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东西方城市更新的案例比较研究

2018-11-12 11:00陆伟芳
社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纽卡斯尔

摘 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进程,大批的工业城市逐渐衰落,急需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英国纽卡斯尔和上海浦东民生码头(蓝烟囱码头)都曾是工业时代的重要生产空间,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落,码头空间需要进行空间的再生产。码头区改造中的日常休闲空间与高雅文化空间的有机结合,泰恩河两岸双城合作打造“纽盖”品牌恢复了泰恩河的荣耀。浦东民生码头改造借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之机启动,并初见成效。纽卡斯尔码头区的成功复兴,不仅给英国其他工业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本,而且给世界其他工业城市的转型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民生码头改造既是黄浦江滨江贯通工程的组成部分,更以文化艺术色彩打造着全新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纽卡斯尔;蓝烟囱公司;民生码头;码头区;千禧桥

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8-0150-10

作者简介:陆伟芳,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上海 20023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许多国家的制造业逐渐衰落,代表老工业形象的厂房和码头等逐渐空置和荒芜。上海黄浦江边的码头,英国纽卡斯尔的泰恩滨河地带都是这一类。黄浦江边的原英国蓝烟囱码头(民生码头),纽卡斯尔的滨河码头区域,都从码头功能转变成为综合性的都市功能区,展示了后工业时代城市空间特征。因此,探讨上海和纽卡斯尔这两个工业城市码头区的后工业改造①,不仅有助于探讨当代中英城市工业遗产问题,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启示。

上海和纽卡斯尔都曾经是工业时代的重要城市。纽卡斯尔曾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发电所,上海则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这两座城市都有着港口城市和工商业城市的遗产,其中港口设施中的码头和仓库区域,无疑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构件。

纽卡斯尔(Newcastle)是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城市。如果说曼彻斯特是工业革命摇篮的话,那么纽卡斯尔则是工业革命的发电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电力照明的城市,因此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动力室The Histor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information-britain.co.uk. 。它乘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电力革命的機遇,迅速崛起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纽卡斯尔的港口城市功能,促进了港口的码头、船坞、仓库等空间构筑物的建设。纽卡斯尔地处英格兰和苏格兰边境要冲,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港口区域的发展,则源于煤炭输出。从中世纪晚期开始,纽卡斯尔的煤炭就经由海路大量运销伦敦,时称“海煤”。纽卡斯尔由此得到了发展,沿河成为重要的港口区域。到16世纪,它就是英格兰第三大城市了,仅次于伦敦和约克Peter Clark (ed.), The Cambridge Urban History of Britain, Vol.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p.121.。1800年,纽卡斯尔已经是英国第三大造船业中心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Newcastle_upon_Tyne#cite_ref-Winter_3-2。

工业革命促进了纽卡斯尔制造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码头区域的开发。早在18世纪,它就是英国仅次于伦敦、牛津、剑桥的第四大印刷中心,也是英国玻璃瓶的生产中心,开始从煤炭城向工商业城市转变。工业革命、特别是电力革命的到来,促使纽卡斯尔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城市,从而留下了重要的制造业遗产。19世纪纽卡斯尔创新发明不断,成为工业革命的发电所,“(英格兰)东北部是当时的硅谷”Christian Wolmar, Fire and Steam: A New History of the Railways in Britain, London: Atlantic, 2007, p.13.。从某种意义上说,乔治·斯蒂芬逊(George Stephenson,1781-1848)发明的矿工安全灯,成为现代铁路之父,正反映了纽卡斯尔工业基础的缔造史。斯蒂芬逊著名的“火箭号”火车头就是在这里建造的。纽卡斯尔历史上,1855-1914年是“大扩展”时期S. Middlebrook, Newcastle upon Tyne: Its Growth and Achievement, Newcastle: Newcastle Chronicle & Journal, 1950, p.230.。1900年上升为全国第6大城市,仅次于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格拉斯哥、利物浦Michael Barke & Peter J.Taylor, Newcastles long nineteenth century: a world-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making a multi-nodal city region, Urban History, 42, 1,2015, p.45.。

