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时代价值
——解读路遥《平凡的世界》

2018-11-14 19:43/
长江丛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孙少安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 /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随着《平凡的世界》翻拍成电视剧,并在大陆热播,寂静多年的遑遑巨著一时间火了起来,连带生平不得志的路遥先生也沾了光,不知在众多的追随者中,有多少人可以被路遥先生引为知音,又有多少人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无论如何,路遥先生早已长眠于地,属于路遥的时代——那个令他爱过、痛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属于《平凡的世界》的时代,却才刚刚开始。本文着眼于《平凡的世界》的解读,旨在探寻它的永恒的时代价值,这种时代价值在它的成书年代,在它脱离作者笔端的时候已经形成,只是在那个时候,它还缺少发现它的伯乐,但是作为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畏惧历史的滚滚洪流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平凡的世界》终于得以散发它的金芒,并且可以预见的,它的价值一旦被发现,便是不能再被轻易掩盖的,如果非要给它的价值加上一个期限,那么只能是永恒。

一、小人物,大生活

小人物,大生活,《平凡的世界》透过对孙家这一个家族和它所涉及的周边人物的描写,反应的是七八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场景。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我们走进了路遥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记忆,他的记忆不仅仅局限在整个孙家,也不仅仅局限在陕西的一块半块,而是通过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的所见所闻,牵扯出整个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

《平凡的世界》是一把锁,一块敲门砖,通过它,我们能打破时空之门,身临其境地体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能体味寒门学子撞破额头也要向前向上的进取精神,能体味各式各样的身不由己……很多很多,都通过一本《平凡的世界》,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就如一卷长画似的,徐徐向读者展开。

勤劳朴实的孙少安是八九十年代辛苦劳作的农民的代表,他们熟练掌握耕作技巧,热爱土地,肯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地在贫瘠的土地上抛洒自己的血泪,因收成而喜,因收成而忧。一年四季的劳作,他们用微薄的收入供养家人,榨干自己的体力为家里的年轻一辈铺出一条通往城市、通往社会的道路;同时也供养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这样的人,孙少安是也,站在孙少安背后的,同样是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他们胸怀抱负、胸有大志,却不得不因为家庭原因而放弃满腔抱负,甘心拿起锄头和镰刀,可以说,像这一代年轻人,他们最开始是不愿弃笔从农的,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中东部城市的巨大发展空间吸引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大家都满腔热血,渴望为自己、为祖国创建一份功业。但是在陕西农村这样较偏远的地区,想走出去是不容易的,何况还有贫困的家庭和一家老小亟需照料,作为哥哥的孙少安就毅然决然将走出去的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无怨无悔地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干得无怨无悔,没有一滴犹豫悔恨的汗水,他也渐渐在劳动中爱上了这一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但他的雄心壮志并没有歇息,而是同他种出来的粮食一样,一同拿来供养他的弟弟妹妹。

而作为寒门学子的孙少平,他时时刻刻不敢忘记哥哥为了让自己能够念书而付出了什么——尽管大哥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正因如此,他不畏艰难和贫困,力争要在新世界坚固的堡垒上撞开一道口子,他沮丧的不是生活的艰苦,不是“非洲馍”的难以下咽,而是他甚至没有办法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喝一口青菜汤——他不能获得和同学们一样的待遇,他不能获得别人对他的尊重,这才是令他最泄气的事情。他很清晰地认识到他和别人的差距——这再也不是以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了,新时代要的是知识分子,你的知识水平越高,人们越尊敬你!这是刚出社会,并且经历了一系列挫折磨难的孙少平的感悟。但是他立马调整自己的状态,他努力寻找自己出身的合理性,“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他在寄给妹妹的心中这样写道,在劝解妹妹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自我鼓励。

