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国家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2018-11-10 08:48胡雁斌载德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海湾中国合作

胡雁斌 载德

摘要:文章认为通过自贸区建设,可以完善中海双方的制度体系,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一个相对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一方面可以降低经济层面的不确定性,稳定社会各界的预期,营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促进资本流动的有序顺畅;另一方面,在相同的投入条件下,不管是技术还是劳动力、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或提高投资收益,实现更大的产出。对中国来说,经济改革己经深入到制度建设层面,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不仅要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FTZ)的制度安排,总结改革经验推广到全国范围;另一方面,就很需要通过类似中海自贸区(FTA)这样的实践,按照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要求设计自由贸易区规则,在不断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倒逼国内制度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对海合会来说,天然的资源优势带来了巨额财富,但是制度建设一直稍显滞后,整个经济管理体系都较为落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沿标准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未来值得改善的空间很大。从中海双方制度建设的现状可以看出,通过中海自贸区完善贸易相关制度建设,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產业在区内集聚,激发成员国经济活力。

关键词:海湾;中国;区域;经济;合作

一、 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协定

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发展现状。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经济集团。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集团是通过将不同的经济体在一个框架或一套管理彼此和其他国家的原则的一套原则组合起来形成的。成员国倾向于选择自己的集体参与程度,从部分融合到全面结合。整合通常从自由贸易区开始,货物和服务可以免除海关和关税。如果这样做成功,就建立了关税同盟,参与国制定了关于国际贸易关税的共同政策。第三级将是一个联合市场,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在成员国之间自由移动。在此之后,发生了所有经济,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充分合作,以及在下一个层面建立了制度,立法和经济标准的共同货币,这是加强成员国努力的第四个层次。

对于海湾合作委员会来说,使融合成为优先选择的因素远远超过可能鼓励成员国保持独立的因素。地理邻近是一个主要因素:成员国的资源足够接近其行业,其类似的习俗和传统也产生了类似的立法和行政程序。尽管他们的经济相似之处以石油生产和出口为中心,但大部分海湾合作委员会的石油生产都是出口的。因此,成员国之间在全球石油销售中的竞争是微不足道的。应该指出的是,通过能源合作协议,成员国在提供自己的能源需求方面优先考虑。因此,所有六个国家交换原油,天然气和石化产品,以满足其各自的当地需求。

经济团结使海湾合作委员会成为经济力量。如本章末尾所示,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2万亿美元,海湾合作委员会的经济总体规模在全球排名第十二位。2013年外贸方面,海湾合作委员会经济评级为世界第五,交易额为1.42万亿美元。2013年为92.1亿美元,海湾合作委员会是中国,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其大部分出口由原油,天然气和石化衍生品组成。在进口价值方面,海湾合作委员会在2013年达到了全球第一,达到514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海湾合作委员会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有多少议价能力,以及该地区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

也许海湾合作委员会迄今取得的最大成就是通过海关联盟和联合市场在其成员国之间振兴贸易的成功。如此之远,肯定会对相互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如表4.1所示,2013年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近1 000亿美元,是海关成立之前2000年的七倍多。然而,尽管如此巨大的增长,相互贸易仍然只占六个成员国进行的对外贸易总额的7.1%。相互贸易增长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一个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能够促进国家间货物和货物的快速高效运输。良好的交通网络将包括道路,海港,机场和铁路。不幸的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道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维护不力,服务水平差。连接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一些道路项目应该已经全面运作,仍处于尚待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或设计阶段。

二、 双方各自贸易投资政策的差异

1. 中国的关税/非关税措施。中国自2001年作为成员国以来遵守WTO的立法法规,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贸易体制的显著自由化,而基于对该组织其他成员国的承诺,若干贸易行政壁垒也将在接下来几年内得到削减。根据WTO的估计,中国在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削减方面持续取得相当进步。这一事实经由最惠国关税税率的变化得到证实,该税率在2013年降至9.4%,而在2001年这一进程刚开始时它为15.3%。这样一来,中国承认了对日常消费品降低进口关税的重要性,以便于国外产品获得中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相关资质。此外,在2015年进口关税已针对尿布、服装、鞋类、护肤品等进行过下调。因此,中国决定降低特殊服装类商品高达10%的进口关税,以提高此类产品的供应量。除了上述这些积极举措外,WTO将继续就中国领导层在贸易政策自由化方面的举措进行监督,吸引国外产品进入中国的管辖境内。