纽卡斯尔的“大扩展”期间的造船业繁荣,促进了码头区的不断建设与完善。1850年《泰恩河改善法案》后,成立了泰恩河委员会(Tyne Commission),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特别是加深了河道,使大型铁壳运煤船直接抵达纽卡斯尔城以及更远的产煤区。航行条件的改观直接带来了造船业的迅速扩大,岸边码头大量建设,到世纪下半叶更是突飞猛进。1852年,查尔斯·帕尔默(Charles Mark Palmer,1822-1907)建造了第一条航海的铁螺钉的运煤船约翰·鲍斯(John Bowes)号。1854年,随着克里米亚战争对装甲战舰的需求,他在三个月内建造了第一条装甲战舰恐怖号(Terror)A.L.Lloyd, British Towns and Cites II: Newcastle-upon-Tyne, History Today, Feb 1, 1951,vol.1(2); 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 p. 21.,由此树立起建造军舰的良好声誉。纽卡斯尔的战舰制造促进了河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40年代,威廉·乔治·阿姆斯特朗(William George Armstrong,1800-1900)在靠近泰恩河的地方建造了一家小厂,建造液压起重机和平旋桥,后来为世界上的海军建造船只、军备和飞行器等等。到80年代,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战舰制造基地。他接受全世界的大炮订单,建造了日俄战争中在对马海战中消灭俄国舰队的日本海军大部装备Peter Hetherington, NewcastleGateshead: Shaping the City, London: RIBA Publishing,2010, p.36.。

随着船坞和船舶工程业的发展,纽卡斯尔的建成区沿着河流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造船与军事工业的发展,使纽卡斯尔在19世纪后半叶迅速赶上其他工业城市,成为英国城市中的佼佼者。正如泰勒等人指出的,从19世纪初纽卡斯尔人口增长在世界城市排名中排不上号,到19世纪下半叶增长速度超过所有英国城市(9.18%,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伯明翰、伦敦依次为4.97%、2.42%、3.88%、6.49%和3.59%)P.J. Taylor et al., Explosive city growth in the modern world-system, Urban Geography, 31(2010), p.878, p.880.。这不得不说,河滨码头区建设功不可没。

纽卡斯尔的“大扩展”,是在传统资源禀赋基础上的发扬光大,特别是造船工业,军舰制造是在出口煤炭形成的港口城市基础上的升华。因此,纽卡斯尔形成了繁荣的码头区(Quayside),码头区成为纽卡斯经济发达的最主要空间景观。

浦东的蓝烟囱码头(后称民生路码头),则是近代上海开埠及中英贸易扩展的结果。

按《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于1843年1月7日对外开埠,成为长江流域的商业中心及进出口基地。到19世纪末,上海占有了全国外贸总值的53.4% 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二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47页。,成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主要集散城市,和全国许多地方结成了广泛的商品推销网和原料收购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商业中心。在黄浦江两岸逐渐建立起一系列的码头设施,承担货物进出口的功能。其中,蓝蓝烟囱公司的码头是其中一个稍晚建成的码头。

蓝烟囱公司(Blue Funnel Line)是英国港口城市利物浦的一家航运公司,1866年由利物浦造船工程师阿尔弗雷德·霍尔特和菲利普·霍尔特兄弟俩所创立。由于该公司船队的烟囱统一漆成蓝色,所以“蓝烟囱公司”也就成为了公司的名称。它曾经是英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在英国的海外贸易及两次世界大战中起过重大作用,一直到1988年才解散。

蓝烟囱公司素有运用先进技术、重视建设质量的传统。它的东方航线,属于首批使用蒸汽高压引擎的船队。1870年,蓝烟囱公司是主宰对华贸易的最大三家外国公司之一。19世纪晚期,蓝烟囱公司不断扩展在太平洋的业务,成为英国航行于亚欧之间的最大的轮船公司。

20世纪初,蓝烟囱公司的发展势头更大。不仅扩充船队规模,而且进行了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仓库和码头。1905年,公司开始在香港的九龙购地建设码头、仓库、棚屋和其他港口设施。1906年,在上海浦东买地,准备建设码头。到1913年末,在香港和上海房地产开发中投资达到了60万英镑左右。1911年又在汉口购地建设仓库与码头Malcolm Falkus, The Blue Funnel legend: a history of the Ocean Steam Ship Company, 1865-1973, Basingstoke: Macmillan,1990,p.140.。到1913年底,蓝烟囱公司在九龙的仓库码头设施净值为260 003英镑,在浦东的码头设施净值333 569英镑,汉口港码头设施28292英镑。三者合计达621 864英镑,而当时公司船队净价值为2 159 548英镑Francis E.Hyde, Blue Funnel - A History of Alfred Holt and Company of Liverpool, 1865-1914,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1957.p.158.,也就是说这三处基础设施的价值大约为船队价值的近三分之一(28.8%),可见蓝烟囱公司对码头设施投入的力度。

在上海港口建设历史上,19世纪60-80年代为第一轮码头兴建高潮。1895年起掀起第二个建设高潮,出现了以固定的钢筋混凝土码头、万吨级码头和起重机械,以及近代化仓库设施《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版,第241页。。上海浦東的蓝烟囱码头建设,是上海第二轮码头建设高潮期间建设的。