“在他高中毕业回双水村当教师之后,不满于双水村的生活,不满于父兄那种为觅食而战的生存状态,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男子汉一样的生活,希望走自己的路,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开创自己的新生活。无论是无论是心酸、苦难、光荣或者是屈辱,都亲自去遭遇、去承受、去创造。因此,他想自己做出一点事业来,想去更为广阔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外面的世界经过一番磨炼的孙少平,不再如以前一样崇拜、敬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兄,他不满于父兄那种生存状态,像走自己的路,过一种与之不同的生活,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矛盾冲突在一对父子和兄弟中展开,这种矛盾冲突是具有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的双重性质的,更能引发读者的深思。

总而言之,无论孙少安、孙少平,还是贺秀莲,抑或田福堂,这一个个小人物,他们所展现的,所代表的,是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大生活,《平凡的世界》不但是一段家族史,还是一段社会史,为我们所描绘的,是路遥每时每刻都经历着的那个时代。

二、精神之光永不熄灭

文字可以消磨,纸页可以腐朽,但是蕴涵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价值观和

精神之光是不会熄灭的。

(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不管是在土地上的孙少安,还是在学校里的孙少平,他们兄弟两身上都具有一股不不息不灭的前进毅力和不为磨难的吃苦精神。在他们面前,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物质困难还是精神困难,在陕北汉子钢铁般的身躯和意志面前,再多的困难都不值一提。甚至包括陕西农村的其他人,如典型的老农民形象孙玉厚、农村朴实妇女贺秀莲……吃苦耐劳是世世代代贫苦农民的代名词,而主角孙少平更是被称为《平凡的世界》中的精神斗士,他将陕北人民的吃苦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知识拓宽了他的眼界,使他比他的父亲、他的哥哥,以及其他的陕北农民想必,有了更高远的目标和更有价值的追求。正是他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吸引着许许多多的读者去阅读、去欣赏,去汲取力量,这种精神之光,无论经历多少个时代,都能令人浑身一震,令人精神一新,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重要到足以关乎一族兴亡,这也正是我国不惜力气进行精神建设的原因。

(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价值观

陕西农村年青一代普遍具有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价值观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孙少安和孙少平自不必说,少安为了弟弟继续念书才缀学务农,如果家庭条件能够支持,少安未必不能像弟弟一样雄心壮志。

连孙兰香和田晓霞是求知女青年的代表,她们一个在学业上孜孜不倦,一个在事业上全力以赴。作为一个理科女,兰香要为自己的科学梦想而努力,衣着朴素,不讲究吃喝,在哥哥的帮助和鼓励中奋发向上。晓霞凭着自己的努力成功成了省报记者。

偏僻的农村,贫乏的生活,并不能限制他们的想象和壮志,他们用志向,有毅力,敢吃苦,只要生活给他们一丝希望,他们就能紧紧抓住;他们不惧不畏,虽出身微寒,却敢于立下大志,并为努力奋斗。

正是这种勇于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价值观最为难能可贵,使这一群在双水村的泥沟沟里挣扎得满身泥泞不但不可笑,使人觉得无比可爱,无比可敬。

三、结语

《平凡的世界》堂堂三部鸿篇巨制,是路遥先生的血与泪铸成的,多少次他有过懈怠,多少次缀笔凝思,是什么驱动路遥先生坚持下去,为我们留下这部巨著,这其中的原因,关乎他,关乎陕北农民,关乎那个时代,以及路遥先生翘首以盼,却无缘接触的我们今天的社会。

[1]刘继彦.从《平凡的世界》领悟不平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4-10(007).

[2]张文哲.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创作史诗性追求的得失[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1):68~72.

[3]张蒙晰.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的三种情怀[J].南方农机,2018,49(03):35,43.

[4]郭昂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读路遥《平凡的世界》[J].文学教育(上),2018(02):50~51.

[5]汪西东.永恒的时代价值——解读路遥《平凡的世界》[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9(01):89~93.

猜你喜欢
孙少安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孙少安的承袭与超越
《平凡的世界》与崇高美
《平凡的世界》与崇高美
《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比较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成长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