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英译中拟人手法的应用

2018-11-10 06:53刘兵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拟人唐诗意境

刘兵

摘要:唐诗的意境构成主要是画面和情感,在唐诗英译时,关于画面大多数人都能较好的把握,但是诗中情感却不太容易显露出来,而拟人修辞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本文将主要阐述拟人修辞在传达情感表现意境方面的优势,使用拟人修辞的场合以及拟人翻译的类型。唐诗的拟人翻译,就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意象作主体,以诗人的视角来承载人的行为动作,描绘出诗中的情景,使得译文更加生动活泼,贴近原文,将原文中诗人所透露出的情感不太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却让人感觉得到,读者在这情与境的相交下能最大程度的接近诗中的意境。

关键词:唐诗;拟人;意境

一、唐诗的意境及表现方式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什么时过千年唐诗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唐诗的意境。意境是唐诗的灵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指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1986:36)。唐诗中的众多景物山水花木,云烟落霞本只是自然景观,不能构成意境,只有以诗人的眼光去感受其中的欣喜,悲伤,惆怅,豪迈之意,将我们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中,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感,因而感动了我们,引起共鸣,此时这些景物才能构成意境。唐诗中意境,是指“通过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的主观创造方面,前者叫做‘境,后者叫做‘意,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赵则诚,1985:640)。

因此,意境的再现需要将诗中的画面和情感表现出来,这两者的融合才是意境的最高体现,二者缺一不可。许多人译唐诗时,只关注到对其意象景物的描写,而并无将其中诗人所蕴含的情感传递出来,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但若想照顾到诗人心境的体现,那原文中的画面则又难以展示出来。例如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为“after one night ofwind and rain,I feel slightly sad andmelancholv”,詩人的内心情感确实表达了,但是原文中的画面也丢失了。

因此这里不如采取拟人的手法,以意象作主体,以诗人的视角来承载人的行为动作,从而间接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这样画面和情感兼顾,是一种展示意境相对比较好的方式。

二、拟人翻译的效果

拟人修辞,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译文“we do not know tonight for whom she sheds herray,but hear the river say its water adieu”(许渊冲,2013:2)。原文本意为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但却有对自己所抱有的希望或者喜欢的人及物,因为一些不可捉摸的变数而无法实现心中所愿,并对周边情景以及变化着的事物生出感慨,进而在无奈迷茫中产生无限的惆怅。正是这种虚无,若有似无的感情将读者引入到诗人的江月之景中去了,译文使用“forwhom”,“she”,“say adieu”这些字眼搭配,将月亮和长江拟人化,写活了,拉近了诗中意象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这种惆怅的心绪得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例(2),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笔者试译为“slightlythe rain sneaksintonightwithwind,and everything wakes up after its kiss”。原文中春雨随着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反映出诗人内心对雨到来的愉悦之情,而笔者的译文中“sneak”将这春雨拟人化,像个顽皮的孩童般,偷偷地跟在风的后面溜进夜色,亲吻着大地万物,给以滋润,让人仿佛看到万物复苏生机活力的一幅画面,这其中的喜悦欢欣之情跃然纸上,不用刻意表现读者自然就能感受到,而这正是拟人的好处。

以上的两个例子表明运用拟人的手法,使得译文更加生动活泼,贴近原文,将原文中诗人所透露出的情感不太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却让人感觉得到,从而能表现出以直译所不能展示的情景和意境。

三、拟人翻译的适用场合

(一)原诗中含有意象

拟人翻译是借助诗中的意象,将其拟人化从而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原诗中须含有意象。“意象经过思维的加工和取舍,是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的产物”。(张友平,2003(4):207-218)。意象能激起人们对审美的联想和想象,将读者引入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而将意象拟人化,看似是诗中的景物在唱歌,跳舞,叹息,实际上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写照,像一个使者般传达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很明显,这种意境更加生动而活泼。

例如(3),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InthedeepwoodswhereI'munknow,Onlythebright moon peeps at me”(许渊冲,2013:12)。该诗句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幽静闲远的心境和略显孤独的意味。译文通过将月亮这个意象拟人化,只有明月在陪伴着我,生动的体现出诗人淡淡的孤寂感以及由此而生的幽静闲远的心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象多是自然景物,无论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的“江”,“月”,“流水”,还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的“深林”,“明月”,亦或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花”,“浅草”这些意象都是自然中的景物,将情感隐藏在这些景物中是唐诗的一贯做法,也正好印证了一切景物皆情语的说法。

