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的高校国际化发展新义

2018-11-14 15:15郭涟涟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长江丛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院系双一流一流

■郭涟涟/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17年初,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成为我国高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新目标。本文从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角度,论述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应蕴含的新义。高校国际化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驱动,以服务为导向,推进内涵式发展,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把人文交流与国际化紧密结合,做好综合改革和全局发展。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工作必须把握好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建设。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表明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正式启动。高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水平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早已形成共识。国际合作是确保大学功能发挥和提高效果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大学不可缺少的一项职能。《办法》中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这表明国际交流合作已经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大学几大职能并列,对“双一流”建设起重要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方向指引。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工作也必须把握好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建设。

一、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关键在党,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行改革。

二、核心目标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定性为8个字,那就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其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这一目标包含两部分,既要有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又要达到世界一流,引领世界高等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对这一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在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时既要树立自我主体意识,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避免全盘西化;又要清醒认识到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的差距,利用国际交流合作追赶国际先进的教育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增强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绝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绝不能总是想着“西天取经”,而忘记自己的“真经”。高等院校应处理好国际化与民族化,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在国际化的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保留自身的传统和特色,体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三、根本任务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必须牢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入推进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合作不能以牺牲思想政治教育为代价,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冲击。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时,高校应以能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科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标准,而不应简单地依附于国外高校,单纯以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和完全采用国外教学模式作为国际化程度的指标。

四、基本内涵和理念

国际化是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其内涵是多方位、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包含了办学理念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教学与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管理队伍和模式国际化、校园环境国际化、社会服务国际化等。笔者认为,新时代下高校国际化应遵循以下六大理念来推动“双一流”建设。

第一,坚持创新驱动,以服务为导向。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应以服务国家和地区战略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创新驱动需要。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要积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高校应针对国家的“互联网+”行动、大数据等战略,加大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随着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核电等新能源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山大学在中法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结合省内产业优势以及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教研经验,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共建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引入法国在核能方面的人才培养经验、科研实力和产业资源,致力于培养国际一流的核电及相关产业的高级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快速发展的涉核产业。

第二,坚持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指出,教育对外开放,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高校国际化应转变思路,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坚持以我为主,兼容并蓄,共进共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提质增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已进入提升质量、内涵建设的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发展中的新课题,担负着服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等多重使命和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修订正当其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留学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涉外办学水平;加强高端引领,提升我国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前沿和薄弱学科建设,借鉴世界名校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通过支持高等学校参与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促进高校科技国际协同创新。

第三,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高校国际化应重视顶层设计,站在全球的高度,结合国情和校情,制定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国际化战略,并以此来指导学校国际化相关工作的开展。2016年,基于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所处宏观环境及学校自身发展阶段的深刻分析,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全球战略描述了清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确定了三大中心任务和和九大战略方向,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坚定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道路。在做好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高校应切实推进院系国际化。国际化的实施最终要落实于院系,国际化工作的开展不能脱离院系的学科发展特点和需要。大学国际化如果过于强调集中管理和权威管理,院系自主权不足,将难以顾及不同院系、学科之间的差异,制约了院系因地制宜的国际化探索,抑制了院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产生高质量的国际化项目。

第四,坚持把人文交流与国际化紧密结合,坚持文化引领和品牌建设。《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要丰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内涵和领域,打造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高校要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出发,发挥优势,把人文交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深化中外留学与合作办学,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在人文交流各领域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平台,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继苏世民书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国际化战略实举之后,清华大学携手美国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在美国建立全球创新学院,彰显了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自信,迈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第五,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高校国际化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国际化改革发展,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时应合法合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保障师生权益。国外高校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校,在洽谈国际合作项目时往往聘用专业的律师团队,对项目合作方的资质、项目实施成本和风险等进行详尽的调查和评估,并负责法律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尽可能地保护自身利益。我国高校应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注重事前预估和防范,避免师生利益和学校声誉受损。

第六,坚持综合改革和全局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校国际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与全校几乎每个职能部门、每个院系、每个人都相关。高校国际化项目,不仅涉及合作院系和学校国际处,还涉及学校的本科教务、研究生、科研、学工、财务等相关部门。只有跨越部门本位、院系本位,通力合作、协同推进,才能真正把高校国际化工作做实做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

猜你喜欢
院系双一流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提高院系办公室管理绩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