content and assessment go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embedded and open features of “Internet plus” provide important tool and ways for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s of the eight-year medical doctor.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to how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cultivates and improves the talents quality of the eight-year medical doctorate by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plus”.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Doctor of medicine; Innovation ability; Eight-year program

“互聯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是指利用互联网和各种信息技术,将新兴行业和各种传统行业联结起来。“互联网+”给高等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工具、手段和实现途径[1-2]。为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我国借鉴欧美等国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在部分医学院校招收八年制医学博士[3-6]。目前,陆军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已经成为国内医学院校中少数能够同时招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八年制博士的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更加适合于八年制医学博士成长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人才创新能力,是新形式下的重要教育命题[7-8]。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我校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技术优势推动八年制博士培养和提高人才质量的经验。

1 八年制博士简介

八年制医学博士最初起源于美国,我国从1917年开始在原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9-10]。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逐渐在北京大学等多个医学院校进行八年制医学博士培养试点。美国的医学博士大部分为“4+4”的培养模式,即前4年在其他学校和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再被医学院校录取,继续学习4年,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包括PhD和MD两种学位)。除此之外,美国的一些公立大学还招收数量很少的双医学博士学位(PhD和MD)的学生,学生须在完成4年一般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再经过“2+4+2”的培养模式,最后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前2年进行的是医学基础课程学习;中间4年进行科学研究,在发表论文后获得PhD学位;最后2年进入临床实习,并通过考核后获得MD学位[11-14]。因此,美国的八年制医学博士属于“精英型”教育,整个学习阶段几乎有国家奖学金资助。我校的八年制博士实行的是“5+3”的教学模式,即前五年进行一般医学本科教育,后三年进行集中的课题研究或临床实践,但实际从第三学年开始选择导师启动课题研究过程,因此一般本科教育与课题研究或临床实践存在交叉。

2 影响八年制医学博士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根据我校“一流”医科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八年制医学博士应实现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具备突出的创新能力,毕业后具备固定的研究方向,并能够独立开展临床工作或科学研究。但是,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一些限制人才创新培养的因素。

2.1 培养模式方面

按照《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实行三年制为补充,五年制为主体、八年制为重点发展思路,而八年制医学博士与其他培养层次显著的区别就是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创新能力[15]。和美国不同,我国招收为八年制医学博士的学生都从高中直接录取。入校后,不同的医科院校采取的阶段式培养模式有所不同。我校实行的是“5+3”的培养模式,即前5年与相同专业的五年制本科学员同步学习各通识课程和医学相关课程,后3年进行专门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但与五年制本科不同的是,八年制学员在前5年的医学专业学习中,通常会在第3学年选定导师开始课题研究,也就是课题研究与医学课程的学习是交叉进行的,这样充分节约了学制时间。这种培养模式对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对课堂授课的教员以及导师的专业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毕竟八年制博士需要用8年时间完成“5+3+3”的一般博士至少11年完成学业。但实际上,八年制博士在前5年所需要学习的医学课程数量和一般五年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学时数上有所减少,包括临床见习、专业实习等都没有太大的减少。并且,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学员往往在外地,无法到实验室,已经开始的课题研究不得不中止。因此现有的培养模式似乎可以看做是一般五年制本科与3年制博士培养的相加,对人才培养并没有本质的优化。一些八年制学员一边要忙着课程考试,一边又准备课题开题,可以说压力非常大。

2.2 培养内容方面

在培养内容方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专业的八年制学员必须修完所有的专业课,而这些课程与五年制本科几乎相同,同时,他们还增加了人文、社科等通识教育和物理、化学等医学相关课程。另外,在能力培养方面,不同专业也有所侧重。比如,临床医学八年制强化临床创新能力,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八年制则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临床医学八年制学员会增加临床见习、实习的时间,在临床专业导师配备、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上与五年制学员有较大不同,如课程教学要求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授担任,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带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实行小班课教学,让学员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熟练诊疗的能力,具备相应的临床技能。在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八年制培养过程中,从第三学年开始,通过建立导师组制度来指导博士生,导师组成员可跨学科交叉,实行导师组长负责。通过“一对一”带教模式,直接指导每一位博士生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撰写,强化全程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在课题研究阶段在导师组指导下实行全程管理,确保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总体上看,在培养目标上八年制医学博士高于五年制,但是实际的培养内容没有太显著的区别,学员所接收的知识信息对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益处有限。

2.3 考核目标方面

在考核目标方面,不同专业的八年制博士在修完既定学分基础上,还需要达到相应的目标才能授予博士学位。比如,临床医学的八年制学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临床技能,预防和基础医学的学员则更加强调科研能力和操作能力[16]。但是,方便毕业统一管理,各专业主要还是以毕业论文的发表来作为最终的考核目标,而且八年制博士的导师们往往要求学生发表较高影响因子的科研论文。这种“唯论文”的考核方式虽然易于毕业管理,但并没有考虑到专业差异,对于人才水平高低的衡量也非常片面。

