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鲈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2018-11-13 12:27海洋与渔业李易珊
海洋与渔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鲈鱼科技成果养殖户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李易珊

9月20日,广东省海鲈产业科技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会议暨海鲈产业绿色发展论坛在珠海市举行。会议表决通过联盟章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所长江世贵出任理事长。据悉,联盟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截至目前,专家委员会共有11名代表,由国内渔业科技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相关部门管理专家组成,负责向联盟理事会就联盟发展的方针、规划、管理以及重大科技项目和研发资金的使用方向提供咨询服务。

据江世贵介绍,联盟成立后,将坚持以绿色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为导向,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订海鲈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筛选、凝练和攻克海鲈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二是通过引入国家和省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资源,组建海鲈产业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逐步建立海鲈产业公共创新平台。三是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努力打破科技创新和产业“两张皮”现象,以科技提升海鲈品牌影响力、增加养殖户效益、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四是建立海鲈产业信息技术共享数据库,在联盟成员内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和交流。五是通过举办专题论坛、技术研讨、科技成果发布、技术培训、企业需求对接和国际交流等活动,加强联盟成员间的科技交流、科研协作和成果转化转移。

联盟成立的首个会议即迎来了“海鲈产业绿色发展论坛”,围绕海鲈在消费端的技术问题,专家们带来了五个不同主题的讲座。其中,南海所研究员吴燕燕指出,鲈鱼头小,采肉率可达50%,通过脱脂、脱腥等加工技术处理后,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她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淡腌半干鲈鱼”制品,分享有关技术研究成果,引来了在场企业和养殖户的热烈发问,一个知识大讲堂就此拉开序幕。借助联盟平台,大量科研成果将坐上“高铁”列车,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促进海鲈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依托当地独特的咸淡水资源,斗门人民养殖出肥美的海鲈鱼,白蕉海鲈更成为珠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斗门全区海鲈养殖面积约3.5万亩,年产值近30亿元,超过60000名养殖户从事海鲈养殖及其相关产业。目前,斗门区白蕉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鲈主养区。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珠海乃至广东海鲈产业科技创新攻关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推海鲈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鲈鱼科技成果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9是瑞士“鲈鱼年”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