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持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2018-11-10 06:53吴楠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信

吴楠

摘要:以南阳理工学院《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为切入点,对微信支持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强调了微信软件及平台的综合规划及立体化教学模式全面系统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微信;立体化教学模式;移动学习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

(一)移动学习是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变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在教育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的关注点从技术本身转移到应用层面,利用移动技术终端开展学习顺势而生。

(二)在大学生中用微信开展教学改革的时机己经成熟。在移动学习的需求下,微信作为一种专注移动终端功能的软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作为数字原著民的90后大学生,具有易接受新事物和较高的信息素养等特点,己经成为了微信用户中的主力军。与传统的网络学习平台相比,微信以广泛的普及、便捷的操作、实时的交互、精准的传播获得了极高的用户关注和喜爱。

(三)利用立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新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深度整合。所谓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把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学习空间与传统的学校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等教学环节联结一体。将普及面广、交互性强、功能多元的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引入立体化教学,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我国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向“教学应用”阶段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当下教育信息化最核心的内容。

今年笔者参与了一项教研项目,对本校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作了一项实证研究。本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对专业技巧理解易、掌握难,而且在传统传媒受到冲击的媒体行业背景下,更加迫切地需要加重新媒体的应用比重。基于微信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以知识元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制定基于公众平台的教学设计流程与模式,对微型移动课程的学习、互动、反馈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二、论文研究的学科现状

(一)微信在教学应用领域研究缺乏完整、系统、可借鉴的应用成果。教育信息化与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促使学者们对微信在教学中的应用愈发重视。目前国内关于微信的应用研究大多集中在传播、广告的专业角度展开研究,理论研究比较侧重,而实际教学应用上较弱。虽然也有不少一线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利用微信,但教学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后续的使用方式、使用领域、教学效果反馈以及深度开发都没有清晰的认识。

(二)立体化教学研究领域缺乏系统整合,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等方面重视度不够。现有的研究和实践来对“立体化教学”的概念划分并不统一。除了实践或研究比较薄弱外,有限的研究和实践在认识上也表现出孤立课程过程的问题,现有的对“立体化”的研究,要么单纯强调教材体系和内容组织方面,要么突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模式,要么关注课程专业发展导向的多元化等,全面系统的认识或理论研究较少。整体上来看,在各个教育领域,当前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也仅局限于技术的应用层面的推进,并未明确意识到技术文化对教育教学全面深刻的影响,以及立体化建构所具有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微信支持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一)实施目标

以《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为例,将普及面广、交互性强、功能多元的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引入立体化教学,在系统分析立体化教学内涵的基礎上,结合微信的功能特点与课程特征(以及课程所属传媒类专业的需求),根据课程设计理念来构建立体化教学系统,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力求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微信在高校教学立体化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效果。

实施过程中从微信的功能和移动学习的特点出发,总结微信学习平台在平台界面、功能模块、学习内容、用户体现四个方面的设计功用,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立体化教学系统,以知识元为线索,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串联排列,以移动平台课前预习、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过程。加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数据的教学反馈,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资源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交互方式等,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丰富了混合式学习理论,进一步深化了高校教学改革,是对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再创新,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二)实施经验

第一,实践中微信支持下的各种软件和公众平台的功能综合规划是现阶段难题。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于如何实现各软件平台中功能最大化,本次实证研究总结了以下经验:要有利于网络传输,短文本、微图像、微音频和微视频等形式是主要的呈现模式;要符合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适当加快推送速度,强化难点,提高频率;注意重新定义教学环境和师生身份,利用微信的智能应答、分组管理和实时交流技术,打破空间时间限制,创建多元化学习情境,使教学内容的制作、传输、获取、接纳与散播实现最佳效果。

第二,立体化教学的系统构建要全方位考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四个维度,以及教学信息系统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对象层次化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立体化教学系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案例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微信
微信
微信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