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准确性分析

2018-11-10 08:08陈松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陈松

摘 要:本篇文章基于土的击实试验,测定试验目标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了确保这两项参数的准确性,应在具体操作中确定击实标准和击实方法。本篇文章基于此,首先进行简要的击实试验概述,然后分析影响击实试验结果的各项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前言:常规土建工程中,填土的压实度是路基质量的关键参数。对于需要填土操作的工程来说,特别注意它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按照在这方面的国家相关规定,需要进行击实试验以确定在工程中采用哪种碾压方法、夯击力度。在这项试验中,需要特别注意两个参数,即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要保证它们的准确性。

1击实试验概述

在我国最为常用的击实试验方法,主要有轻型和重型两种,其中前者的试验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后者主要用于道路工程建设。试验方法参照我国《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土工试验规程》。

这种试验主要对土体进行夯击,以此打散原有的土体结构,实现土粒重新排列,提高土体的压实率,降低孔隙率,通过这样的操作保障工程用土的稳定性、承载力。含水率与干密度呈现一定关系,因此在试验中要注意击实功能大小。此外,土体原本的干密度、试验方法也会影响试验结果,为了避免在这过程中出现误差,需要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以此保证试验结果精确度。

2击实试验准备以及最大干密度和含水率因素分析

2.1击实所需设备以及操作步骤

试验所需设备以及仪器的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除了表1所示的设备之外,还有烘箱、喷水设备、碾土器、推土器、修土刀。关于土样制备,要求其重量小于20kg,将土壤自然风干或采用相关仪器进行烘干处理后,采用孔径5mm的筛拌匀,然后按照每份2.5kg一份的要求分成5份,估计这些土样的最优含水率,每一份含水率相差2%,以此为一组。按照上述步骤,由此得出一份最接近最优含水率的土样[1]。

关于试验的操作步骤,主要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将土样(600g~720g)装入击实筒内进行夯击操作,要求在这个过程完成后,土样高度仍大致相同,并且每层交接面刨毛。为了确保击锤对土样的力度均匀,保证较好的效果,因此这个环节采用电动击实仪,击实操作后控制试样高度低于6mm。第二步,使用修土刀刮去击实筒内的试样,要尽可能地收集到测试土样,并进行称量,最小精确到克的单位。第三步,取30~40g的土样称量其含水率。

2.2击实功能因素以及含水率、最大干密度互相关系

上文提到,击实功能越大那么最高干密度越大,含水率也越小。这是因为土体经过高强度的压实作用下,造成其土粒间的阻力减小,完成土粒重新排列,由此减小其孔隙,增大密实度。

根据试验得出的数据曲线,在保持一致击实功能的条件下,测试土样在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但是前者达到最大值后,再继续增加土样的含水率,非但不能提高干密度的数值,还会进一步降低。此最大数值为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率为最优含水率[2]。

通过更进一步的击实试验,发现含水率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土体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当土体含水率偏低,土体颗粒之间的阻力大,在压实作用下不能很好地改变土粒结构,也不利于其颗粒之间移动。但是增大土的含水率,那么土粒水磨增厚,使得各个土颗粒之间移动得到充分的润滑,更容易完成压实操作。当土体含水率偏高,存在其中的空气难以排出,再继续添加土的水量,使其孔隙体积增大,进一步降低土的干密度。对于最优含水率估算,要考虑各种类型的土壤,其中粘性较大的土壤含水率较高,而砂性土壤的含水率相对较低,就土的最大干密度来看,砂性土壤最接近[3]。

2.2余土高度以及干法、湿法因素

在击实试验中,部分用于测试的土样会高于或低于击实筒顶的高度,通常最理想的状态是击实筒高度与土样高度一致。为了表明测试土样不同高度,所呈现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关系,会采取数据曲线的方式表示。当土样高度与击实设备保持一致,那么呈现的就是一条等功能击实曲线;若是土样偏高,呈现的击实曲线则是干密度与含水率非等功能。所以需要在击实试验中控制余土高度。不同余土高度(单位:mm)对测试土样的干密度(单位:g/cm3)影响,如表2所示。

从表2得知,当余土偏高(大于6mm)时,测试土样的干密度才能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击实试验的准确性,要避免余土高度大于6mm。

不同的土样制备方法,也会影响测试土样干密度的试验结果。以粘土为例,采用烘干处理的土样,对最大干密度影响最大,风干土次之,天然土最次。鉴于此,需要采用烘干土作为测试土样,以此保障击实试验结果准确性。

结论:综合上述,通过击实试验中可以得知工程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以此确保工程的质量。基于这个要求,本文分析了影响击实试验结果的各项因素,主要有击实功能、余土高度以及土样制备三种因素。在试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以此保证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严建平,林盛吉.基于不同压实功下的套井回填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换算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6,44(04):53-56.

[2]彭永凯.Excel中用Newton迭代法求解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方法[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4,23(06):67-68.

[3]曹仁良.浅议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117-118.

(作者單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