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弃燕考

2018-11-14 17:48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世子晋军龙城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一、慕容儁对慕容垂的猜忌

慕容垂年少时即倍受其父亲慕容皝的喜欢,并想册立其为世子。《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载有:“初燕王皝奇霸之才,故名曰霸,将以为世子,群臣谏而止,然宠遇犹逾于世子。”慕容儁为前燕世子时,因其父对慕容垂宠爱有加,“故儁不能平之”。慕容儁从小就因父亲对慕容垂的宠爱心有不甘,还因慕容垂曾经威胁到自己的世子地位而心生芥蒂。慕容儁初登王位时,即改慕容垂名为“缺”,后因涉及到谶文的内容,又改名为垂。慕容儁此番改名之举,实则是对慕容垂一种政治排挤和打压。不仅在改名一事上,慕容儁表现出对慕容垂的猜忌心理,在其他政治军事事件上表现出对其嫉视的心理。

后赵石虎死后,赵、魏大乱。慕容垂上书指出石虎的残暴政治,使得家国混乱,自相残食,只要大军来伐,赵军势必会投戈的。然而,慕容儁以“新遭大丧,不许。”以拒之。后慕容垂又亲自前往龙城(今辽宁朝阳),上谏于慕容儁:“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兼弱攻昧,今其时也。”慕容儁仍然瞻前顾后,犹豫未决。据《晋书·慕容垂载记》记载,直至折冲将军慕舆根说:“王子之言,千载一时,不可失也。”慕容儁才笑而从之。慕容儁对慕容垂进言的一再犹豫,反映出的是他对慕容垂的内在猜忌心理,担心其军功浩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此后慕容垂率军攻克蓟城(今北京市)、平定绎幕均立下赫赫战功,《魏书·慕容廆传》记载:“儁平中原,垂为前锋,累战有大功。”燕国的势力范围不断的向中原地区扩展,然而慕容垂的功绩并未得到赏识,带来的只是更多的猜忌和防备,一再的变更慕容垂的职位。慕容垂在镇守龙城的时候,颇有功绩。《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载:“大得东北之和,儁恶之,复召还。”可以见得慕容垂对龙城及东北的经营深受民心,颇有声望,这已经大大超出慕容儁的想象,出于对慕容垂的嫉视,慕容儁又将其召回。慕容儁对慕容垂军事功绩和才能一直处于一种忌惮和防范的心理,因而也时时提防着他以保证自己的地位。

二、巫蛊事件

巫蛊事件是慕容儁对慕容垂政治打压付诸于行动的体现。慕容儁对慕容垂素来心有不平,而其后可足浑氏也因为慕容垂夫人段氏出身高贵并不尊事于她而心怀怨恨,在此之下,就有了专门针对慕容垂而形成的巫蛊事件。《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有载:

中常侍涅皓因希旨告段氏及吴国典书令辽东高弼为巫蛊,欲以连垂,儁收段氏及弼下大长秋、延尉考验,段氏及弼志气确然,终无挠辞。掠治日急,垂愍之,私使人谓段氏曰:“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段氏叹曰:“吾岂爱死者耶!若自诬以恶逆,上辱祖宗,下累于王,固不为也。”辩答益明,故垂免祸,而段氏竟死于狱中。

此番巫蛊事件,原即出于慕容儁及可足浑氏对慕容垂夫妇不满的,其旨在重创慕容垂的势力。还好段氏及高弼能“志气确然,终无挠辞”,使得慕容垂免于责难,保全性命。这次无中生有的巫蛊事件,打压了慕容垂的同时,也使得慕容儁与慕容垂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劣。之后可足浑氏又废黜慕容垂的继世之妻,即段氏的妹妹,而将自己妹妹妻与慕容垂,使得慕容垂更是心生怨恨,这也是慕容垂考虑弃燕的重要一个环节。

三、慕容评的嫉恨仇杀

慕容儁死后,其子慕容暐继位,并以慕容恪作为太宰,慕容评为太傅。慕容暐本是庸弱无能,慕容评又素不经国事,统治者的腐朽无能,也喻示着国家危难的来临。由于慕容评对慕容垂军功战绩的嫉视,也为了防止慕容垂执掌朝政,慕容评对其处处提防。其后东晋大肆侵入前燕,前燕军队节节败退,晋军一路攻至枋头(今河南浚县)。慕容暐不知所措,想要逃亡故都龙城。危难之际,慕容垂在此时主动请缨,迎战晋军。枋头之战充分体现出慕容垂的军事才能,其旁敲侧击,前后夹攻,于襄邑(今河南睢县)东大败桓温,晋军溃散而归。慕容垂大败晋军,慕容评对其更是嫉恨。《晋书·慕容暐载记》载有:

垂既有大功,威德弥振,慕容评素不平之。垂又言其将孙盖等摧锋陷锐,宜论功超授,评寝而不录。垂数以为言,颇与评廷征。可足浑氏素恶垂,毁其战功,遂与评谋杀垂。垂惧,奔于苻坚。

慕容垂的战功不但引起慕容评对他的仇视,也引起了原本就与他有过节的可足浑太后的仇恨,因慕容垂为有功的将士谋取奖赏,而使他们之间的怨恨进一步加深,于是慕容评与可足浑太后就策划私下里谋杀慕容垂。后因慕容楷及慕容垂舅舅兰建及时告知,慕容垂借以打猎为名,出走龙城以避难。不料事情败露,慕容垂之子慕容令言:“本欲保东都以自全,今事已泄,谋不及设。秦主方招延英杰,不如往归之。”此时,慕容垂面对同族的杀戮,也别无他选,只能依从此计,以求安全。慕容垂遂与段夫人、诸子、慕容楷、兰建、高弼等人奔赴于秦。

慕容儁对慕容垂功绩和地位的嫉视,巫蛊事件使得他们之间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慕容评以及可足浑氏对慕容垂态度转为嫉恨,才迸发了在枋头大捷时谋杀慕容垂事件,排挤和仇恨的逐步递进,迫使慕容垂最终弃燕而奔。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猜你喜欢
世子晋军龙城
“晋军”小说中的乡土文化书写
颠倒黑白的世子华
韩国电影《思悼》的叙事特色分析
张献忠“江口沉银”考古又有新发现
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
热舞龙城适力啦啦操
龙城常州:美景让幸福指数飞升
儿歌解读中华典故
《思悼》:一曲迟到的挽歌
冰雪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