据上海港史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太古轮船公司代理该公司在上海港的一切事务,如停泊、卸、理货等。不过,蓝烟囱公司业务的扩展,船型船体变大,太古公司在上海港的码头设备已不能适应蓝烟囱公司的大型远洋船舶停泊装卸。因此,蓝烟囱公司决定在上海港建造一座新型的大码头《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版,第244页。。由于黄浦江西岸及苏州河以北沿岸都已经没有建设大型新码头的空间,所以选择在浦东建设其需要的码头。

浦东蓝烟囱码头是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码头建筑技术和材料建造的。蓝烟囱公司和太古洋行都是来自利物浦的公司,利物浦当时拥有模范港口的声誉。它在19世纪中叶创新封闭式船坞,到20世纪初,利物浦的造船、码头建设都是世界一流的。蓝烟囱码头由太古洋行收购瑞记洋油栈码头建造而成,无论是设计、材料、建筑方式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08年,在洋泾港与今天的民生路之间的黄浦江边,由东向西开始建造第一、第二号泊位,1920-1924年又陆续建成第三、第四号泊位。蓝烟囱码头成为浦东众多外商码头中知名度最高、设施最好的码头霍尔特坚持公司设施的高质量由来已久,他们喜欢面对面的工作机制,例如在造船过程中,常常深入克莱德河(Clyde)和泰恩河(Tyne)的造船厂,检查建造质量。Crosbie Smith, Ian Higginson; Phillip Wolstenholme , “Imitations of God's Own Works”: Making Trustworthy the Ocean Steamship, History of Science, 2003, Vol.41(4), pp.384-385.。

《上海港史》认为蓝烟囱码头与其他码头相比,具有4个显著特点:第一,规模很大。码头全长2500英尺,前沿水深在30英尺左右,可同时停靠万吨级远洋船4艘,在当时的上海港是规摸最大的一座深水码头。第二,码头结构比较先进。码头全部是钢筋混凝土固定结构,整个码头向前沿挑出,不设截桥,与后方连成一片。码头负荷量超过当时港内其他码头,上面铺设钢轨,安有3台吊车,吊车可沿钢轨东西向移动。第三,设有仓库11座,其中4层楼仓库2座,由钢筋混凝土建造,内部设有2台升降机。这是上海港内最早使用升降机的仓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2座仓库周围都安装了防火设备,这也是港内其他码头所不及的。码头上11座仓库共可容货物达5万吨,和英商公和祥码头的28座仓库的总容量不相上下。第四,码头区内设有专用发电设备和自流井,使蓝烟囱码头成为一个独立系统,不受外界影响,这在上海港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蓝烟囱码头在20世纪20年代被公认为是上海港内设备最先进的码头,甚至在远东也是首屈一指的新型码头《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版,第247-248页。。这样,蓝烟囱码头甚至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码头,而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地理地名。

蓝烟囱公司的蓝烟囱码头,无疑是工业时代和城市化时代,经由海洋文明,传播到中华大地的城市文明的一个部件。更名为民生码头后,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了上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世纪晚期建设的筒仓,成为当时亚洲最大容量的粮仓,在历史上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具有特定的时代印记。

因此,上海和纽卡斯尔这两个东西方著名的港口城市,其港口建设的码头设施,都有那个时代港口城市繁荣昌盛的重大空间标志物,给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空间构筑物。

从世界范围来说,20世纪中后期,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城市经济和空间发生了巨大变迁。“以生产为驱动的经济日益衰退,而消费和知识经济却越来越重要。这种大规模的变化在各大产业中同时发生,而不仅仅体现在经济行为的衰退上。去工业化导致制造业工作岗位不断消失。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开始向着‘第三产业化发展,将广告、银行和保险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文化和创意产业以及……消费和娱乐业结合到了一起,在后工业主义时代,城市经济也开始向着信息经济转变,这在本质上标志着生产要素开始从侧重物质资源转向侧重信息资源。”安德鲁·塔隆(Andrew Tallon):《英国城市更新》,杨帆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49页。码头区的改造,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20世纪晚期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大型集装箱码头逐渐取代传统码头。在这个过程中,纽卡斯尔和上海港码头都在这个过程先后衰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老工业城市,纽卡斯尔也较早经历了这种传统制造业的衰落进程。它逐渐从工业革命发电所的位置上跌落下来,码头区开始荒芜,呈现荒凉破败的景象。上海浦东的民生码头衰落时间稍迟,在20世纪末还经历了发展的历程,新建成了8万吨筒仓,但到2005年也停产,逐渐成了空置的区域。因此,在后工业时代,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空间,恢复其活力和生机,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议题。

