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豪情润湖山
——金庸与杭州

2018-11-14 03:08孙跃
杭州 2018年41期
关键词:金庸西湖杭州

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苍凉豪放的旋律,回荡在柔美的西湖上空,人们想起了大侠金庸与杭州的缘分。在他的江湖世界里,杭州是一片重要的水泊山林。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出身于浙江海宁袁花镇的一个名门望族。他家的宅子有五进之深,祠堂上挂着康熙皇帝写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良镛青少年时,来到杭州读中学,先就读于浙江省立联合初级中学,是现在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在读初三时,与同学合编了一本《给投考初中者》,这是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也是查良镛出版的第一本书。查良镛还积极向《东南日报》等报纸投稿。1941年9月4日,他在《东南日报》发表了《一事能狂便少年》的文章。12月7日,他的《人比黄花瘦——读李清照词偶感》见诸《东南日报》报端。1942年9月,《东南日报》分五篇连载了他的《千人中之一人》。文学少年在杭州初露锋芒,引起了报社副总编的注意,将其推荐给总编辑。

初中毕业后,查良镛考入浙江省立联合高级中学,就是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两年后,他因撰文讽刺学校训导主任,被迫离开了学校,转到衢州中学学习。在杭州这个离家乡不远的古城里,查良镛见到了西湖山水和古老街巷,吮吸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

1946年11月,22岁的查良镛从海宁来到杭州,进入《东南日报》,担任“记者兼收英文广播”,这是他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他负责收听外国电台的英语广播,并将一些重要的新闻内容翻译出来,供报社刊用。浙江省档案馆至今保存着查良镛与《东南日报》社签的“东南日报社职工保证书”。

查良镛的第一段爱情也产生于杭州。

抗战胜利后不久,上海的杜宗光用“八根大条”在杭州“顶”下一栋政府官员的房子,一家人常来杭州居住。杭州的《东南日报》,有一个“咪咪博士答客问”的专栏,文字精妙,风趣逗人。负责“咪咪博士”栏目的就是查良镛。

一天,栏目答问:“购买鸭子需要什么特征才会好吃?”咪咪博士回答:“一定要颈部坚挺结实,可示鲜活,毛羽丰盛浓密,必定肥瘦均匀。”杜宗光的儿子杜冶秋写了张便条寄去:“你说鸭子的羽毛一定要丰盛浓密才好吃,那么请问,南京板鸭一根毛都没有,怎么那么好吃?”

几天后,杜冶秋收到查良镛的来信,说“你一定是个有趣的孩子,很想和你见面交谈。”杜冶秋回信:“天天有空,欢迎光临。”查良镛回信:“礼拜天上门造访。”

即将开学,杜宗光从上海来接杜冶秋回上海,得知此事很恼火。礼拜天下午,查良镛刚座下,杜宗光就检讨小孩子不懂事,胡乱写信。查良镛连忙说:“没关系,提的问题很有意思。”这时,杜冶秋的姐姐杜冶芬很有礼貌地端上一杯浓茶,她的清秀文雅引起了查良镛的注意。次日,查良镛再次登门,送上戏票,约杜家人去看郭沫若的《孔雀胆》。

看戏那天,查良镛给杜家人送上最时髦的饮料“可口可乐”。此后,情窦初开的查良镛便成了杜家的常客。

1947年10月6日,工作不到一年的查良镛,产生了当外交官的想法,向《东南日报》提出辞呈,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国际法。

后来,查良镛考入上海《大公报》。这时,他和杜冶芬已经相恋。1948年3月,《大公报》要派查良镛到香港工作,他写信到杭州征求杜冶芬的意见,她答复:“短期可以,时间长了不行。”后来报馆同意他只去半年。3月27日,杜冶芬送查良镛到上海,又送他上了去香港的飞机。

1948年秋天,查良镛从香港回来,向杜宗光提出要和杜冶芬结婚,杜家人感到突然,父母掌上明珠的杜冶芬还未满18岁,舍不得她远嫁他乡。可他俩主意已定,父母最终只好同意。10月,他们举行了婚礼。

婚后,查良镛办理去香港的手续,查良镛的父亲查树勋接杜冶芬去海宁,还邀请她的兄弟同往。船到袁花镇,杜冶芬老远便看到查氏宗族的深宅大院。此时查家已远不如前,查树勋自己也挑柴锄地,在杜家人眼里是一位谦和质朴的长者。

