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暴力》中的暴力叙事

2018-11-14 06:07张宝玉赵亚力
电影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典狱长阿曼暴力行为

张宝玉 赵亚力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暴力既是现实社会中的常见行为,与人类先天的基因与攻击天性有关,又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表现对象。因为“人类的好斗性是一种真正的无意识的本能。这种好斗性,也即侵犯性,有其自身的释放机制,同性欲及其他人类本能一样,会引起特殊的、极其强烈的快感”。这种本能与其释放引发的快感对于电影的创作者和接受者来说是共有的。而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库布里克的《发条橙》(1971)、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2001)等,则会将暴力上升到哲理层面,使电影中暴力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小蒂莫西·伍德沃德执导的《美国暴力》(

American

Violence

,2017)同样是一部充分运用了暴力叙事,对暴力进行思考的电影。在电影中,暴力绝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商业化的消费趣味的存在,而是观众对现行法律制度乃至人类存在方式进行思考的入口。

一、暴力类型

在《美国暴力》中,暴力的类型是多样化的,主人公及其周围人进行的殴打、枪杀、强奸等恶性侵犯行为,构成了电影的主要暴力叙事内容。

(一)人身伤害

人身伤害尽管并不一定导致受害者丧命,但是也具有恶劣的社会影响,并且相较于谋杀更容易因冲动而发生。在电影中,人身伤害往往是暴力欲望得到宣泄的结果。在《美国暴力》中,主人公杰克逊·谢伊在少年时由母亲抚养长大,而经济状况的窘迫使得母子俩不得不依附于舅舅生活。晚上,舅舅每每以借口支走母亲,对谢伊实施猥亵,谢伊在恐惧中对神父告解时泄露了此事,母亲对此只能忍气吞声,并最终在神父上门拜访后因精神压力过大,酗酒而死。在谢伊长大后,舅舅猥亵的对象变成了女朋友的幼子。一次,在谢伊看到舅舅和小男孩追逐玩闹的画面时,幼年的痛苦回忆和母亲的自杀燃起了谢伊的怒火,他拿起身边的棒球棒打伤了舅舅,即使舅舅满脸是血地恳求谢伊也未停手。最终谢伊被送进看守所,但很快就因为是初犯而得到保释。在这次人身伤害中,谢伊第一次成为暴力主体,而舅舅则成为他第一个施暴的对象。而这一次暴力行为也开启了谢伊后续的犯罪行径。他在这次和舅舅的冲突之中感受到了法律的无力,由于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谢伊在原始冲动支配下的暴力行为并没有得到遏制。电影也暗示了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可能延续下去的,和舅舅一起玩耍的小男孩就观看了谢伊的暴虐举动,他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暴力主体是未可知的。

(二)谋杀

谢伊成年后,由于曾经将舅舅打进医院的幼稚行为,谢伊游走于社会的边缘,最终成为一个和马提搭档的大盗,他们将盗窃的目标对准了偷税漏税的医生、律师等人士。然而在一次行窃后,由于他们行窃的对象是某黑社会老大,对谢伊来说有着“导师”意义的马提被黑社会老大带人虐杀,以和其身后的耶稣像近似的姿势流血而死。谢伊在回家看到马提惨不忍睹的尸体后决定为其复仇,于是在经过调查后,谢伊孤身一人潜入仇家巢穴,以同样的方式杀死了黑社会老大。这一次暴力行为显然比之前谢伊的殴打、行窃等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和摧毁力。谢伊也由此形成了自己将生活在杀人或被杀这种人生中的心理预设。而在谢伊长期的行窃和策划仇杀的过程中,美国警方始终是缺席的,电影在此给出了谢伊暴力行为的背景,即社会秩序处于一种半解体的状态中。

(三)强奸

《美国暴力》中运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表现强奸这一暴力犯罪事实,并由此揭开了谢伊后续行为的心理因式。在传统暴力叙事中,承受强奸的往往是女性,然而在《美国暴力》中,谢伊却因为锒铛入狱而在洗澡的时候成为比自己更为强壮的狱友强奸的对象。电影在此充分运用了感官叙事,以特写表现谢伊痛苦的表情,并给观众展现了地面上的血水,这些都刺激着观众的视觉体验。观众由此能得到一个信息:谢伊在肉体和精神上被这次强奸重重伤害了,这是他又一次被暴力吞噬的经历。更为可怕的是,这一次强奸显然是典狱长授意进行的,不会是最后一次,因此监狱此时对谢伊来说无疑就是人间炼狱。