纽卡斯尔的改造从20世纪中叶就开始了,但滨河码头区的改造则更晚一些。纽卡斯尔从20世纪上半叶起就逐渐丧失了优势。在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纽卡斯尔的失业率达到了顶峰。

纽卡斯尔码头区也同样走向衰落。煤矿的关闭,使它失去了资源优势,码头区首当其冲。到1956年,纽卡斯尔关闭了它的最后一个还在开采的煤矿Tom Wilkinson, Newcastle may see return to coal mining, Independent, 4 October 2011.。从此,煤城变得名不副实,到20世纪80年代,泰恩河畔的码头区几近废弃,到处是一片衰败的景象:沿河的仓库废弃,造船公司的办公室关闭,与造船相关公司的办公室也关闭了。到80年代后期,码头区充满工业时代的遗弃物,居住着该地区最为贫困的居民。泰恩河南岸的盖茨黑德(Gateshead)一样糟糕,到处是空蕩荡的建筑,特别是废弃的波罗的海面粉厂厂房,像一个老态龙钟的孤独巨人,矗立在河畔。

纽卡斯尔码头区的后工业复兴道路并不平坦。早在1963年,纽卡斯尔市议会(Newcastle City Council)开发规划就说要重新发展码头区,然而进展缓慢。直到1987年成立泰恩和威尔开发公司(Tyne and Wear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TWDC)以后才有了进展。这是一个准自治的机构,由原保守党政府创立来促进老工业区域的更新改造。纽卡斯尔市议会短暂地把规划权让给了这个开发公司,与新机构合作,抓住机会改造码头区。原市议会领袖杰里米·比切姆(Jeremy Beecham)回忆说:“我们一直开诚布公,虽然如果我们认为不合适或没有足够的设计品质,我们会反对开发,但是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合作共事。我们偶尔与他们有冲突……这在码头区(代表开发公司开发的)建筑中有些是这样,但并不是全部。”Peter Hetherington, NewcastleGateshead: Shaping the City, London: RIBA Publishing,2010, p.56.

泰恩和威尔开发公司主要开发泰恩河两岸的土地,纽卡斯尔东部码头的更新是其旗舰开发项目。它的主席是保尔·尼科尔森(Sir Paul Nicholson,1938- ),其首席执行官( Chief Executive)是阿拉斯泰尔·鲍尔斯(Alastair Balls,1944- )。开发公司雇用著名建筑师特里·法雷尔(Sir Terry Farrell,1938- )来制定半废弃的码头区东段的总体规划,这里是以前的仓库和工业遗存地段。这是纽卡斯尔60年代以来的最有挑战性的举措。

表面看来,开发公司有着相当的集聚土地权力,然而,码头区东段的总体规划受制于该场地复杂的土地所有权。面对困境,开发公司被迫对45块地产进行强制购买。在随后的法律诉讼中,虽然开发公司赢了,但却花了200万英镑的诉讼费。对此,鲍尔斯称“如果我们败诉,开发公司将会是一个明日黄花,它就有那么重要。”他回憶说,清理场地就花了公司8000万英镑,建筑又花了2.5亿英镑。80年代晚期,在一块大型场地上,建造了红沙石外立面的宏伟法院建筑。该公司一共开发了99万平方米的非住房建筑,建造了4550个住宅单元,创造了33 707个新工作,吸引了11.15亿私人资本。它使1287英亩的废弃地重新焕发青春,建设了24英里的新道路和行人通道。它把合作社(Cooperative Wholesale Society, CWS)旧仓库改造成旅馆(Malmaison)、花岗石铺设的广场和几个醒目的雕塑,大获成功Peter Hetherington, NewcastleGateshead: Shaping the City, London: RIBA Publishing,2010, p.56.。

同时,在纽卡斯尔码头路还开设了酒吧,建筑了住宅,使码头区重获人气。2005年4月,在码头区开放了一个11层的24小时全天侯停车场,由此提高了码头区的可通达性。2006年初,码头区完成了一个价值3000万英镑的混合用途工程,包括一个含有58套公寓、办公空间、一家旅馆和新的公共空间的五层楼Newcastle Quayside, Building Design, February 17, 2006,Issue 1709, p.4(1)。这样,在泰恩河的纽卡斯尔这边,有餐馆、酒吧、俱乐部、住宅、纽卡斯尔法院。在盖茨黑德一边被称为盖茨黑德码头。21世纪初,几百万英镑的公私投资使码头区重新焕发了青春,纽盖码头区开始展露新的容颜。

