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语文厌学情绪的分析

2018-11-10 06:53张才权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张才权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加之多方面因素的干扰,难免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情绪或抵触心里。这种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尤其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极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和极端心理的错误引导,进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针对此,教师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厌学

小学生的心理很单纯,思想意识也相对简单,通常会顺从自身的天性去判断事物或认知世界,如果不客观的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忽略其心理变化,只是单纯为灌输知识而设计教学内容,那么就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育,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并产生抵触心理或厌学情绪。

一、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心理的关键原因

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有限,如果增加过重的学习负担,就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进而导致学生心理防线崩溃,并从主观意识上感觉语文的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加重厌学情绪。具体而言,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环境差

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正式接触集体,并逐步建立关系网络和情感基础,在此期间,小学生由于思想单纯,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诱导其产生心理变化或情绪波动,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特征。通过总结多年的小学教育经验,笔者认为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烦心理,与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必然的联系,在学习环境较差的环境中,小学生很难保证注意力集中,对于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是被动接受的,而未能从根本上理解,如此恶性循环,势必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导致抵触心理和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学习方法不恰当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时间安排合理,相对轻松自如且保持优异成绩的学生,而另一种则刚好相反,投入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但效率和成绩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一旦学生进行了充足的准备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就一定会造成其产生负面情绪和自疑心理。深入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根本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误,同时,语文学科虽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学习方法也同样重要,然而部分学生忽视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侧重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学习的标准上,对学习方法缺乏应有的重视,进而导致效率低下,成绩难以达到预期水平,这也是出现厌学情绪的关键因素。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

随着课程体系的逐步深化改革,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充分衡量学生的整体情况和身心特征,着重注意疏导心理波动大的学生,避免对其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因材施教,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案标准要求,使得其无法准确衡量自身的能力,并且没有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己逐步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唯有积极创新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从根本上消除语文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

(一)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高品质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应当时刻注重自身的行为表现,语言简单明了,有饱满的情绪,这也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作衡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此外,教师应当多采用鼓励式教学,全方位挖掘学生的优势及特长。

(二)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通常需要教师或家长帮助其寻找恰当合理的学习方法,在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能够取得高效率的成果。教师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选择适合学生整体素质的方法,引导其走出误区,建立良性的学习体系,督促其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消除语文厌學情绪的影响。

(三)积极开展课外学习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厌烦情绪,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摒弃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语文的内涵。课外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课外活动的主题要结合基础课程要求,帮助学生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习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切实保障教学质量,就需要从根本上消除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措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