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千金和崔莺莺形象之不同

2018-11-10 06:53桂思琪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崔莺莺西厢记

桂思琪

摘要:白朴的《墙头马上》和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元杂剧里表达反封建礼教思想的爱情剧。从总体上来看,两部剧中的女主人公李千金和崔莺莺是相似的,都是有着追逐坚贞爱情的斗争精神的女性,但是在具体形象塑造上又是有着巨大差异的:李千金形象特征更为单一,是具有着纯粹而强烈的反礼教精神的女性形象的代表,有力地反映了要求突破封建禮束缚的时代呼声;而崔莺莺形象更为复杂,是外表矜持、难挣脱束缚和内心炽热、渴望反抗斗争的矛盾结合体,歌颂了磨难压迫之下的忠贞爱情,揭示出了背叛封建礼教、追寻恋爱自由道路的艰难。

关键词:墙头马上;西厢记;李千金;崔莺莺;反礼教

白朴的《墙头马上》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著名的爱情剧。它们都描写了封建时代里人们对于自由爱情的追逐,从而传达出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李千金与崔莺莺的形象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她们都属于封建社会里的上层阶级,是不出府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贵族小姐,都饱受着深闺寂寞之苦。

一、敢爱敢恨的李千金

(一)敢爱敢恨

李千金是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年轻貌美而有才气,但饱受着深闺抑郁之苦。古代社会的女子不能有独立意志,在爱情上,“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是大多数女子的婚姻之路。在封建社会里,人的自然天性被束缚、被压抑,大多数女性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天性被禁锢了,不敢直接对抗封建伦理道德,在她们眼中,一切条条框框都是合情合理的,每个人都应该按照一般的、正统的所谓规则走完一生,这才是正确的、理所应当的。

而李千金则不同,在封建礼教作为道德规范的时期,自己做主选择了两情相悦、自由恋爱。当她在花园墙头赏春之时,对路过的风流才子裴少俊一见倾心,“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顾不得待字闺中,主动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二)捍卫人格与尊严

李千金珍重感情,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更看重自己的人格,时刻捍卫着自己的尊严。

在面对裴父的刁难时,她悲愤不已,却不肯屈服。李千金在应对裴父的时候还可以做到据理力争,但当裴少俊迫于家庭压力写下休书的时候,她彻底愤怒了。她痛斥了丈夫的软弱,痛下决心,再也不踏入裴家半步。在此之后,裴少俊考中状元,裴家扶老携幼,前往李家赔礼。但被抛弃、被侮辱的恨意使李千金坚守誓言,拒不出门。在李千金的身上,很难找到大家闺秀所体现出的矜持以及古代封建女性都普遍共有的娇羞柔弱。她的形象更多地体现出了直率勇敢、敢爱敢恨的品质。

二、外表矜持但内心炽热的崔莺莺

(一)外表矜持含蓄

崔莺莺是相国家的小姐,美丽端庄,行为规矩,是传统意义上娇羞矜持女性形象的代表。她温柔多情,含蓄多变,在追逐爱情之路上,时常难以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莺莺与张生曲折的爱情故事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其“假意儿多”,即含蓄多变的性格特征。首先,她的含蓄体现在伤春。莺莺虽已许配给表哥郑恒,却无法驱遣心中的苦闷。即便是在为父亲守孝,也难免有思春之情,,将对封建父母包办婚姻是不满的寄言在烧香祈福之中。除此之外,她的矜持含蓄还贯穿于和张生的波澜迭起的爱情故事之中。初见张生,莺莺只能回顾一觑,对张生的顾盼眷恋之意,尽显在这含蓄的无声一觑中。当张生和莺莺月下酬和,忽闻有人来了,莺莺慌忙离去,莺莺一简邀张生月下相见,却怎想张生翻墙来赴会却被莺莺大喊“红娘,有贼”。

(二)内心炽热:敢于为爱情同封建礼教作斗争

一方面是外在门第身份、封建礼教的禁锢,一方面是心底真诚浓烈的爱意,二者的权衡斗争使得莺莺徘徊游走在追求自由爱情和坚守封建礼教之间。这也就造就了她捉摸不定的性格,时而果断时而又迟疑反复。但是作为封建社会里的权贵小姐,莺莺却也敢于直视心底爱意,也向往着自由爱情,渴望着反抗与斗争。她深知与他人私相爱慕是逾规行为,偷传书简、私下相约更是大逆不道之举,但她还是一副书简寄张生月下相会,听说张生病重后,莺莺又再三央求红娘带着她去看张生。

李千金与莺莺形象的不同在于,同样是反封建礼教的爱情题材,主角们形象刻画的侧重之处是不同的。李千金形象重在展示对于封建礼教的不屈服,敢于作斗争的反叛精神,剧作中对于忠贞爱情的描绘方面是着墨较少的。

与此相反的是,对于莺莺与张生二者的形象塑造上,更重点突出的是在礼教压迫之下还未丧失的真诚爱情。全剧更多的展示了为礼教所困之下二人受到的折磨与痛苦,歌颂了真挚美好的爱情。主角们的反抗斗争显现出的是软弱妥协和无能为力,并没有取得过实质性的成效,反抗有力并取得成效是由红娘这一角色完成的。红娘与张生、莺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反抗礼教的直接推动者,也是作者创作理想能够表达的直接承担者,她的胆量和斗争精神与李千金是颇为相似的。

因此,这两部剧作虽然都描写了爱情虽受封建伦理的压迫但最后修成正果,但李千金更具有斗争反叛的先导力量,更偏向于自由爱情里的战斗者;而莺莺与张生一起,通过细腻与柔情,让人们看到了压迫之下仍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

猜你喜欢
崔莺莺西厢记
明清瓷器上的《西厢记·佛殿奇逢》图像研究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