码头区的文化复兴主要体现在三个重大的标志性建筑上。包括造价4600万英镑的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BALTIC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花费7000万英镑的塞奇盖茨黑德音乐中心(The Sage Gateshead)、造价2200万英镑的盖茨黑德千禧桥(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它们共同重新塑造了一个工业衰退区域的全新面貌。

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是一个提供当代艺术展览的全新空间。这里原是一座面粉厂,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仓库。盖茨黑德自治市议会主导,艺术委员会全国彩票基金(Arts Council National Lottery)资助,把一座20世纪40年代的粮食仓库转变成一个俯瞰泰恩河的当代艺术中心,英国最大的当代艺术画廊,世界最大艺术画廊之一。它本身并没有永久的艺术品收藏,但却拥有5个宽敞的当代艺术展览空间。五楼面向西面安装有大玻璃窗,成为一个观景台,泰恩河上的美景尽入眼底。波罗的海成为码头区皇冠中的文化瑰宝。

塞奇音乐中心由福斯特与合伙人(Foster and Partners)设计,在2004年12月正式开幕,它并不是单纯作为音乐场地,它也是北方交响乐团和民乐(Northern Sinfonia and Folkworks)之家,也是音乐教育中心。一楼设置的巨大咖啡厅,则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空间,靠北侧摆放的钢琴,则给人提供了自由弹奏享受的空间。

盖茨黑德码头区的改造,通过千禧桥与纽卡斯尔联结起来。此桥在2001年9月建成通行,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倾斜的吊桥,不通汽车和火车,只有行人和自行车道,两条道中间设有供行人闲坐休息的坐处。当有大型船只通过时,桥就被吊起,半圆形的桥面向上升起,与另半个高耸的半圆形合上,犹如眼睛的上下眼睑合上,这个过程被人称作“眨眼”,千禧桥因此也被称为“眨眼桥”。此桥设计创意独特,获得了2002年的英国皇家建筑协会斯特林奖(RIBA Stirling Prize)。这些工程犹如画龙点睛,给了纽盖码头区新的生命,使该地区成为全新的公共聚焦点Steven Miles, ‘Our Tyne: Iconic Regeneration and the Revitalisation of Identity in NewcastleGateshead, Urban Studies, 2005, Vol.42(5-6), pp.916-917.。

码头区正创造英国最伟大的城市滨河地带之一。正如当时英国的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1938- ;1997-2007年任副首相)所说,“在我们的一流城市里正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那些曾经的工业革命的引擎室,曾在工场、厂房、港口和船坞雇用成千上万人的场所,在脑力代替了体力的全球经济中,正学习创造财富的新方式”DCMS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ulture at the Heart of Regeneration, London: DCMS., 2004, p. 12.。纽卡斯尔把造船办公楼和仓库转变成宾馆、公寓和酒吧。它创造了令人愉快的河浜漫步空间,提升了新的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Newcastle /Gateshead, Times [London, England] 31 May 2003: 7[S2]. 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Web. 8 Oct. 2017.。现在,到处都把码头区看作纽卡斯尔商务的心脏所在地The Quayside, Newcastle, Monthly chronicle of north-country lore and legend, May 1890, Vol.4(39), p.215.。“在英国,如格拉斯哥、伦敦、利物浦、纽卡斯尔和曼彻斯特的城市,已经运用文化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而新的文化机构如盖茨黑德的波罗的海和伦敦的泰特现代馆,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转向的旗舰。”Steven Miles & Malcolm Miles, Consuming Cities, New York, N.Y.: Palgrace Macmillan, 2004,p.45.这个评价是甚为中肯的。

泰恩河恢复了往日的荣耀,现在代表了跨河的双城的跳动的心脏地带。2009年和2010年,纽卡斯尔获得了英国“最绿城市”的称号,超越了之前的获得城市布里斯托尔、布莱顿和霍夫(Hove)。纽盖包含有丰富的建筑遗产,从中世纪到乔治建筑,从维多利亚到爱德华建筑,从20世纪中叶野蛮的现代主义建筑,到世紀之交的冒险建筑。纽盖双城有着多种风格的多样性建筑,代表了从码头区渗透来的多层历史积淀Peter Hetherington, NewcastleGateshead: Shaping the City, London: RIBA Publishing,2010, p.60.。

机缘巧合,纽卡斯尔基本完成更新改造之时,正是考虑上海港码头全新改造之时。新世纪以来,随着产业转型与国际货运集装箱化,上海黄浦滨江的码头功能逐渐减弱,滨江码头区面临着更新和改造任务。2003年起,码头区域进行从货运功能转为公共空间的改造。2016年起,上海实行滨江贯通工程,码头区域成为该工程的组成部分。

