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蔡元培之高教改革思想

2018-11-13 19:48丁苗苗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新生代 2018年15期
关键词:治校蔡元培教授

丁苗苗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的出发点。蔡元培的大学管理思想,无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近代中国,还是在二十一世纪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中国大学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蔡元培大学管理思想的形成不仅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来自于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的借鉴吸收。

一、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渊源

1.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影响

蔡元培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他自幼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从他一生的诸多著作文献来看,他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论证自己的观点。蔡元培岁家境中落,师从蔡铭恩,学习《史记》《汉书》《困学记闻》《文史通义》和《说文通测定音》诸书。他岁中秀才,年应乡试,第二场试卷被评为“五艺一律清顺”,“五艺引证宏博”。蔡元培熟读诸子百家古籍,十分推崇“百家争鸣”的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得到空前发展,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流派,涌现了许多教育方面的理论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都为蔡元培大学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事业也欣欣向荣,齐桓公时期设立的稷下学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官方创办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学术风气自由,广纳天下学者,学者可以自由辩论、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学生也可以自由学习各家学说,博采众长。这样形成了学术上百花齐放的局面,推动了学术和政治的发展,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著名理念的提出,也源于他对稷下学宫的办学理念的借鉴吸收。儒家文化对蔡元培的影响尤其深远。蔡元培尤为推崇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他据论语中“劳而不怨,惠而不费,泰而不骄,欲而不贪,威而不猛”一句,总结中庸之道的本意为“不偏不倚”。这也为他后来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管理方针打下了思想基础。他曾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以《礼记中庸》辞句来解释他的“兼容并包”思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惊”。

2.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熏陶

在1902年至1926年的20多年间,蔡元培先后次出国留学和考察,留学德、法、英、美等国,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熏陶。欧美各国先进的教育体制、民主思想等也被他广泛吸收接纳,并应用到以后的大学管理实践中去。

1907年,蔡元培前往德国柏林,1908年至1911年,蔡元培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研习与教育有关的数十门课程,三年间他选修的课程多达门,内容涉及哲学史、德国文化史、比较文明史、美学、实验心理学、伦理学、民族学等。经由研习哲学史,蔡元培接触了康德的“二元论”,为他以后提出的“五育并举”的世界观思想奠定了基础。 蔡元培的六次出国经历,在同一时期的留学生中,是绝无仅有的。正是蔡元培对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孜孜以求的探索,为他后期教育思想、管理艺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蔡元培大学管理思想对中国教育界可谓影响深远,这些也与他的这段二十余载毫不倦怠的勤奋求学经历密切相关。

二、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思想自由”可谓蔡元培人生价值追求的航标,在几十年的教育活动中,他

一直将其作为主导思想自觉地运用于教育实践,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思想。

蔡元培曾三次留德,深受德国大学精神的影响。德国大学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其主旨就如蔡所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研究的职能为大学独有,是由大学在社会文化和科学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所以他主持下的北大的改革是以柏林大学为楷模和追求目标。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仅意味着容忍在大学讲坛上百家争鸣,而且包含了学校在管理上不过度干预的思想。为北大师生思想和学术的发展、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多元的精神资源与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在中国开启了学术自由的新风气。“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仅帮助北大形成了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且通过各派学者之间的百家争鸣,使学术空气异常活跃,从而开创了大学办学的一代新风。譬如旧派的黄侃和新派的钱玄同就同教文字学。学校并不因学派迥异而废其一,不干预他们采取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也往往两边都听,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为了鼓励“有新发明之学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种社团活动,在蔡元培的领导和促成下,北京大学创办了各种学术团体,出版了多种学术刊物,学术讨论和思想争辩蔚然成风,从而为中国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2.“民主办校,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

如果说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那么教授则是这所大学的心脏。大学无论是在发展科学、培养人才,还是在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等方面,其绩效的卓越与平庸,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大学的主体性要素—教授群体。大学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实行民主管理是由其本质属性所决定的。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主持设立了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以一及权力机构——评议会。嗣后经学校评议会议决通过了各学科教授会组织法,分别按学科成立教授会。教授会是践履“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其作用举足轻重,“学校的主要学术评判都是由教授会决定,有关学校资源的决策必须与学术评判相联系。教授团体确实是高校的关键资源,他们的学术活动保证着大学的威望,没有他们的积极工作,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管理的了

蔡元培主张教授治校,一是为了建立民主管理体制,防止校长独揽大权,独断专行,体现了他的民主思想; 二是为了依靠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治校,促进大学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蔡元培的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是近代中国大学管理制度的大胆改革,在当时封建军阀统治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精深广博的学校管理思想和致力于改革的超人胆略。实行教授治校,充分下放教授对学校事务的管理权,调动职工管理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普通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行使对学校事务参与管理的权利,不仅体现了民主、自由的价值理念,更体现了教授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

