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画”的交融
——儒道思想在中国传统美术领域的体现

2018-11-14 11:16祝明惠余方舟
戏剧之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儒道石涛儒家思想

祝明惠,余方舟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一、儒道思想与中国美术概述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与哲学同属精神文化范畴,两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儒、道两种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精神支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并赋予了绘画独特的内涵。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随着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阶级推广,儒家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深远影响了绘画和美术理论为社会服务的功用。而道家一直秉承并追求着人精神上的超脱和解放,以至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高度,尤其影响了南宗文人画。可以说,儒道两家不同的思想理论使中国美术的表现形式各有偏重,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段。

二、儒家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具体表述

儒家提倡的“仁”“礼”观念体现了统治阶级对绘画功能方面的要求,导致绘画社会功能的改变。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这种观点几乎统治了中国绘画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领域几千年。在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也贯穿着儒家思想,文章开篇序言就引用儒家“依仁游艺”的思想,强调绘画在本质上是弘扬儒家理论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宣扬道德,有资教化的艺术工具。

这种绘画“成教化”的观点除了体现在历代重要的画论中,还更明显地体现在早期人物画之中,以弘扬古圣先贤、孝子烈女等伦理观点为主。早在东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宁城幕府壁画中就出现了为父报仇、孔子讲学等大量的或宣扬伦理,或直接赞颂儒教的绘画作品;在武氏石祠的第二、三、四层中,也分别雕刻了传说中的始祖和历代帝王、孝子故事、义士故事等题材的作品。这种有明显指向和功利意味的绘画在魏晋时期随着绘画技术和水平的显著提高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描绘宫廷女性的不同生活片段及节义行为,体现封建社会中社会主流的儒家思想对女德的要求。

在美学观点方面,儒家另一重要观点就是“中和”,即引导绘画向中庸、和谐的方向发展。“中和”的审美趣味不仅仅与绘画艺术中的辩证法相联系,而且直接影响了绘画艺术中对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评价,“和谐”也成为中国艺术家几千年来的艺术追求和文艺批评的重要标准。①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具体表述

道家从人的本心出发。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出世”的观点,主张天人合一,标榜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人的精神境界。南朝佛学家、美学家宗炳也吸收道家思想,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艺术理论。

道家的自然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人山水、花鸟画的发展。自魏晋以来中国文人画家十分推崇道家思想,以半隐半游的方式寄情山水,发出了山水画的先声。在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从老子的“大象无形”和庄子的“有成与亏”理论中吸收借鉴了“不用色而全色”的艺术思想,提出了“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②的文人画思想。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认为色彩非实物本质而是炫人眼目的表象,水墨虽没有五色更能体现“随类赋彩”的观点,但实乃至极之色,可在皴擦渲染之中表现出客观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性情,使画面到达“气韵生动”这一更高级的境界。

在人物画方面,画家不再以道德为主,而是注重传达人物的气韵和精神。写意成为中国文人绘画的本质,中国古代绘画趋同于道家美学观念,更重笔墨和意趣。③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谢赫在《画品》中把“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放在绘画中最重要的位置,都是说绘画以传递人物的精神和内在为上。如清代画家陈洪绶的白描人物绘画,人物面容高古、性格鲜明,较人物外貌更推崇真情实感,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道家“道生万物”的文化思想还对石涛的“一画论”有重要影响。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一画”是绘画的中心,“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立于一画。“一画”的涵义有四层:第一,指宇宙生成(万物)的根本法则;第二,指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法则;第三,指审美创造的根本法则;第四,指绘画造型的根本法则。④这种充斥着道学的绘画思想在石涛本人的写意绘画中可见一斑。

注释:

①周姗.儒、道、释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影响的异同[J].美与时代(中),2016(5):134-135.

②王维.山水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③张希.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观及其渊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儒道思想在当代的现实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 ,2017(3):42-44.

④范建洲.石涛绘画美学对儒道禅继承与发展[J].北方文学 (下旬 ),2011(1):82-83.

猜你喜欢
儒道石涛儒家思想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儒家思想与书法
“老孔同源”与儒道互通——宋翔凤解《老子》思想的文化审视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苍松秋色》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贾政性格中的儒道互补
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