除了在进口关税方面的举措,中国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方面的若干手段将保障国内制造商免于进口商品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需要注意到的是,在涉及到小麦,大米,食用油和糖这些国外农产品的进口贸易中将实行关税配额。这样一来,这些进口货物被征收的增值税高达17%,而诸如石油,天然气和能源产品的进口增值税为13%。任何国外投资公司在中国从事商业行为,在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时都必须缴纳增值税。此外,对于香烟、烟草酒精饮料、车辆、游艇及其他诸多产品还将征收补充消费税。并且,中国在税收方面的贸易政策表明了它采用营业税作为调控服务行业的特定模式。中国刚刚在服务行业采取了减轻此项税收的政策,但是相关行业依然在承担负盖营业税。这些领域包括建设、文化体育、保险购买和不动产权的兑现、娱乐方面的税收。一些进步已经得到实现,比如在企业所得税由30%降到了25%,而个人所得税视个人情况在3%到45%间变化。

2.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国家关税及举措。与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国家进行跨地区贸易的兴趣正在兴起,在这方面,来自亚洲和欧盟的多个国家包括美国都在寻求融入到阿拉伯国家的贸易环境中。但是,这些国家报道了关于在该地区获得从事贸易活动批准方面所遇到的极大障碍,其主要来自于在与国外伙伴保持贸易合作时,阿拉伯国家政策方面的流程问题。这些障碍影响了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国家同其他国家间贸易出口的效率。图4.1概述了该地区仍然存在的有关关税和非关税举措的障碍。

阿拉伯世界的出口商报告了有关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地区一致性关税的缺失的情况,而特殊流程的设立则可以对该国贸易伙伴间的关系互动产生积极的影响。超关税措施这样的费用相关的条款被应用于外国公司的总体利润和进口产品的总营业额的税费征收,而国内公司却不需要向当地政府支付相同的税费。此外,国外公司抱怨说阿拉伯政府在采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之前,并没有给出任何提示,而特定税费的金额则也和该公司的任何业绩指标没有关系。并且,来自国外的出口商表示,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官员在对进口商品分类时存在不合理的行为,他们往往在没有任何参照商品统一描述和编码制度的情况下对商品随意分类。而此制度正是在WTO密切监管下,作为贸易伙伴间产品供应的基础(使得跨国公司对阿拉伯国家的非关税政策一目了然)。

在阻碍发达经济体同阿拉伯国家取得高效伙伴关系的最关键措施方面上,WTO收到了许多如季节性配额,进口禁令和进口许可的报告。事实上,这些举措旨在保护阿拉伯国家内商业单位的地位而以损害国外公司为代价,这直接违反了WTO的准则。在这方面看来,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应从多方面改善其政策,以便实现其在与贸易伙伴关系上的高度透明化和责任感。此外,对于致力于改善阿拉伯国家国内市场的商业环境和增强该区域的互补性方面来说,在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国家进行贸易活动中,遵守国际法规的做法还将确保阿拉伯地区在全球经济中作为强力合作伙伴的可靠性。

三、 中国—海合会FTA可能产生的影响

1. 区内的投资创造。随着中海自贸区的建立,资本、技术和自然人等各类要素将在自贸区内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由流动,推动双方加大各自市场的开放力度,以往阻碍投资的因素将被逐渐消除,理顺项目投资运作制度,减少不合理的管制措施,有助于提升中海双方之间投资,不断扩大规模,在区内实现投资创造。尽管当前双方相互投资水平还相对较低,在各自对外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随着自贸区协议的最终签订,将为中海搭建全新的投资合作平台,双边投资流量和存量都将得到提升。对中国来说,从宏观层面看,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对海合会的投资有望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投资潜力十分巨大。从微观层面看,随着国内产能过剩,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成为大势所趋,众多企业己经将投资眼光放到了富裕的海合会国家,将其作为优先投资的重要对象。对海合会来说,一方面要想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红利,无论是实体行业还是金融项目都应该积极投资中国市场,抓住历史性契机。另一方面海合会将国家的巨额财富投资到中国,可以摆脱在投资领域过度依赖欧美发达国家的现状,实现投资目的地的多元化,有效降低风险系数,实现更大财富价值的创造。相信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中海自贸区内的投资创造将引来高峰。

中海自贸区一旦成功建立,双方大部分产品都将分阶段削减关税水平,这将使得自贸区以外的非成员国产品在进入自贸区成员国市场时处于竞争劣势。出于保持竞争力的出发点,部分非成员国的跨国公司会增加在中国和海合会的投资,通过在成员国建立企业来享受国民待遇福利,维持其产品在中海自贸区内的竞争水平,避免市场份额的缩减及丧失。换一个角度看,中海自贸区建立以后,区域市场的地理空间和体量将得到极大的扩张,将为成员国的企业创造出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再加上中国和海合会良好的经济条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居民的购买力同样极具诱惑,必定会引起非成员国跨国公司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纳入其全球投资整体布局。看到中海自贸区统一起来的大市场以后,为获得更高的利润,部分非成员国的跨国公司会增加在自贸区内成员国的投资,不断增加其市场份额。对非成员国的跨国公司来说,不管是从市场防御的角度还是从市场进攻的角度来看,這些企业都有相当充分的理由和动机增加从区外向区内的投资活动,从而进一步扩大资本流量。

