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绿道规划与设计实例探析

2018-11-10 08:08王辉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实例规划设计

王辉

摘 要:城镇空间的环境与生态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一切生产活动,绿色廊道作为一种线形的绿色空间,在城镇空间之内对交通、绿化、景观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组建的带动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本文以京密引水渠绿道工程实例对绿道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城镇绿道;规划;设计;实例

1 工程概况与总体分析

京密引水渠绿道(昌平段)工程处于京密引水渠绿道全线的中段。引水渠昌平段水渠长度约37公里,起点为温北路后沙涧山洪桥,终点为半壁店大车桥。工程共涉及全区5个镇,分别为阳坊镇、马池口镇、南邵镇、崔村镇、兴寿镇。依据现场条件,在京密引水渠渠道两侧100m范围内的林带内进行绿道建设,建设面积1358.7亩。

京密引水渠昌平段不但具有良好的滨水资源优势,气候宜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得益于近几年平原造林工程的实施,京密引水渠绿色廊道已初具规模,具有建设绿道的条件和必要性。但仍存在着局部林带宽度不足、扩展林带困难较大、树木老化、林相结构单一、景观效果较差等问题,且林带旁道路均为社会道路,车辆、人流较为集中,水源保护压力较大,且存在一定安全问题。

2 现状用地分析

2.1现状林地景观有待提升

部分现状林地为杨树或槐树为主的纯林,属于防护林,且大部分为过熟林,林分密度偏大,结构单一、老化现象严重,林木长势和林分调控能力较弱,抗逆性和稳定性差,林下几乎为白地,不但景观效果较差,而且存在较严重的病虫害等安全隐患。

部分林地为近几年百万亩造林成果,属于幼龄林,绿化树种以毛白杨、速生杨、国槐、洋槐、侧柏、桧柏为主,部分地段种有白蜡、榆树、龙爪槐、连翘、丁香、黄栌等绿化树种,株行距相对较大,林下几乎为白地,景观效果近期还不够明显,特别是路口景观效果还不突出。

2.2现状环境有待整治

项目区沿渠两侧现状堤顶路均为社会道路,车辆、人流较为集中,作为慢行道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部分林地存在生活垃圾、建筑渣土和河渠淤泥乱堆乱放现象,因此亟需对项目区现状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3 规划与选线

3.1 新建绿道。在现状林条件较好,林下空间充足的地段新建宽2.4m(含道牙)的红色透水沥青步行骑行综合道,对穿过耕地或基本农田的部分按照绿色环保标准,采用碎石面层。

在现状堤顶路为土路的路段新建宽3m、3.5m、4m(含道牙)的黑色透水沥青步行骑行综合道。

3.2 改造绿道。在与海淀区堤顶路交界处北岸,堤顶路为沥青路面,但现状沥青路面破損严重,影响骑行,为了绿道沿线统一,将现状破损沥青清除后,铺设黑色透水沥青路面,路宽4m。

3.3 借用绿道。在滨水景观较好且路侧林带宽度较窄的路段,可在不改变现有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借用现有堤顶沥青路作为步行骑行综合道,形成连贯一致的绿道游径系统。在堤顶路上加印骑行标识,确保骑行的安全性。同时为保证绿道游径系统的连贯性,须借用部分社会道路的自行车道,如南丰路、沙阳路和怀昌路。为保障骑行道路安全使用,在不改变现有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与交管部门协商,在路口铺设防滑面层并加印骑行标识,用于引导使用者。

3.4 选线。后沙涧山洪桥至埝头山洪桥左右堤路均设慢性道;从马池口大车桥右堤为怀昌路,慢行道选线为左堤路一侧;林带较宽处慢行道以穿越林带为主,林带较窄处以借用现状左堤路为主。

4 绿道综合作用

本绿道工程包括绿道游径50.5km,包括新建绿道、改造绿道及借用绿道;绿化工程面积1061亩,包括现状林抚育及景观提升;配套设施工程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及标识设施等。

4.1 绿化。本项目为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应体现自然、野趣的风格特点。绿道两侧景观提升区域视现状林实际情况而定,提升面积为1061亩,提升方式为:补植观赏性强的乔木及灌木,并适当增加地被花卉,以此丰富中下层植被群落,增强植物景观层次感。

4.2现状林整理。同时考虑现状林景观效果及骑行人员的安全,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满足苗木对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和空气的需求,在现状林较密的地方,为不影响绿道及场地建设,挪移树木821株。

4.3景观提升。由于项目区现状林以落叶乔木纯林为主,林相结构单一,林下多为空地,景观效果较差,因此在利用和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的基础上,从种植方式和植物种类上进行景观提升。统筹考虑全线景观变化节奏,设计在重要路口或每隔200-1000米增设1-2种组团,丰富原有林的层次及色彩。

根据不同的现状林情况,设计四种组团模式,分别适用于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和路口节点等。为营造连贯且有韵律的整体效果,在条件允许的绿道游径两侧或单侧20米范围内种植地被植物。其中前5米范围内分段种植灌木或宿根花卉,后15米范围内撒播不同的一二年生花卉。新植乔木2439株、花灌木季藤本植物207817株、地被花卉484827平方米。

在兼顾四季景观的同时,用地被菊类及金色叶植物体现秋天的金色,呼应“燕平新象、沉碧流金“的主题。

4.4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区共设置驿站2个,分别位于阳坊镇阳八路北侧、崔村镇龙山管理所崔村站东侧。每个驿站占地面积249平方米。全线设置20处林下休息场地,面积150-360平方米不等,场地采用透水砖及小料石铺装,供骑行人员休憩,场地总面积3777平方米。项目区结合绿道选线和林地现状,共设置驿站2个,分别位于阳坊镇和崔村镇。驿站主要功能有休憩、服务等功能。结合绿道选线、林地现状设置休憩场地20处,场地总面积3777平方米。为骑行的人提供短暂的休憩空间,场地多位于林下,设置有休憩坐凳、垃圾桶等基础设施,铺装面层采用透水砖与小料石。

5 小节

城镇绿道的科学规划与设计,不仅局限于在于上文的介绍与分析,它对整个城镇空间的生态、社会、经济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因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的去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前行。

参考文献

[1] 戴菲,胡剑双.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3.7

[2] 徐文辉.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0.7

[3] 张丹明,林双盈,罗杨文.绿道设计-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8.7

(作者单位:北京特希达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实例规划设计
BUBA台灯设计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