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数学厌学现象及应对策略

2018-11-10 06:53王乾会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

王乾会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主导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學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阶段学生的厌学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加强探析。本文就小学生数学厌学现象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厌学现象

小学生数学厌学现象在小学阶段非常常见,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行为一般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着认识偏差、对学习态度存在着认识偏差以及对学习价值观认识存在偏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厌学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学生的厌学现象。

一、小学生数学厌学现象

(一)学生对学习活动存在着认识偏差

厌学就是指学生对学习保持否定的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具体来说就是指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并且形成了厌倦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冷漠的态度。数学学习活动是开展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对数学厌学的学生则很不喜欢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花费在数学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少,具体表现为做数学作业时不积极,拖延现象严重,在数学课堂中难以集中精力,常常会走神、交头接耳。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着认识偏差

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现象表现为小学生对学习态度存在着认识偏差,数学学习本身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和愉快的事情,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学习表现出不积极的情况,不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如果教师强制学生参与到其中不仅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活动带来的愉悦,还会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一些学生一提高数学就很紧张,不愿意写数学作业,也害怕数学考试,缺乏数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小学生数学厌学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厌学现象,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思维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对自身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驱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那么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学家认为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本领的传授,重要的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创建问题情境:小猴子第一天从树上摘了14个桃子,第二天从树上摘了21个桃子,小猴子两天一共摘了几个桃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学习知识,所以对知识的体验和感受比较少,并且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生命力。而积极引导学生来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体验和感受,就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获得学习成就感,慢慢喜欢上数学课。因此,教师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优化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出发来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所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教学方法不仅要体现出趣味性,同时还要凸显引导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思考、探究。

三、结语

小学生数学厌学现象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存在着认识偏差、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着认识偏差,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我们爱数学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