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代表着统一市场在空间上的扩张和层次上的提升,这将带来区内投资布局的调整,即如果外国投资在区内一个成员国增加,很有可能就意味着在另一个成员国相应减少。以往,中国作为全球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其吸收的外资数额远远超过海合会。随着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其高速的经济增长对于能源的需求大幅上升,使得中国不断扩大对海合会的投资。这种内在的投资动力将重新塑造中海双方在自贸区内的整个投资布局。在中海自贸区建立以后,先前己经在区内成员国投资的跨国公司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带来的专业化分工需求,对其在自贸区内的生产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随着中海自贸区内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区位优势发生变化,将促使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的成员国获得更多的投资转入机会,而对于区位优势相对较差的成员国来说,将不得不面对投资转出的严峻挑战。虽然在吸引外资方面,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中国与海合会之间的竞争性并不强,但是随着中国要素成本的提高,外资企业己经开始向周边国家或地区转移生产线,如果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利用好自贸区带来的机遇,海合会在吸引部分行业投资转移等方面将具有不可比拟的先发优势。同时,一旦中国在中海自贸区内开放石化产业,在海合会投资成功的跨国企业将很可能把部分石化生产线直接转移到中国,争夺中国市场份额。

吸引外资成为设立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之一。中海自贸区的建立,一方面使得中国与海合会整合为一个大市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将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自贸区制度建设,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条款将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减少业绩要求和技术转移要求等规定,充分保障投资权益,用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转入。再从全球角度来看,考虑到如今较为严峻的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较为迟缓,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较低,而新兴经济体开始肩负更大责任,贡献率不断增加,再加上中海自贸区内各个成员国普遍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其吸引区外向区内投资转移的潜力十分可观,前景较为看好。

2. 对就业和GDP等的影响。中海自贸区建立以后,在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自贸区内的分工体系得以深化,这对人力资源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同时也将加速区内外资源持续流向人力资源部门,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其整体水平。同时,自贸区的建立将释放“自然人流动”空间,一方面可以通过推进中海双方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海双方人力资源察赋存在较大差异,将导致人力资本在成员国之间的重新分配。这将为劳动力在区内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中国的务工人员有望更加便捷地参与海合会的经济建设。从中海双方的人力资本存量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较高,在自贸区机制引导下将不断流入海合会,推动双方的长期经济增长率趋同。这将对海合会逐步摆脱当前较为单一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人力资本的工资水平来看,由于企业享受到规模经济效应,更大的市场需求将带回更多的利润,导致人力资本工资水平提高,从而吸引尖端人才的集聚。一方面在自贸区外,来自其他地区非成员国的人力资本将加速流入区内各个行业及其相关领域;另一方面在自贸区内,来自生产部门或其他领域的人力资本将加速流入研发部门,提高生产效率,追求更好的福利待遇。

参考文献:

[1] 罗来军,罗雨泽,刘畅.自由贸易区促进贸易了吗?——来自国家层面的经验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4,(12):59-64,86.

[2] 罗来军,罗雨泽,刘畅,SaileshsinghGunessee.基于引力模型重新推导的双边国际贸易检验[J].世界经济,2014,37(12):67-94.

[3] 盛斌,段然.TPP投资新规则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J].国际经济评论,2016,(5):9-30,4.

[4] 徐玲,夏晴,董自光.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的新特点和新形势分析[J].国际贸易,2016,(5).

[5] Regime and the Volatility of Exchange Rates after the Asian Crisis: 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J].The World Economy,2007,30(11):1646.

[6] 楊福昌.“一带一路”战略为中阿关系发展增添活力[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4-15.

[7] 赵翊.“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潜力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58-67.

[8] 邹志强.“一带一路”背景下沙特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4):73-88.

[9] Rahim, Siti Rohaya Mat and Roza Hazli Zakaria.Comparison on Stability Between Islamic and Conventional Banks in Malay- sia.Journal of Islamic Economics, Banking and Finance,2013,9(3):132-150.

[10] Reboredo, Juan C.Is Gold A Safe Haven Or A Hedge For The US Dollar? Implications For RiskManagement.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8):2665-2676.

作者简介:胡雁斌(1982-),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业务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贸易与金融市场;载德(1978-),男,沙特阿拉伯留学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收稿日期:2018-05-16。

猜你喜欢
海湾中国合作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初识海湾女神
望眼欲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