多种暴力构成了电影的叙事主线,也使得谢伊这一人物作为暴力的承受者和施加者,形象逐渐丰满,观众得以在令人窒息的重重暴力行为中看见谢伊惨烈、绝望、乖谬无常的命运,以及他的坚强意志。

二、暴力叙事策略

暴力叙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暴力赋予某种“意义”的过程,而非单纯地对暴力进行罗列,也非只有叫嚣式的伦理批判或合理化。

(一)叙事逻辑:因果线性

在《美国暴力》中,电影以一种线性叙事的方式为观众展现了主人公身上发生的诸般暴力行为之间鲜明的先后关系和因果关系。谢伊对舅舅的殴打使得他没有正确的法制意识,于是很快和马提结为一伙,两人将搜黄页寻找作案对象的过程视为娱乐,将盗窃比作得到圣诞礼物,因为在打开保险箱之前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的感觉是和拆开圣诞礼物一样的。多次作案导致黑社会对马提的谋杀,而失去马提则导致谢伊与奥利维亚结识并相爱,加入另一伙以诈骗、抢银行等为生的黑社会中。抢银行过程中发生的火并导致谢伊被捕,而在监狱中被典狱长选为帮自己犯罪的对象,这使谢伊招致强奸。出于对强奸的恐惧,谢伊不得不为典狱长铤而走险,这导致奥利维亚身亡,于是谢伊又去虐杀了典狱长。观众不难看到,谢伊与暴力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被动的,他的人生在暴力中一发不可收拾地滑向深渊,最后以政府的注射死刑这一暴力作为终点。

(二)叙事框架:悬疑的设定与解答

《美国暴力》与另一部同样对国家暴力(死刑)有所思考的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

The

life

of

David

Gale

,2003)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叙事框架,都是一位女性在其他人的委托或通知下,接触一位即将被处以死刑的囚犯,观众追随着这名女性的视角,逐渐了解到死囚曲折的一生及其被判处死刑的原因,最终对囚犯产生一定的同情之心,对社会或体制进行思索,并且在这一次两个陌生人的近距离凝视中,女性都扮演了试图阻止死刑、挽救对方的角色。而这种营救最终都宣告失败。电影中最大的悬疑便是死刑是否最终执行。在两部电影的结尾都出现了双视点交错的叙事,谢伊在牧师的祷告声中在监狱里被注射三针药物,并在幻觉中看见奥利维亚的场景和拿着文件奔走,一心想送他最后一程的阿曼达之间不断切换,最终给出了悬念的答案:并没有所谓的“最后一秒营救”,谢伊还是走向了死亡。但是和《大卫·戈尔的一生》一样,这次死刑的执行并不完全是惩恶扬善主流价值观的体现,由于观众对主人公的共情,甚至会觉得它并不完全符合伦理道德的轨道。

(三)叙事套路:复仇模式的运用

复仇模式是暴力叙事中的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仇恨本身就是可以支配人物情绪的,复仇行为更是包含了某种道德意味,正如电影中地方助理检察官本·伍德提出的“以眼还眼”思维是受到人们认可的,因此主创往往使用这一策略实现“叙述的同情”。在《美国暴力》的一开始,观众就看到了一位白发老人被杀,并且杀人者对他捅了数十刀。而在后来的叙述中,观众才知道这位看似可怜的老人正是典狱长,他不仅指使囚犯欺凌谢伊,还让手下的警察枪杀谢伊和女友奥利维亚,谢伊在奥利维亚死后痛不欲生,手刃了典狱长。除此之外,谢伊之前还实施了一次为马提的复仇和对自己舅舅的复仇。在这种叙事中,由于主人公自身受到的伤害或亲友的死发生在先,观众能理解谢伊强烈的复仇情绪为何被唤起,谢伊后来的暴力行径也就使观众倍加同情和为之感愤。

