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视角下“四大名著”的儿童接受问题

2018-11-10 06:53岑锦路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

岑锦路

摘要:“四大名著”的成书在明清两代,此时期读者大都以成人为主。“五四时期”倡导“儿童”的发现,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思想逐渐形成。相对于“四大名著”后世接受中的成人群体,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对四大名著的接受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将分析“四大名著”的儿童接受的历史演变,并阐释“儿童本位”思想对儿童接受的影响。

关键词:“四大名著”;儿童本位;儿童接受

“五四”时期,新文化倡导者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对戏剧、小说等新文学极力推崇,甚至将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小说身上,故明清时期的俗文学,在国人全盘否定旧文学的时期,摇身一变成为文学的新宠儿。“四大名著”的概念固定下来,它包括四本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建国后,沿“五四”文学传统,在社会、学校、家长的引导下,“四大名著”成为儿童必读的传统文学经典。文学价值取向的变动极大程度上那些引起了“四大名著”儿童接受的变动。

近些年来,关于“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争论此起彼伏?为何又会出现这种争议呢?

一、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中国古代儿童观是以长者本位的封建父权主义下的儿童观,儿童只是父母的附庸物,不具有特殊存在性。“五四”时期,新文化倡导者提倡“人”的发现,这也包括“儿童”的发现。传统儿童观受到批判和否定,“父为子纲”的伦常礼教被打破,新文化倡导者树立起“幼者本位”的新型儿童观。这一新型儿童观的核心理念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此后觉醒的父母”,对于孩子一要理解,二要指导,三要解放,使其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儿童自此从成人的附庸状态解放出来。基于“儿童是儿童”的个性主义的儿童观,周作人提出了以“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他认为儿童“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自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在认识到儿童的独特存在后,周作人又推崇儿童天性,呼吁对其顺应并尽量保持,认为“人类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善的,应得完全滿足。

从教材编纂理念来说,要求儿童阅读“四大名著”,是建立于成人希望儿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感受文本艺术的教育目的上,而不是从儿童出发,探索儿童的阅读需要。这种传统教育一味满足成人的灌输知识的欲望,是以成人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在此意义上,一定比例上编入“四大名著”的儿童教材,是缺乏儿童本位观念的。从尊重儿童天性的角度出发,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四大名著中暴力、血腥、言情因素会损害儿童的善良纯真的天性。在儿童本位视角下,以“四大名著”无疑是不适合孩子阅读的。

二、儿童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成人文学的冲击

儿童拥有自身的年龄特点和精神兴趣,人类需要在成人文学之外,再创造出一种专属于儿童的、并能为他们的心灵愉快感知的审美世界。儿童文学是由成人写给儿童看的,儿童文学证明儿童存在的独特意义和价值,更充分地呈现人类社会(成人世界)尊重儿童的权利与社会地位。

首先,“人类之所以要创造出儿童文学,还在于需要通过这种适合儿童思维特征和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来与下一代进行精神沟通与对话,在沟通和对话中,传达人类社会对下一代的文化期待”。那么“四大名著”这类成人文学符合成人对儿童的文化期待吗?读《三国》,学忠义;看《水浒》,赞侠义;阅《西游》,反叛归服从;翻《红楼》,儿女情更长。成人对儿童的文化期待甚多。但孙悟空的反叛、李逵的暴力、贾宝玉的痴顽和曹操的奸诈,这些也是成人对儿童的文化期待吗?很明显并不符合。尽管依据老师的解读或父母的诱导,儿童知道哪些是坏人或哪些是好人。但沾染某种恶习和不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阅读“四大名著”更满足成人对自己的文化期待,也更符合成人的道德标准。儿童阅读“四大名著”却并不能保护儿童天性,或者满足儿童的阅读喜好。

其次,儿童没有必要知道生活真实的全部秘密。“我们只有在儿童时期才没有私有的观念,没有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力的渴望,没有残害别人求取个人幸福的意识,而所有这一切恰恰是使人类堕落的根源。人类堕落的根源在成人文化中,而不是在儿童的梦想里。”尽管我们选择透漏儿童未来面对的成人社会,如《卖火材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稻草人》等作品,将“成人的悲哀”展示给儿童,但儿童根据自身的精神兴趣和心理状态,感知成人的悲哀。若将成人的“恶俗”、“诈作”、“暴力”显示给儿童看,让儿童知晓全部的秘密,被动的去感知恶和丑。在此意义上,成人展现生活的全部秘密与古代成人全面控制儿童的阅读成为了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一直以来,在不同的时期,根据读者的文学审美取向和评判标准不同,儿童对“四大名著”的接受有极大的变化。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和近代儿童接受状况后,在儿童本位视角下,分析了儿童接受“四大名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求儿童阅读“四大名著”并不符合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原则,违背了儿童本位观。因此,“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儿童阅读。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
核心素养观照下“发现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基于“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研究
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本位思想
学校层面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