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和田玉

2018-11-10 06:18刘晓颖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和田玉玉石品味

刘晓颖

“谦谦君子温如玉”

有时在睡前,总是习惯性的拿起手机浏览一些和田玉公众号,品味几块美玉,欣赏几件巧雕,去感受这些“普通”石头所蕴藏的东西。

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孩。只因有一位偏执的父亲,别人家周末都出现在商场和游乐园,而我家却是去逛各种玉石、古玩、集邮市场。印象中那个时候,母亲和我也并不排斥去这些地方,父亲总会给母亲买些传统的小吃,让她品味着这些“儿时的美味”,而我,紧紧地牵着父亲的手,怕他在这嘈杂的市场里把我弄丢了。至于那些玲琅满目的“石头”,我那时对他们的印象就是各种奇怪的造型和缤纷的颜色,这或许就是我对玉石的第一印象了。对了,除此之外就是每当父亲看中哪块石头准备入手的时候,母亲都会数落他乱花钱的这个画面我还是记得蛮清晰的……

一有机会,好为人师的父亲在家一聊到和田玉总能对我高谈阔论一番,一边透着光看原石聊着和田玉在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一边摩挲着玉山子去炫耀对自己珍藏的情结和审美。虽然到现在我也不能區别“籽料”和“山流水”,拿捏不好碧玉中的“猴毛”,但是父亲说的一些话,却随着我的长大,不经意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一般所说人养玉就是如果玉找到了适合它的主人,它就会随着时间迁移而变得越来越漂亮。人养玉不假,乾隆以前中国玉文化中所谓的玉,多为新疆和田玉,少量为蓝田、岫玉、独山玉等等。经过人们长期的佩带,人体的汗液等分泌物会渗透到玉的内部,改变其外表特征,使其变得油润、亮泽,时间长了甚至出现包浆。究其原因,主要从吸附水作用和软抛光作用两方面进行解释。

在玉养人方面,有资料说,经常佩戴玉石,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但终究没有科学研究能够证明。

我认为,“玉养人”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养心、养德。

和田玉近光则通透,远光则温暗。而我们华夏子孙的气质就是不卑不亢,不故弄高深也不浅如碟水。和田玉温润含蓄,不扎眼。正如孔子阐明的一样,君子要恭谦,待人接物也要温婉有礼。和田玉坚韧细腻,是苏州工匠最喜雕刻的玉种。和田籽料更是经历山体崩落然后经过冰川侵蚀、河水冲刷、暴晒寒冷、酸碱环境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这靠得是坚韧的意志,能屈能伸的忍耐,最终才成为留存世间的瑰宝。做人也当有此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做到坚忍不拔,进退有度。

其实,对于每个佩戴玉的人而言是“人用思念养玉,玉用关怀养人”。我们在乎的往往不是身上佩戴这块玉的质地、品相、价值,更多的是会回想起是谁给我们佩戴的这件饰品,以及里面所寄托的思念与关怀。它可能是游子离家时候父亲给你脖子上佩戴的一块生肖小件,也可能是洞房花烛时小伙子给美丽的新年戴上一环翠绿的手镯。当离父母远去,爱侣青丝变白发时,这些伴随着我们被远方的城市所折磨、被生活的繁琐给洗礼的“小石头”承载着我们太多的爱。

“丢掉金银的奢华璀璨,爱上宝玉的柔和温润”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块一样的和田玉。这是造物主的神奇,也是天道的必然。即使在同一条河中经历相似的过程,也不会造就两块一摸一样的玉石。人亦如此,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比人气死人,玉比玉也是越比越失落。做人也应该摆正位置,不急不躁,遇事处之泰然,才是长久之道。

人无完人,玉无完玉。不管什么样的玉,放在不同人眼中,总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大智若愚的人是石内含玉,低调内敛。外表光鲜的人是玉面飞龙,带漂亮皮色的美玉。有的人身残志坚别样美丽,如玉身有裂有浆有石皮。有的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如籽料经受洗礼,必成大器。一块和田玉,它应该透度不水不死。既不要太透,也不要太死。

用玉品味人生,不要看得高深,也不要看的简单。像和田玉做一个中庸之人,以平常心去对待,一定能收获一个美满的人生。

猜你喜欢
和田玉玉石品味
玉,石之美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八字诀鉴别和田玉
二石
和田玉的内在美
审人之美
玉石和铺路石
收藏和田玉谨防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