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8-11-12 10:59唐淑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账单课文课堂

唐淑玲

【摘要】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从转变教学观念、自学质疑、挖掘学生想象力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自学质疑在新课改形势下,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老师的目标和追求,所以作为现阶段的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怎样才能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师少讲

传统教学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或者是教师边教,学生边学。所以课堂上老师讲得心力交瘁,学生们却昏昏欲睡。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后,我认识到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要改变教师单项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设身处地的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要正确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样讲”三个问题,杜绝“满堂灌”。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课时,让彼得如愿以偿的是一份账单,让彼得羞愧万分的也是一份账单,这究竟是两份怎样的账单呢?我让学生自己对比阅读妈妈的账单和彼得的账单有什么不同?讨论从妈妈的账单中你们读懂了什么?孩子们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三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对于亲情有了一定的体会。所以学生就很用心地自主阅读批注,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从他们的交流中,我看见了孩子们思维火花的碰撞,也分享到他们自主学习的喜悦。但是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时他们有一定难度,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回报,再加上本篇课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所以我在关键的地方引导学生通过说话、朗读、联想、表演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从而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伟大,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

二、自学质疑生互帮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在主宰课堂,问了这个问题又是下一个问题,导致学生没时间分析,没时间思考,没时间怀疑,学生成了这种教学活动的陪伴者,被牵着鼻子走,毫无生机可言。而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提倡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质疑参与学习。因此,我每教一篇课文都必须布置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批注感悟,看看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上课时大胆和同学交流。开始许多同学不知道怎么问,特别是有些不动脑筋的同学,总是说没有不懂的问题,但是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他又不会解答。针对这些情况,就特别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指导。首先,我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唯师”,寻求真正的理解。其次,就是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在开始质疑时往往是缺乏思考,问题比较单纯幼稚,甚至一直停留在这个词语什么意思,那个词语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于是我又引导学生从课文题目、课文结尾、课文内容、重点语句、标点符号、写作结构等方面发问。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茅塞顿开,提出了许多富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教学《鱼游到纸上》时,我刚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就议论开了: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在读完课文后,他们抓住关键词句质疑:青年的举止特别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怎么和鱼融合在一起?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课堂也因孩子们的大胆质疑而显得气氛热烈。然后,组织他们同桌交流,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获得问题的解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的确不懂的问题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指导共性难点问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慢慢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活力大增。

三、精妙之处驻足赏

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必须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语言精妙处驻足,感受遣词造句之精妙,感受意想之神韵,感受文字背后的力量和蕴藏的丰富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悟出王安石反复推敲定格为“绿”字带来的魅力和神韵,才能真正听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声,也才能够在迷人的张家界陶冶性情。所以我坚持在语文课堂中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驻足鉴赏、潜心揣摩。《四时田园杂兴》中抓住一个“学”字,读出了儿童种瓜的可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中抓住“呼声”一词,品出孩子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长城》一课中,抓住“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感悟长城的雄伟壮观。抓住这些精要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深入些、学得扎实些,远比面面俱到、浮光掠影要有效得多。这样,学生们获得了心有灵犀的领悟,和老师、和同学、和作者一起沉醉在精妙的文字中,课堂中好像弥漫着一种活力,如春风拂面,给人一种惬意与生机。

四、挖掘潜力展想象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和想象丰富的特点。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经常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特别是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学生读完后意犹未尽,教师可挖掘潜力,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打造出更有情趣的课堂。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课文讲的是杭州的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為他捐献骨髓,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爱心桥的故事。学完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小钱康复后请你帮忙对台湾青年表示感谢,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兴奋不已,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想打电话表示感谢”“我写一封信感谢他”“我想写一首诗发邮件给他”“我想请他来大陆游玩”……接着,我又让他们即兴表演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时的情景,续编这个故事……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心灵之歌。

五、读写结合促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各种文体,找准训练点,以读促写,培养学生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也是一大亮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读写结合训练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从仿写训练开始,效果较好。可以仿写句子、仿写段落、仿写结构、仿写选材等。例如,学了《乡下人家》这课,孩子们通过阅读理解,体会到课文抓住特点,描绘了乡下人家六幅优美的画面:门前瓜架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我说除了书上这些,乡下人家还会做什么?你脑海里还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请发挥想象,模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孩子们想象丰富,加上有例可仿,有的写出了春天菜园图、夏天小河图、秋天果园图、冬季雪景图;有的写白鹅散步图、小狗争食图、晚归老牛图;有的写田间播种图、采桑养蚕图、稻田丰收图……仿写就像一座桥梁架在阅读和写作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课堂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当然,除了仿写还有续写、补白、改写、写读后感等都是读写结合,提高写作的好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我们手捧教科书时,我们要为自己,更为学生,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以教学理论作指导,认真审视语文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要不拘一格,教学方法要灵活高效,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当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课堂才能活力四射,神采飞扬!

参考文献:

[1]陈小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育探索,2004,(11):5.

[2]简勇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探求.考试周刊,2014,(06):11.

猜你喜欢
账单课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账单式小康
年度报告、账单之风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写字大课堂
北京:获取社保对账单方式可自选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北京社保对账单明年主推“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