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上海港口的码头还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发展历程,扩展了码头功能,建设了新的码头设施。1953 年,蓝烟囱码头归上海港务局,属于装卸作业区。1956年更名为“民生路码头”,直到今天,仍然叫民生码头。

该码头在20世纪晚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改建工程。在70年代的改造中,建成了4万吨筒仓(1975-1976年),实现了散粮机械化作业。1988年8月28日召开了“上海港民生路头14号泊位改造可行性研究评估会”。随后展开了建设工程,民生路码头1-4 泊位改建工程设计年吞吐量为540万吨,新建含库和灌包间4 座约16850平方米,8万吨级散粮筒仓,辅助建筑、道路、堆场、配套装卸机械设备、变配电和环境保护工程等设施。其中1号泊位为以袋装出口大米为主的通用性码头,2号泊位为散糖进出口码头,3-4泊位为大宗散粮进出口专业化码头王兆彦、王施恩:《民生路码头1-4号泊位改建工程:兼谈上海港老码头改造》,《水运工程》1994年第3期。。其中的两个筒仓是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一度成为亚洲最大容量的粮仓,筒仓与红色仓库等码头设施,一起成为该港区工业时代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该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项目,1991开工,一直到1996年才竣工。不过,后来,由于粮食储存方式的变化,这些筒仓在2005年就停止使用。这个8万吨筒仓,建成仅仅10年就成为码头的遗弃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航运界对航运与装卸发展趋势缺少研究,这与蓝烟囱公司建设码头的技术、水准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1世纪的改造,则是码头区域功能的彻底变革。今天,民生码头位于浦东民生路3号,地处黄浦江核心区段的边缘,是继陆家嘴金融城、上海船厂滨江绿地开发之后,黄浦江沿江开发向东延伸的重要项目。进入21世纪,建筑、吊车、码头等成为工业时代码头区遗存物,承载着民生码头特有的时代记忆。民生码头建筑历时近百年,所以建筑本身体现了上海近代的工业发展历史。民生码头区域内建筑很好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工业建筑特色,特别是两座筒仓、两座红色仓库、一座红色办公楼、一座桁架厂房、两座灰色仓库、三幢别墅,都有着独特的时代特色。其中最有特点的为红色仓库及筒仓。红色仓库(272-273仓库)为蓝烟囱公司建筑的历史遗存,原为公司的仓库,建筑模式类似于英国的港口常用的仓库风格。混凝土框架结构,清水红砖墙围护,立面窗为钢丝滑轮式竖向长方形钢窗,屋顶为平屋顶女儿墙。中央为楼梯及坡道连接。筒仓则是20世纪晚期上海港口建设的成果,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圆柱形结构储存空间,一侧有楼梯可上至屋顶,设有岸壁吸粮机、顺岸皮带机、纵向廊道皮带机和散粮筒仓相接李增军:《黄浦江滨江工业遗产保护的共生策略》,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第35-36页。。在黄浦江沿线,筒仓构筑物仅此一处,因此也具有历史价值。原业务楼则是现存最早的蓝烟囱公司建设,建于1907年,英国人设计,因此有着明显的英国老工业建筑风格,且保存完好。这些风格功能各展的建筑物,从蓝烟囱公司时代的坚实的混凝土基座,那些巍峨耸立的大型港口装卸设备,到巨型的筒仓库,那些红色与灰色仓库,都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上海工业与港口发展的轨迹,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因此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筒仓建筑这种具有特殊形式及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在未来可能不会再出现了。作为工业建筑,从类型学的角度,筒仓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马宏:《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一期改造: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览场馆多重限定下的改造策略》,《时代建筑》2018年第1期。。

综合起来,民生路码头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至少有10处,其中7处是蓝烟囱公司时期建造,由欧美设计师设计,太古洋行建造;3处是上海港务局管理时期建造,由上海本地设计建造。

后工业时代如何改造这些历史遗迹?2002年,上海市宣布实施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址在内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 ,开始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改善了部分滨江空间。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推进。这样,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东起洋泾港、西至民生路、南至滨江路、北连黄浦江的民生码头段,在艺术港定位下启动改造。

这与获得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城市规划类)的同济大学的民生码头改造设计基本一致。即实现民生码头“从粮食仓库到文化宝库、从转运码头到时尚新港”的升华规划头条《上海民生码头改造城市设计》,2017年10月14日发布。http://www.upnews.cn/archives/33048。民生码头的改造总体定位,是民生艺术港前沿的都市休闲型环保生态景观码头,即以环保生态为前提,保留现有产业构筑物遗存为特色,且兼具健身运动、景观游憩、生态休闲、公共艺术展示功能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型绿地吴春花、刘宇扬、王珏:《从工业遗存到水岸贯通——访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建筑技艺》2017年第11期。。