三、暴力叙事价值向度

对暴力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或者戏谑化、狂欢化的“无主题”式的指向,是暴力叙事的三种基本价值向度。在《美国暴力》中,电影并没有以具体的名义(如弱者)对暴力进行正当化或单纯的批判,谢伊有罪无可赦的一面,也有情有可原的一面,他和他的暴力行为是社会的产物,畸形的社会才是电影反省的对象,这也正是《美国暴力》的深度所在。

在电影中,暴力被紧密地与权力结合在一起。人类文明史又被认为是一部血腥无比的暴力史。现代人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现代社会无疑是趋向文明化的,但是正如福柯所指出的,权力是无处不在的,而伴随权力产生的暴力也成为笼罩于几乎每一个人头上的阴影,“暴力在许多时候是权力的有形的显示”。因此,现代社会的暴力并不会随着文明化而得到消弭。任何人无论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如高高在上的典狱长和已经走投无路的谢伊,他们在一个并不公正的社会体制内都有可能面临突如其来的暴力的威胁。典狱长试图用自己的权力使暴力合法化,他授予了谢伊狙击毒品交易者的权力,并许诺将使谢伊从此以合法身份过上普通人的平静生活。然而这种“合法化”是彻底失败的,在法理上,谢伊和奥利维亚作为戴罪之身都不认同典狱长的做法,在结果上,谢伊和典狱长双方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暴力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实施或停止,如电影中的注射死刑以及阿曼达争取的州长特赦等,它被人们认为是合理的。但电影直指法律的公正性往往为权力所遮蔽。典狱长的执法犯法便是例证。类似典狱长这样的其他施法者垄断着国家暴力,他们制造了扭曲、不公的社会制度。这一点《美国暴力》尽管无法给出明确的解决方式,但是电影以阿曼达这一作为旁观者的人物,从她的个人转变提出了教育在上述社会症结中的意义。

在《美国暴力》中,阿曼达的前后两次授课形成了叙事上的呼应。在第一次授课中,阿曼达对于学生有着这样一种暗示,即死刑是应该得到保留的,学生们有必要在日后办案时用尽一切办法挖掘动机和线索以惩罚犯罪嫌疑人。阿曼达举了一个例子,即一个差3个月满18岁的杀人犯因为未成年而在坐牢5年后就得到了假释,但在出狱没多久警方就很快在他的车上发现了他杀死一个小女孩的证据。阿曼达希望学生能够在她举的例子中得到一种思索,即如果这名杀人犯在第一次作案时就得到更为严重的惩罚,那么他第二次犯罪的受害者也就很有可能逃过一劫。作为老师,在美国主流社会普遍支持保守使用死刑的情况下,阿曼达有义务教授学生不要以暴易暴的普世价值观,而是以人性、宽容的一面来思索问题。但是由于阿曼达的丈夫是被人谋杀而死的,从情感上来说,阿曼达又对复仇有着一定的期盼。两种矛盾的思维同时存在于她的心中。而在这次访谈结束以后,她主张“慎死”的思想终于战胜了以暴易暴的情感。尽管她无法在法律的层面上挽回谢伊的性命,但是她可以在课堂上大胆表达她对于目前得州刑法制度的反感,可以对地方助理检察官说出自己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思考。尽管阿曼达本人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但是她作为一个教育者,她的转变却是有深远意义的。

《美国暴力》中充斥着多种暴力行径,如枪战、刀割等内容都被大力渲染。但是,在《美国暴力》中,主创并没有让暴力制造“愉悦”的功能压倒了暴力对“判断”的启发意义。在电影文本中,主人公谢伊的命运和性格走向是与社会症结密不可分的,电影的暴力叙事与其说是在发掘暴力,不如说是期待对暴力的“净化”,这正是暴力叙事所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与道德意义。

猜你喜欢
典狱长阿曼暴力行为
复活(十四)
肖申克的救赎
长颈鹿
阿曼的糖果罐
English Clause Syntax
请相信狗的善良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阿曼达:一个战地女记者的以德报怨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