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受访者称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2018-11-14 02:07
时代邮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垃圾箱普及受访者

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不断提高。但“垃圾围城”现象还是频繁被曝出。在日常生活中,对分类标准的不了解和设施的不完善也阻碍着人们进行垃圾分类。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3%的受访者称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51.3%的受访者觉得注意分类投放垃圾的人变多了,73.1%的受访者称自己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标准。60.7%的受访者期待进一步普及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意义。

96.3%的受访者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都分类投放垃圾。我认为这是一个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事情。”山东省烟台市市民金明(化名)的家里几乎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每个垃圾桶内的主要垃圾不同。“比如,厨房的就是厨余垃圾,客厅卧室里的一般是杂物,瓶子和纸箱会整理后单独处理。”金明说,现在机场等地会把垃圾分得很细,比起以前有很大改善。

调查显示,96.3%的受访者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其中,21.2%的受访者每次都会,49.3%的受访者经常会,25.8%的受访者偶尔会。与一年前相比,51.3%的受访者觉得注意分类投放垃圾的人变多了,43.8%的受访者觉得没变化,4.9%的受访者觉得变少了。

调查显示,78.2%的受访者居住地附近有分类垃圾箱,21.8%的受访者居住地附近没有。29.0%的受访者觉得身边的分类垃圾箱使用效果好,57.1%的受访者觉得效果一般,13.9%的受访者觉得效果不好。

金明对记者说,有些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做得很好,每个楼层的垃圾间都会有两个大的垃圾箱存放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也会有垃圾车来进行分类回收。不过,他所住的小区缺乏垃圾分类设施,“垃圾分类打包好,最后往往还得扔在一个大垃圾箱里,垃圾回收站也经常把所有的垃圾一起回收。”

60.7%的受访者建议普及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意义

调查中,73.1%的受访者称自己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标准,24.9%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2.0%的受访者坦言不了解。

人们不分类投放垃圾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51.3%的受访者认为是人们不知道如何分类,49.2%的受访者认为是不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42.2%的受访者归因于设施不全、无法分类,40.2%的受访者归因于缺乏环保意识,38.7%的受访者觉得有些垃圾箱设计不科学,35.4%的受访者觉得麻烦,30.8%的受访者认为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低、工作不到位,27.6%的受访者认为垃圾清理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不够,22.6%的受访者觉得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缺乏约束性、惩罚性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朱芬芬表示,现在关注垃圾分类的人显然多了。但是垃圾分类的系统性建设还不到位,后端分类回收处理没建立好,前端个人的分类参与也就不太现实。

60.7%的受访者建议普及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意义

关于如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调查中,60.7%的受访者建议普及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意义,53.8%的受访者建议配备分类标志清晰的垃圾箱,49.8%的受访者建议对垃圾清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36.6%的受访者建议媒体多进行相关宣传,25.3%的受访者建议处罚不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

金明希望,环保部门能够在社区配备更多的分类垃圾箱,以实现家庭生活垃圾真正的分类回收。“提高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主要还是应该从教育方面着手,普及垃圾分类常识,让大家更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比如以小区、村庄为单位进行宣传教育,或者组织志愿者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垃圾箱上可以写清具体哪些物品可以扔在这里。此外,教育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居民,也要包括工作人员。很多地区负责垃圾回收的工作人员自身环保意识就不强。”

猜你喜欢
垃圾箱普及受访者
洗扫车垃圾箱体及过滤装置优化研究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垃圾箱的变化
基于PLC的自动降解垃圾箱压缩粉碎模块的设计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智能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