3.沟通文理,中外兼修

重视理论研究,强调学理。蔡元培将学术分为学和术,即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在研究问题上,要以学为基本,术为枝干;学与术密不可分,但学应重于术。 在课程设置方面,蔡元培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沟通文理。文科各学科如史学、文学等,都与科学有关。同样,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彼此交叉,有些学科是无法以文科和理科来区分的。因此,他提出“融通文、理科之界限:习文科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之某种;习理科者,不可不兼习文科中之某种。”在课程内容上,蔡元培主张中外兼修。他积极主张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并提出大学课程内容要取“世界科学的最新学说”,尤其是理科方面的一些课程教材多采用各国的最新科学成果。同时要结合本国实际,保存和发扬自身“特性”,提出对中西文化应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主张。这样的内容选择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对今天的课程建设仍然有启迪意义。在课程的实施方面,蔡元培倡导实行开放式教学。他反对封闭式教学,主张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中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和了解社会,并能根据社会需要充实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大学区制改革

蔡元培一生倡导教育独立,强调教育要超越政治与宗教。为落实其教育独立的思想,蔡提议仿效法国教育行政制度,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为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取代过去有名无实的教育部,以求促进教育行政与学术研究合一,使教育行政效率得以提高。1912年,他在担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之初,亲自起草并颁布《大学令》 ,提出“大学为研究学术之蕴奥,设大学院”,招收大学各科毕业生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为“大学院生”,规定“大学院生在院研究,有新发明之学理,或重要之著述,经大学评议会及该生所属某科之教授会认为合格者,得遵照学位令授以学位”。这些改革,奠定了我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的基础。1927年十月,民国第105次全国政治会议通过了蔡元培的提案,决定成立大学院并在全国实行大学区制,正式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但改革试验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系统性体现在他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论证,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其治校思想;而科学性则具体表现在他把中国当时社会的实际生活情境与德国高等教育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他针对中国近代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殊性质,把反对宗教的运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宣扬科学真理、传播现代文明的理论付诸于北京大学改革的教育管理实践中。他充分尊重上至教授下至门卫的广大教职员工,并努力地把他们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极力调动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并发掘其聪明才智他力倡民主管理、开高校“教授治校”之先河,这一切无不充分显现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民主性,从而为我国自近代以来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蔡元培重视高校研究工作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目前改革和完善高校社会职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应均衡发挥高校科研、教学和服务这三项基本社会职能。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主张大学应设各科研究所,办研究院,开展科研工作。但是强调大学的研究性质,并非意味着所有高等院校都要如此。蔡元培主张按文理科和应用学科来分别设置高等学校,认为“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对这两类不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办学方式。主要是借鉴德国高等教育模式,提出分设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主张, 而该模式在德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在20世纪初也明确划分出“研究型大学”这一类高等教育机构,英国近年来则明确提出“研究主导型”和“教学主导型”的大学分流,其目的都是为大学多种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管理机制上的保障。蔡元培关于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社会职能多样化的思想,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对于我们协调各方面关系,做好院校合并后的高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院校合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和胸怀对待不同的观点和风格,各取所长,共谋发展。调整和理顺各方面关系,使合并成为“融合”,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效应。高校管理者特别是大学校长,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具有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能包容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和风格,海纳百川,以真正成就大学之“大”。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当时不仅为社会各种进步思潮提供了自由讨论、传播的场所和机会,而且就高等教育管理而言,也具有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

3.在教师聘任和管理方面,蔡元培主张“人才主义”,打破年龄和资格的限制。在大学,应当引聘终身研究学问的学者为师,以全面培养学生成为研究型人才;在高等专门学校,则应当重视实际操作练习,并可以延聘技师、管理人员等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来进行相关教学。对学有专长者,他不论其信仰和派别,不求全责备,专用其一技之长。如延聘的辜鸿铭戴瓜皮小帽,拖长辫,但英语极好;对那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辈,蔡元培都坚决辞退。

4.蔡元培的管理思想对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科学化、专业化和民主化有重要的启示。民主化是根本,实现了民主化,则专业化和科学化就具有了基本的条件。大学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实行民主管理是其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正如蔡元培所言,“德国革命以前是很专制的,但是他的大学是极端的平民主义”。他们实行教授治校,校长由教授会选举。蔡元培深谙大学管理之道,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第一步就是组织评议会(教授会),打破以前由校长和学监专制的管理体制,让教授和讲师都参与校务管理,这种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大学既是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和科学创新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和文化创新来推动社会进步是大学的基本社会职能。蔡元培的这些主张和举措,对当前我国高校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必须大胆推行民主化管理体制,并进而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知识分子的创造热情,更好地实现高等学校科研、教学和服务三大基本社会职能,发挥其应有的巨大作用。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经过一百多年高等教育实践洗礼和检验,更加显现出它的时代性,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中既包含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和”的辩证思想,也符合高等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意义的存在本质,决定了教育学必须在真理性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中将真理性融入目的性的范畴,才能找到其科学化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教育学决不是只在事实中求“是”、求证常识性“真理”的科学。只有赋予教育活动以应然性的价值、意义及方式,才是教育学科学化的依据与标准。蔡元培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富含了高等教育的灵魂,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重温蔡元培先生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高等教育,明确现代大学的定位,进一步廓清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特别对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治校蔡元培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