3 “互联网+”背景下八年制医学博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为医学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17],特别对于八年制医学博士的创新培养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的重要特征就是“创新驱动”,采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将原来没有关联的要素连接在一起,从而改变我们的传统思维,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形态[18-19]。“互联网+”的许多显著特征对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3.1 大数据和信息化特征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局限于“学校、教师、课本”。教员的知识结构老化,实践能力不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各种教学实践和实训活动也不积极参加。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互联网这一信息传输介质,能够使学生跳出传统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的优化补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充分整合,利用一切科研利用数据和信息开展学习,这对于八年制博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八年制博士在学习过程中,在课时安排上如果缩减部分课程的课堂学习时间而转为自学,而把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借助“互联网+”的开展线上学习和自主学习,不仅科研接收更新的知识,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当前,许多国外的著名大学都开设了“精品课”或“公开课”或者MOOC学习课程,许多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很容易轻松获得,学员完全可以通过便捷的渠道轻松获取[20-21]。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信息化特征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学习过程远远超越了课堂和书本,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自主性和个性化,将能够使八年制医学博士学员获得更广的视角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3.2 嵌入式和开放式特征

在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互联网成为发挥核心功能的要素,它的嵌入式的特征与其他要素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连接[22-24]。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封闭的,古人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在“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谁就有可能掌控一个领域甚至一个时代。因此,“互联网+”提倡开放式学习和无边界学习,这表现为在时间上的全天候学习、自主性学习及空间上的全域式学习,即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现实与虚拟等各种资源,来充实自我[25-26]。开放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校、书本、课堂”封闭式学习,力求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八年制医学博士培养中,如果能够增加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比如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深入医院、社区进行更多的临床技能的训练,基础医学专业的学員到国内开放实验室、研究所和科研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访问和学习,预防医学专业的学员能够到社区、疾控中心、卫生管理机构进行实训锻炼,使得学校与社会、课堂与实训机构、书本学习与经验传承有机结合,对于他们综合创新能力的塑造是有益处的。对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有好处的。在这种嵌入式和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培养和锻造了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另外,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目标考核应当进行相应的修改,不应当局限为单纯的毕业论文,而应该增加更多的考核元素,比如调查报告、临床技能操作、实验技术等,让学员从单纯的论文写作中解放出来。

4 结语

当前,医学领域的理论、技术发展迅猛,许多创新性、甚至颠覆性的发现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认识。同时,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八年制医学博士培养属于“精英式”教育,他们应当具备其它培养层次学员所不具备的突出的综合创新能力。“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孵育了人才培养体系新的内涵,为创新人才培养输注了新鲜血液。高校如果能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其本质属性和特征,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就能在国家人才兴国战略中体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雪钧.“互联网+”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2):178-180.

[2] 高捷闻,何承芳.“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7,34(5):71-73.

[3] Sommer S,Baum E,Magez J,et al. Seminar program for postgraduate specialty training in general practice:proposal for a 5-year thematic catalogue [J]. GMS J Med Educ,2017,34(5):Doc60.

[4] Ziganshin BA,Sadigh M,Yausheva LM,et al. Developing medical education capacity in Russia:twenty years of experience [J]. BMC Med Educ,2017,17(1):24.

[5] Metz AM. Medical school outcomes,primary care specialty choice,and practice in medically underserved areas by physician alumni of medprep,a postbaccalaureate premedical program for underrepresented and disadvantaged students [J]. Teach Learn Med,2017,29(3):351-359.

[6] Maddalena V. Leadership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J]. Leadersh Health Serv(Bradf Engl),2016, 29(3):348-351.

[7] Powell J,Cooles FA,Carrie S,et al. Is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working for ENT surgery? A survey of UK medical schoolgraduates [J]. J Laryngol Otol,2011,125(9):896-905.

[8] 胡畅路,陈俊国.从美国和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看中国临床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1-423.

[9] 李亚平,范学工,梁莉,等.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118-121.

[10] 范学工,李亚平,梁莉,等.中美两国八年制医学博士临床能力培养的比较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1):89-92.

[11] 范学工,李亚平,胡卫锋,等.我国八年制与美国4+4医学博士招生与培养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1,9(3):93-96.

[12] 曹玉红,张光运,孙新,等.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3):147-150.

[13] 朱靓,高薇,伍静,等.PBGS教学模式在临床八年制医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13):44-47.

[14] 王钊,康进,魏永宝,等.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教学研究,2014,11(27):130-133.

[15] 黄瑞雪,周思园,胡建安.高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卫生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以中南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6):109-110.

[16] 秦海宏,沈慧,王晓黎.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军队卫生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46-248.

[17] 廖献就,黄锁义,钱力,等.“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药学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6, 43(23):172-173.

[18] 李惠瑨,李巧鸣,王峰娟.“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6(2):55-59.

[19] 胡乐乐.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2):26-31.

[20] 尧雪洲,许轫,阮志国,等.MOOC医学类课程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76-77.

[21] 程丽楠,姚水洪,李娟,等.“慕课”(MOOC)时代下的医学继续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258-259.

[22] Lindeman BM,Law JK,Lipsett PA,et al. A blended online curriculum in the basic surgery clerkship:a pilot study [J]. Am J Surg,2015,209(1):145-151.

[23] 张培培,叶小菊,徐毅,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138-141.

[24] 佟彤,肖倩,杨清.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与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7,15(5):7-9.

[25] 徐划萍,吴志坤,徐仰才,等.“互联网+”时代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的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6):77-81.

[26] 卢有亮.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MOOC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00-202.

(收稿日期:2018-01-11 本文编辑:苏 畅)

猜你喜欢
医学博士创新能力互联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大陆、香港和美国医学博士培养体系比较及启示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博士哥哥
世界一流医学院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微米之内 万里之外——记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后、东莞天天向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吴天根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