2017年启动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成为民生码头改造的直接载体。“空间艺术季”聚焦黄浦江两岸贯通,以“连接 this 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为主题,把民生码头作为主要场所,推动民生码头的整体转型及功能升级,打造新型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激活该区域的活力。空间艺术季开始了民生码头西段更新过程,把8万吨筒仓和257号仓库两座建筑进行改造,作为活动的主要展览场地。筒仓改造是按“改造性再利用”原则进行的一次空间再利用尝试,打造成艺术展览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通过悬浮外挂自动扶梯, 将人流直接引至顶层展厅, 人们在观展的同时,可以欣赏黄浦江及整个民生码头的壮丽景观。而筒仓本身几乎不做任何改动,极大地保留了筒仓的原本风貌,成为一个带着上海工业文明历史底蕴、以艺术结合城市功能并积极介入市民日常生活的公共艺术空间柳亦春:《时间与地点的再定义: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建筑的临时性改造与再利用》,《时代建筑》2018年第1期。。2017年10月15日,“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正式开幕。民生码头重回大众视野,焕发工业遗产新的生机,更将成为浦东文化艺术的新地标王跃全:《上海黄浦江港区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中的定位:民生码头贯通改造案例》,《中国港口》2018年第1期。。

空间艺术季民生码头改造,只是民生码头整体改造的阶段性成果。展览结束后,民生路码头再次进入改造工程,不久的将来,民生码头区将会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纽卡斯尔码头区和上海浦东民生码头的改造,都是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变的进程中的改造实例。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纽卡斯尔的码头区改造时间上稍前,而上海作为曾经的中国制造业龙头,民生码头恰恰见证了上海制造的辉煌时代,它的改造时间稍后。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老工业的遗产,带动了区域的发展。今天的黄浦江滨江地带和泰恩河两岸都是人气足、文化色彩丰富、生活丰富多彩的场所。纽卡斯尔有着欧洲最为吸引人最受欢迎的码头区ROBERT BEAUMONT IN NEWCASTLE, A post-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the banks of the river that has seen everything. The Spectator; London (Nov 4, 2006): n/a. ,浦东蓝烟囱/民生码头区改造的综合设施,成为黄浦滨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颇具后来居上之势。亚欧大陆两端的码头区的改造,展示了非常鲜明的特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港口城市码头改造中,都有工业生产设施向生活休闲空间转变的共同趋势。

无论是纽卡斯尔的泰恩河畔的码头、仓库和造船厂设施,还是上海浦东蓝烟囱码头设施,都是工业时代的重大基础设施。庞大的码头区域,是工业化阶段的特有空间,也是大航海时代以来国际远洋航运业发展的标志。码头区本身的发展,反映了港口经济本身的发展。

纽卡斯尔港口从运销煤炭起家,发展到更广泛的造船工业,再扩展到建造军舰。码头设施逐渐完善,码头区得到扩展。而蓝烟囱码头,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建造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码头。20世纪下半叶,随着上海港口本身的扩展,民生码头建设起了机械化的粮食装卸储存生产设备。到21世纪,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来临,民生码头功能逐渐丧失。因此把它改造成生活休闲空间,也符合上海本身扩展的趋势。纽卡斯尔的码头区从一个被人遗忘的工业废墟,变成时尚休闲之地。蓝烟囱/民生码头则即将变成充满艺术和人气的艺术港,成为浦东的美丽公共空间。

其次,码头区改造中的日常休闲空间与高雅文化空间的有机结合。

在泰恩河北岸的纽卡斯尔码头区定位在生活休闲空间上。纽卡斯尔常常被看作是英国文化导向城市更新的有益样板。这里主要建设或改造了旅馆、办公楼、住宅、酒吧等,这些与工作、休闲相关的设施,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工作、居住与休闲。如果说千禧桥以东地段建设了英国人乐此不疲的英式酒吧,让英国男男女女在酒吧流连忘返外;那么在靠近桥的地段,则有现代酒吧。这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人工“沙滩”景观与美式酒吧,提供着类似海滨休闲的场所与情调。传统的周末露天集市,是继续着码头区的日常市井生活,保持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而泰恩河南岸的盖茨黑德,则以面粉厂改造的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新建的塞奇音乐中心,充当了高雅艺术享受的空间。泰恩河两岸的生活与艺术、日常生活与高雅享受,通过独特的千禧桥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需要……建造千禧桥,连接南北两岸,自从古罗马时代起盖茨黑德就建造了第一条步行桥,这既是象征性的,也是实用的桥梁。”Richard Holledge, Newcastle comes to life,. FT.com; London (Jun 14, 2007): 1纽卡斯尔河岸一排排的酒吧、小酒馆、俱乐部、餐馆,与塞奇盖茨黑德的多样性的音乐盛会完美结合,构成一个充沛活力的后工业时代码头区域。