(二)原诗中感情较柔和含蓄

唐代诗人都喜爱描写自然景物风光,进而抒发自己内心所蕴含的情感,但这种情感一般都是比较隐性含蓄,藏于诗中,如果不细细体会有时会很难发现。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生动形象地流露出其中的情感,使诗中的情感在英译中解放出来而又不至于太直接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失去其韵味。由于它是以人类的行为特点来表达情感,而人类的情感无外乎喜怒哀乐,放在诗中就是喜悦和忧伤,若诗中的感情倾向是这两种,则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如虎添翼。

例(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笔者试译为“A riot of blooms danceswith spring cheerfully,nearly dazzling my eye,and theshort grass climb to horse hoofs to show their vitality”。原文中春天到来,眼前繁花争艳的情景逐渐诗人眼花缭乱,马儿的蹄下尽是绿草,刚刚淹没马蹄,生机勃发,反映出诗人内心对春天到来所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意,笔者的译文中使用“dances with spring”,将花儿和浅草拟人化,花儿的迎接春天的妙曼身姿,绿草迫不及待爬上马蹄的欢喜可爱模样立马跳出纸面,映入我们眼中,把我们拉倒了生机盎然的春天中,使我们不由得感受到诗中的欣喜欢快之情。这里花会拥挤吗,草会爬上马蹄吗,显然不会,但是在诗人眼中却是这样的画面,其内心的对春天的欣喜愉悦之情立马流露在读者面前,赋予事物人类的行为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这就是拟人特点。但是用于表现豪放的诗风,则是极不适宜的。例如“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这里的“地崩”,“山摧”中迎面而来的一股雄浑豪壮之势,是大自然独有的,人类的感情范畴和行为动作中是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诗人想表达豪迈必须借助“山,川,天,地”等外物,因为人本身不具备这些特点。既然如此,这里就不能用拟人的手法。

四、唐诗中拟人翻译的方式和类型

拟人翻译的方式主要是动词拟人方式。所谓动词拟人,就是指“用无灵名词做主语,谓语却用描写人的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动词。动词拟人能使事物拥有人的行为、情感和情态”(陈勇,2004(2):96-98)。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包含的诗人的淡然宁静,享受自然的喜悦溢于言表,许渊冲先生则译为“among pine trees bright moonbeams peer,overcrystal stones flows water clear.”这一个“peer”将月亮拟人化,将月亮藏在竹林间,像孩童一般凝视着诗人的模样写的活灵活现,诗人林中漫步的悠然心境,微微欣喜跃然纸上,而读者能进入诗中的境界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全在“peer”一词上。

根据拟人后与原文的情景忠实度不同,可将拟人翻译分为“忠实型”和“创造型”。忠实型的拟人翻译是将原文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动词替换为与其意思差不多,但是是人所独有动作的动词,这样在用拟人的同时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原诗中的情景,忠实于原诗。例如上文例(3)中,原诗的动词是“明月来相照”的“照”字,而译文使用的动词“peep”则是人所独有的“偷看,瞥见”,将月亮拟人化,描绘出月亮和诗人在静谧的深夜幽林中惜惜相望的情景,符合原诗中诗人独自于深林,明月光辉照在诗人身上的情景。

而创造型的拟人翻译则不拘泥于原诗的情景,通过译者眼中的情景和对诗的理解来对原诗进行想象加工,注重诗人内心的表达。例如上文例(4)笔者的译文“slightlvthe rain sneaks i‘nto night with wind,and everything wakesup afier its kiss”,描绘的情景如下:轻轻地,雨像个顽皮的孩童,偷偷地跟在风的后面溜进夜色,雨点欢快地落在大地上,张开怀抱,亲吻着大地万物,雨的到来使万物复苏,面对此景,一股活泼愉悦的情感自然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看似这幅画面与原文所写春雨入夜滋养万物的情景不同,实际上却都是反映出诗人内心对春雨降临时,内心能以抑制的欢喜及赞美之意。这样做能较大程度的大会译者的主体性,而译者主体性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性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但是这样做同时会带来一个弊病,由于强调译者对诗的理解而导致不忠实于原文,失去了原诗的一些精神风貌,严重些则连原诗的情景和诗人的情感都弄得面目全非。

五、结语

唐诗中,一切景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抒情,因此,英译时不将诗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就不是合格的译文,而拟人修辞能将景物变得活跃生动起来,仿佛是人一般在与读者对话,这样自然较容易地将读者引入诗中的画面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在这景与情的交融之中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意境。

猜你喜欢
拟人唐诗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人句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