杜冶芬随查良镛去了香港,住在摩理臣山道。后来,杜冶芬从香港回来,就再也没有去香港。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1952年,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副刊编辑,创作了《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查良镛等人在香港创办《明报》。1955年,查良镛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问世,引起强烈反响。他将名字最后一个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在杭州的经历,使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美丽的西湖,深深地印在了金庸的脑海里,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经常会想到杭州,把杭州作为他文学创作的富矿,作为他笔下江湖人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在金庸的江湖世界里,时常会出现杭州和家乡海宁的景物。

《书剑恩仇录》里,有对钱塘江大潮气势的精彩描写,有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与乾隆皇帝在杭州相会,到西湖赏月;《射雕英雄传》的故事从钱塘江边的牛家村展开,还描绘了杭州凤凰山上南宋皇城的宫殿;《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与张翠山在西湖边相遇,武当七侠之一俞岱岩的眼前出现了奔涌的钱塘江大潮;《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被关在西湖湖底,令狐冲被困西湖湖底后,学会了吸星大法……

随着一本本武侠小说的出版,金庸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与杭州的联系也越来越多。1994年,金庸被杭州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96年成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1997年参加了浙江大学百年校庆。

1993年“金庸图书馆”建成后,金庸想在杭州建一处书舍,供藏书、写作和文人雅集之用,他出资1400万元建设的书舍,在灵隐路“九里云松”起点处开建。1996年6月“云松书舍”建成,金庸觉得建得太大、太美了,不应由他一人独享,决定将云松书舍及里面的藏书捐赠给杭州市政府。书舍内挂着一副金庸写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由他所著14部书的名称首字连成的。

杭州有关部门为金庸没有入住过“云松书舍”而感到遗憾,2004年春天,专门安排金庸和夫人及朋友在此住了一个晚上。如今,大侠驾鹤远去,此处能否辟作“杭州金庸博物馆”或“金庸主题公园”呢?

金庸一生最喜爱杭州,有深深的杭州情节。他不仅在杭州读书、工作、恋爱过,还有亲戚住在杭州。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接见金庸后,金庸来到杭州,去妹妹查良璇家看望,这是妹夫曹时中和外甥曹昌谷第一次与他见面。此后,金庸到杭州,都会到妹妹家做客。

金庸曾想在杭州终老。1998年9月,金庸和夫人林乐怡经朋友推荐,来到杭州九溪玫瑰园参观,金庸看了这里的房子很满意,马上买了一幢别墅。金庸曾设想把一个房间作为客房,在此与浙江大学的教授聊天、聚餐、品茗,晚了可不必赶回家去,就在他家中下榻。他还邀请琼瑶和林青霞来看过这幢别墅。但因为他在香港生活久了,那里的医疗服务较方便,最终未能入住九溪玫瑰园。

金庸在杭州从事了许多文化活动,参与了浙江和杭州的教育和文化建设。1999年3月,经在香港工作过的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推荐,金庸出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任职8年。他的工作重点是中文、历史、哲学,组织了好几次国际国内会议,他喜欢给学生上课,与学生们在一起。2003年秋季,他还招了三位博士研究生。2004年9月,金庸向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写信,希望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一职。他说:“我之所以向潘校长递交辞呈,主要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2007年11月,不再担任人文学院院长的金庸,被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金庸在杭州留下了许多故事、足迹和墨迹,丰富了杭州的文化内涵。金庸喜欢吃杭州奎元馆的面条,多次光顾,尤其爱吃虾仁爆蟮面,还给奎元馆题词:“杭州奎元馆,面点天下冠”。1999年,杭州第四中学喜迎建校100周年,金庸欣然为学校题词:“树人垂百年,英才遍神州”。1999年4月8日,金庸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题词:“水温雅,人温雅,古今幽情一杯茶。”2001年10月21日,金庸在杭州参加西湖论剑·网络峰会。2003年7月,金庸在杭州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接受了《南方周末》等媒体记者的采访,谈他的小说、历史研究。2003年10月,上海文汇报发起的“金庸书友会”,在杭州杨公堤上开的“金庸茶馆”开张,金庸亲自题写匾额。2004年3月,金庸为淘宝成立一周年手书“宝可不淘,信不可弃”。2005年,金庸在杭州参观“金庸武侠小说龙泉宝剑展”,接受由浙江龙泉宝剑艺人精心打造的金庸笔下的宝剑。杭州重建雷峰塔时,金庸怀着人文遐想说:“重建的雷峰塔不要做门,可以让白娘子自由来往。”雷峰塔建成后,金庸兴致勃勃地登上新塔,眺望西湖风光。

2007年,经杭州市政府推荐,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议通过,金庸成为“杭州市荣誉市民”。

大侠已离开江湖,江湖上将永远流传他的传说。

猜你喜欢
金庸西湖杭州
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的财富江湖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