上海浦东的民生码头改造,旨在把原来的仓库空间,转换成艺术和生活空间。将工业码头转变成艺术港,把“艺术+日常”结合起来,滨江的慢步道、跑步道、骑车道、广场、以及连通屋顶的“高线公园”等作为休闲和游憩空间,又有满足艺术、创意需求的空間。“民生码头作为浦东滨江区域历史最为悠久的工业遗存,从旧日承载粮食进出的仓库、码头,到今日兼具运动健身、生态休闲、景观游憩、公共艺术展示等功能的城市滨江水岸空间,作为黄浦江滨水景观的重要节点,其建设将促使上海绿地规划系统布局结构趋于完整。通过生态景观码头的建设,削弱和转变现有高桩码头‘边缘化的处境,提升沿江区域的公共活力和开放性。”吴春花、刘宇扬、王珏:《从工业遗存到水岸贯通——访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建筑技艺》2017年第11期。

第三,纽卡斯尔滨河地带和浦东民生码头都是品牌打造与营销的成功范例。

泰恩河两岸双城合作打造“纽盖”(NewcastleGateshead)品牌是个伟大的创举。在历史上,泰恩河两岸的两个城市摩擦不断,特别是在泰恩河的控制权问题上Martin Daunton(ed.), The Cambridge Urban History of Britain , 1840–1950, vol.3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p.142.。但是,在城市再生与复兴中,泰恩河两岸的这两个城市却摒弃前嫌,创立了“纽盖”品牌,联合提升两地的文化、商业和旅游活动。2000年,纽卡斯尔市议会和盖茨黑德议会建立“纽卡斯尔盖茨黑德创举”(NewcastleGateshead Initiative,NGI),作为其市场营销机构。“通过文化规划、大事竞标、引人注目的定向目的地营销和公关活动,把纽卡斯尔盖茨黑德定位和提升为欧洲一流的休闲和商务活动目的地。”该机构进行了强大的品牌推介活动,用印刷品、网络、组织、集会、信息等载体,在全国和全世界上进行推销。2009-2011年担任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主席的露丝·里德(Ruth Reed)指出,“纽卡斯尔和盖茨黑德各自成为更新的成功故事,以前的对手现在融合成为纽卡斯尔盖茨黑德的‘双子城,认识到了携手使用比各自为政能取得更大成就。而有着宏伟的标志性的备受赞誉的建筑的泰恩河,是这种联合的象征。通过一个新的联合总体规划,河两岸新近的更新促进了双子城再度与河流联结、彼此联结”Peter Hetherington, NewcastleGateshead: Shaping the City, London: RIBA Publishing,2010, p.5.。

浦东民生码头则利用黄浦滨江改造的契机启动。如果说世博会的举办,开启了黄浦江滨江的改造进程的话,那么近年的滨江贯通工程则是一个直接的推动力。虽然民生码头地处黄浦江下游,但它也是滨江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场馆落在民生码头,表明民生码头区域改造的展开,也可以看成是民生码头营销一个重要事件。在艺术季进行的三个月时间里(2017年10月15日-2018年1月16日),它举办了“公共空间形态、社会生活多样、基础设施连接、上海都市范本”四大主题展,还有12个特展,26场学术讲座,23场儿童活动,以及摄影大赛、国际艺术节演出、滨江行走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整个艺术季期间,观展人次达到了13多万人。由此可见,这场艺术季不仅仅是“艺术”季,更是打造品牌、进行营销的时机。由此,它不仅成为滨江贯通工程的浓墨重彩之笔,更是民生码头区改造自身的大营销事件。

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需要把传统工业社会的大量工业遗产,转换成新的空间功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新需要。英国纽卡斯尔的码头区转型为生活和艺术空间,中國上海浦东的民生码头也在探索变身为艺术和生活空间的途径。总之,纽卡斯尔码头区的生活气息,河对岸的音乐与艺术设施的建设,通过中间“千禧桥”的点晴之作,提升着此地的品质。而上海民生码头的码头筒仓也将成为黄浦江畔的独特地标,诉说着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演变轨迹。

(责任编辑:陈炜祺)

猜你喜欢
纽卡斯尔
英超联赛迎来新格局
洗手比赛
奶昔袭击
英超球队违规球衣广告来自中企?
圣詹姆斯公园
新法国帮
展翼的北方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