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冈山的斗争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

2018-11-12 11:19胡珊
理论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

胡珊

摘 要: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的开展中实践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当时的实际环境中,群众路线的实践是党进行革命工作的必要。而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这个时期群众路线的内涵体现,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和推进群众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井冈山斗争;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6 — 0040 — 0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它蕴含着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努力实践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推动了革命工作的完成,壮大了工农红军的队伍,保证了革命的胜利进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群众路线对于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看到其时代价值。

一、井冈山斗争中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使得中国革命形势不太良好。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革命人士和工农群众进行搜捕和屠杀,共产党的队伍被削弱。为了反击国民党的屠杀,共产党人陆续在全国开展武装斗争。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城市已经不能再作为革命的中心,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决定将革命的中心转向农村,开始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而要顺利开展革命工作,就必须发动群众,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壮大革命队伍。

(一)群众路线是党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方法

农民是农村的主要人口,而农民对革命的认识具有多元化。人们不是一开始就接受共产党的,他们也是抱有怀疑的态度,在加上农村保守传统的文化,对革命的概念认识不是很深刻。共产党从思想方面做群众的工作,启发群众的革命觉悟。共产党还注重群众的利益需求,不占老百姓的一点便宜,还制定了很多纪律条例,如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行为规范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农民的态度积极转变,参与革命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人民群众的热情具有很大的力量,人民的支持是坚固的后盾。将人民群众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使得红军的战斗力更加强大,才能成功地守卫井冈山。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重要的工作方法,是进行革命的需要。

(二)群众路线是井冈山根据地建设的基础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63井冈山的斗争条件艰苦,但是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群众的革命热情高涨,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革命中来,不能上战场,就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平常的革命工作中,工农群众帮助红军站岗放哨,传送消息,抓叛徒坏人,打探敌人情况;在战争期间,加入红军队伍,帮忙抬伤员,运送武器,做医务护理,为红军送茶送饭。1928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趁红4军主力还在湘南,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2次“会剿”。30日,湘军和赣军相互策应,进攻黄洋界哨口。红军要誓死保卫井冈山,各地方负责同志组织根据地的赤卫队和革命群众组成部队利用山险,修筑工事,运送粮食,设置警戒,并且连夜筑下一条“竹钉防线”,群众与红军共同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会剿”。这次保卫战,红军兵力不足一个营,却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打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所以说人民群众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三)群众路线是井冈山斗争胜利的坚实基础

群众路线是将党和人民紧密联系的纽带。群众路线的实践促使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节节胜利,使我们党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要求我们党必须要发动群众,与群众建立紧密联系。红军刚到井冈山的时候,群众对红军还不是完全信任,但是红军没有伤害群众的丝毫利益,在发现红军与群众秋毫无犯之后,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当我们党在各方面给予了群众极大的帮助,比如分田地打土豪,开设造币厂,在生活上帮助群众,群众的热情不断高涨。红军在物质和兵源上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推动了红军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对袁文才、王佐的农民自卫军的收编,使得红军在井冈山落稳了脚,扩大了工农红军的队伍,极大地保证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二、井冈山斗争中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

群众路线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手段,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秉持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工作方法,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一)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代表群众利益

1927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毛泽东站在雷打石上规定了“三大纪律”。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毛泽东又提出了“六项注意”。这些条例为了严格规范红军队伍的纪律并且保证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这些纪律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们规定的内容很为细致,虽然现在看来是些生活中的事情,但在当时关系到群众对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态度和认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当时的提出体现了共产党对于人民群众的保护和关心,是真正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才能收到群众的接纳和支持。

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温饱问题,说到底就是土地问题。而边界的土地大多在地主手里,农民只占有极少一部分。“边界土地状况:大体说来,土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永新次之,约百分之七十是地主的……”〔1〕68因此,要为农民谋取最大的利益,毛泽东带领大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分配问题。“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1〕68。老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共产党还在其他方面帮助群众解决生计问题,比如开设造币厂等等。

(二)密切联系群众,建立紧密的党群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进行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党与群众的紧密关系不是平白无故就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党对群众实际考察研究中建立起来的,是在党对人民群众的真挚关心与人民群众对党的真心拥护中建立起来的。

从1927年11月毛泽东做了宁冈调查;1928年春进行了永新调查;1930年5月毛泽东做了寻乌调查;1930年10月毛泽东又进行了兴国调查等。其中有些社会调查的文章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有些却无处可寻,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了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这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时间最为集中、对象最为底层、座谈最为深入、内容最为丰富、材料最为翔实、文字最为生动的群众调查”〔3〕31。通过这些调查,了解到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到农民的真正所需。也正是通过这些深入的调查,党与人民建立了紧密的党群关系,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共产党就是一直坚持这样的思想路线,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路线。

(三)紧紧依靠群众,以群众为主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2〕220。

井冈山斗争是一个充满挫折的过程,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也是困难重重。国民党敌军的多次“进剿”给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设造成极大的困境,但是红军誓死包围井冈山,不畏强敌,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接连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至1928年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之后,又打破湘赣两个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其中,著名的1928年8月30日的黄洋界保卫战,就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帮助,红军成功守住井冈山。周边乡镇的群众都集合起来,参与战斗,人们上山砍毛竹,日夜赶削竹钉,再插满黄洋界周围。在战争中,革命群众一边用铁桶放炮竹作为假机关枪,一边用礌石滚木向敌人砸去,吓得敌人以为红军大队回来了,仓皇逃跑。红军用两个连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胜利,保住了革命根据地。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确保革命路线以及战略方针的正确,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即使是在革命时期,再艰苦的环境下,也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害。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有群众作为主力,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

三、井冈山斗争中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4〕群众路线的实践,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持,影响着党的未来发展。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当前我们党进行群众工作也具有借鉴性的时代价值。

(一)提升党员干部思想修养

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之所以发展壮大,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就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真正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人民群众之所想,顺应人民群众之所期,解决人民群众之所急。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就是要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当前有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具有脱离群众的危险性,不顾党员形象,应该加强思想建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这样的话,整改落实才会更加自觉,群众工作才能更加有效进行。

(二)增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遭到驰而不息的纠正。但这个问题仍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现在很多干部在群众工作的开展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没有考察实际情况,根本不了解群众所需;存在“面子工程”,只有口头承诺,却没有真正为群众办实事。没有真正实践群众路线,就会脱离群众,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深入了解民众情况,作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体察民情,他和周恩来等领导人带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从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始终是人民的利益,始终在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党员干部要真正走进人民生活,关心人民疾苦,了解人民真正所需,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放在重要位置,不辜负人民对党的期待,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顺应群众期盼。

(三)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严格红军的纪律,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样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党员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群众路线的实践,离不开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水平,离不开严格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就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壁垒,将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和危险思想屏蔽出去,也保障了群众工作的开展。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适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执政条件下,践行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实践的群众路线看到,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我们要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反对脱离群众,也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葆生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宋涛.党的群众路线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生动实践及启示〔J〕.前进,2013,(09).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