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嗅觉

2018-11-12 07:38杨杰插画曲径
世界环境 2018年5期
关键词:吉尔伯特嗅觉鼻子

■文 / 杨杰 插画 / 曲径

亲爱的男同胞,如果有一天,妻子闻出了你身上不该有的香水味,不要推说是她鼻子的问题。因为,关于鼻子,有你不知道的事。

在《鼻子知道什么》一书中,英国感官心理学研究者艾弗里·吉尔伯特用宣誓般的劲头评论道:“狗的确有着出色的鼻子,但是时候给我们人类更多自信了!”

在生活中我们仿佛只知道鼻子有“高塌之分”,但其实它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本事。它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小鼠、挑出自家的狗窝,还能准确闻出亲人的脏衣服。

在深谙进化论、动物行为和神经科学的吉尔伯特看来,与匆忙果腹的其他动物相比,我们最出色的嗅觉能力体现在吃上——“人类就是一种专门闻嘴里气味的物种”。口中食物释放的香味通过鼻腔被感知,勾起无数人馋虫和乡愁的《舌尖上的中国》,准确说来应是“鼻腔里的中国”。

实际上,人类的每一次呼吸,都在大脑的精准控制之下。气体分子进入鼻腔,鼻子里的感觉细胞把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嗅觉神经抵达大脑。大脑结合环境分析这是什么气味,随即对下一次吸入的气味量做出指示。

此外,如同眼睛会逐渐适应黑暗的环境,鼻子同样也会适应周围的环境,乍一闻能把人呛个跟头的气味,过上一会儿就闻不见了。这种长期的嗅觉适应能力是管道工和养猪者不会发疯的关键所在,更是大脑的“战略部署”——选择性地把新气味融进大的背景气味中,就可以把注意力解放出来,为下一次可能靠近的新气味做准备。

与大脑的“合谋”让嗅觉更“智能”,但有时亦难免任性。一项科学检验证明,母亲觉得自己孩子的尿布比别的孩子的香。就算匿名或是故意把姓名贴反,骄傲的妈妈们依然觉得,排泄物还是自家娃的好。

鼻子与大脑休戚与共,轻微的脑部损伤就可能造成嗅觉丧失。那种感觉仿佛是陷入了无穷无尽的鼻塞,而后果几乎是灾难性的:失去胃口的,体重下降;不挑食的,吃得过多;怕自己发臭的,频繁洗澡;眼神不好的,吃了馊饭;若是患了嗅觉倒错,最糟的情况下,患者会觉得所有的气味都和粪便一个样。

有一种悲哀,叫“闻不见臭味”。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开篇写道:“加利福尼亚城市蒙特利中的罐头厂街是一首诗、一股恶臭、刺耳的喧哗、一种闪光的品质、氛围、习惯、乡愁和梦。”作者十余年后回乡,过度捕鱼已毁掉了当地的鱼类加工厂,记忆中“令人生厌的臭味”无处可寻,他怅然若失:你的家乡再也不存在了。

吉尔伯特将嗅觉作为定义我们所处文化的重要指标,他甚至认为,每种文化都有一种闻起来臭的食物来作为其标志:“除非你吃了‘臭豆腐’,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中国人,没吃过腐烂鲨鱼肉就不算真正的冰岛人,没吃过纳豆就不是真正的日本人。”

这位“理性、看重证据”的科学家建议建立气味博物馆,把诸如“秋天烧树叶”等将要“失传”的气味储存起来,因为“熟悉的气味逐渐消失侵蚀了我们的文化结构。”

于个人而言,当你老了,眉眼低垂,已看不清老照片,但如果嗅到印象深刻的气味,也许还能把年轻时的记忆勾出、闪回。

猜你喜欢
吉尔伯特嗅觉鼻子
逃跑的鼻子
你的鼻子超级棒
试着慢一点
超强嗅觉
试着慢一点
只求输 时不要 哭
新西兰歌剧院首演吉尔伯特与萨利文歌剧《日本天皇》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鼻子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