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德禁忌语研究

2018-11-10 06:53高琳琳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德德语魔鬼

高琳琳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文化间的巨大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禁忌语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和遵守对方文化的禁忌语习惯,就很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导致交际失败。加强对汉语和德语禁忌语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德双方的语言与文化交流。

关键词:禁忌语;跨文化交际

禁忌一词来源于南太平洋汤加岛人的土语,原意为“神圣的”、“不可接触的”或“要极端注意的东西”。中国古典名著《礼记》中也有记载:“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可见禁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和文化現象。因此对禁忌语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一种语言,从跨文化视角来分析禁忌语更有其实用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汉语和德语中典型的禁忌语进行研究,分别从姓名称谓禁忌、死亡禁忌、及、歧视用语禁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人们在中德跨文化交际中加强对禁忌语的认识,减少交际中的失误,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一、姓名称谓禁忌

德语中关于姓名称谓的禁忌主要体现在宗教方面。Balle在其书中写道:“出于对上帝权力的敬畏,和担心世俗的称谓玷污上帝的名字,因此在大多数宗教中,上帝名字是作为禁忌且不允许滥用。”在德语中,也有大量的委婉语用来代指上帝(Gott),如:SchOpfer、Vater imHimmel、der Herr、das H6chste Wesen、der Allwissende等。同样也不允许直接称呼上帝儿子的名字,代指耶稣(Jesus)的词有:Erl6ser、Erretter、Licht der Welt、SohnDavids、der Gekreuzigte。

德语中有一句谚语:“Wenn man vom Teufel spricht,kommt er gerannt”,意指,当谈及魔鬼时,魔鬼很快就会到来。在德语中人们会选择用der Bose、der alte Schlange、der Schwarze等词来指代魔鬼(Teufel)。

在中国古代,姓名称谓禁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皇帝的名字、长辈的名字和鬼神的名字。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秦始皇赢政为避讳其名,将“政月”改为“正月”。初一和十五在各族历法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也都有整套的禁忌,比如在七月十五日,不能随便谈论鬼神,更不能随口褒贬。刚

二、死亡禁忌

在谈及死亡时,人们往往用委婉语来避凶求吉,通过一些委婉的表达,来冲淡对死亡的恐惧。德国人对死亡也很忌讳,在德语中有很多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表达,如:Erist sanfl entschlafen(他安详地长眠了)、seine letzte Reiseantreten(踏上了他最后的旅程)、Er geht in den Himmel(他去天堂了)、Gott hat ihn heimgerufen(上帝把他召唤回去了)等。在告慰死者亲属时,人们也常用其它的动词来替代sterben(死亡),如:Wirverliereninihr einen gutigenMenschen(我们失去了一个善良的人)、Wir werden sie sehrvermissen(我们会十分想念她)等。

汉语中对死同样很避讳,古人根据封建等级对死有种种讳称,《礼记》记载:“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甍,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现在我们一般说逝世、长眠等,对于为国为民而死的英雄,称牺牲、捐躯、殉国、殉职等,涉及宗教方面如:道教中的仙逝、仙游、羽化及佛教中的圆寂、涅槃等。

三、歧视用语禁忌

在德语中,对一些容易引起对方不快或有损对方尊严的词语,也往往采用美化的或委婉的词语来替代。如:用Raumpflegerin(清洁工)一词替代Putzfrau,Hausgehilfin或Hausangestellte(女佣)替代Dienstmadchen。在学校中,老师不能直接用dumm(蠢)来形容智力偏低的学生,而是选择较为中性一些的词,如unklug(不聪明的)、unbegabt(没有天赋的)。自1945年起,许多德国人不直接称呼犹太人为Juden,而称其为Menschen mit judischenGlaubens(信仰犹太教的人)。

在中国,人们也倾向于越来越多的使用委婉语来减少歧视,如用保姆或阿姨等称呼来替代佣人就要友好许多,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称其为家政服务师,以示对该职业的尊重。

四、结语

中德两国不同的历史传统、宗教背景、价值观念等对中德禁忌语的使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冒犯禁忌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在交际中我们要“入门问禁”,了解德语文化中的禁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与技巧,同时提高对禁忌的包容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效。

猜你喜欢
中德德语魔鬼
魔鬼也温柔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令人生畏的“魔鬼鱼”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
二战中德对英海上封锁的思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