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讲述的爱情

2018-11-14 09:00
北广人物 2018年40期
关键词:壶里顾景舟鹧鸪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其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是真正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顾景舟,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一制紫砂壶工匠家庭。少时,曾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18岁,承祖业,先随祖母邵氏制坯,复师从家中聘的一制壶师研习壶艺,因其文学功底深厚,眼界自非普通制壶艺人可比,方出手,便不同凡响。

20岁时,顾景舟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仿作古陶,所仿清陈鸣远款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竟被作为陈氏的传器,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收藏。几十年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鉴定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作品。这一时期,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可以说是其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每遇历代名家作品,他都会反复揣摩,终于得窥堂奥,渐成一代壶艺名家、大家。

顾景舟的一把壶,曾被拍到数千万元天价。他一生追求完美。他曾走完上海的一条街,也买不到一件汗衫,因为在他看来,那些汗衫不是对角线不直,就是对角不整齐;家中用的竹筷,他都要把它们打磨得像玉一样温润;去澡堂洗澡,他也要第一个下水,洗头汤……当然,对于他钻研了一辈子的紫砂壶,就更是一丝一毫都不愿意将就!

那么,对于爱情呢?顾景舟也有“洁癖”,挑剔得近乎苛刻。他曾经拒绝过一位美女,据说就是因为她的脚不好看,夏天露脚,会有些尴尬,他对美感就是如此在乎。

可是,造化弄人,上帝偏偏跟什么都追求完美的他,川了一个玩笑……

23岁那年,顾景舟不幸染上了天花。他的祖母日夜焚香祈祷,总算老天开眼,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的病得以痊愈,但脸上从此留下了疤痕,这对原本长相十分清秀俊朗的他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打击。

长期以来,在顾景舟心中,他要选的对象,必须得是面目清秀,身材修长,文静温柔,贤惠达理的女子。正因他有这样高的要求,是以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恋人。可是现在,他自己脸上也有了疤痕,那一些高要求,就显得有些不现实了。但是顾景舟还是不愿意放低他的择偶要求,但也只有把自己向往的美丽爱情,深藏心中,等待佳人的出现,撤下玫瑰的种子。

这一等就是20多年。顾景舟已经年近知天命之年了,还一直是单身一人。

组织上(1955年1月,他响应政府号召,担任了新组建的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生产工场技术指导。1959年,他被任命为宜兴紫砂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兼技术股副股长)不忍心顾景舟一辈子就这样形单影只,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这位姑娘名叫徐义宝,比他小11岁。她虽然没有他想的那么美丽动人,但她那温文尔雅的气质还是深深地吸引了他。

徐义宝早就听说过顾景舟对伴侣的挑剔,对于组织向她提出,希望她能和他结婚的意见时,她是心怀忐忑的。其实,她早就悄悄地观赏过他的那些壶,每一件都是那样的完美无瑕。她一直在想,这得是一个有着什么样的内心的人,才能抟出这样风华绝代的壶?她渴望走进他的内心,虽然她明白自己与他的要求相去甚远,需要踮起脚尖才能捕捉到他那干净明亮的眼神。但她就是想照顾他,陪伴在他的身边,感受他的气息。她想,自己也许还不如他手中的一把壶,让他上心,但是,她还是想要尽量地靠近他。

谢天谢地,也许是她静雅的气质吸引了他,也许是他不愿意违背组织的安排,又或许,是他孤独得太久。他娶了她,她成了顾景舟的夫人。

徐义宝勤劳朴实、贤惠能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顾景舟,但又不敢与他过于亲近,生怕打扰到他。他抟壶,她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适时地递上工具。顾景舟做一把壶,需要使用120件工具,那些工具装满了10个抽屉。她悄悄地了解它们的用途,尽景不要混淆。

白天,他静心制壶;晚上,在灯下写毛笔字、读古书,她从不打扰他,只是偶尔把茶递上。他养金鱼、种荷花、喂画眉,骨子里带有一种不识人间烟火味的孤傲、清高、超凡脱俗。他不仪吃素,穿素,心也是素的,对她似乎也是素得让她觉得自己仿佛不存在,没有绚烂的情话,更没有海誓山盟。不过,她也不恼,相反,她还觉得这才是他。金鱼、荷花、画眉鸟,她都替他精心地侍养着。他的衣服要浆洗得特别干净,家中必须一尘不染,素食的口味也要做得恰到好处。她都知道、都理解、都满足。她就像一朵野菊,开在他的身边,映衬着他的孤傲、清高、超凡脱俗。

光阴荏苒,她觉得满足,虽然他更多的心思都在壶上。她希望就这样天长地久。可是,恶疾却缠上了她。才50多岁,她患了癌,不能再照顾他了。

她本以为他会嫌弃她,因为他对她总是冷冷的。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是如此在乎她,他的感情是隐身在心底里的,别人看不到,但他自己却能感觉到,并且无比珍惜。

他照顾她、担心她,带她去上海看病。一位叫周圣希的朋友帮他联系住宿和治病的医院,还有一位朋友每天给她送饭莱。他守在她身边,看着她一点一点地枯萎下去,心疼,不知所措。再想到朋友们这样帮着他照顾她,他无比感激。

于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痛苦、担心,也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感谢,他坐下来抟壶,把对妻子的爱一点一点地抟进壶里。自从他娶了她,他便认定她是自己此生唯一的爱人。如同对紫砂的专一,他对她也是专一的。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从一而终,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只有他自己明白,20年来,他不露声色,但是,他爱得十分认真。

慢慢地,在照顾病床上的她的同时,他做了5把壶:3把“小供舂”,两把“鹧鸪提梁”。

小供春,源于明朝嘉靖正德年间的龚春,他跟寺庙里的老僧学制壶,16岁制出了“供春壶”。顾景舟做“小供舂”,他想说,他对她的爱还正年轻,他们相守还不到20年。还有“鹏鸪提粱”壶,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三柱高提粱,側看如一只飞翔的鹧鸪鸟。鹏鸪,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悲情之鸟,因为其叫声听来像“行不得,哥哥”。苏轼有“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的词句;张籍也写过“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泰观也写过“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他把自己对她的浓浓深情与不舍,费尽心力抟进了壶里。

有人说他一辈子没有成型的爱情,甚至她也以为是这样。可是,这5把壶却鲜明地印证着他的爱——他有成型的爱,而且是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年,她离开了他。但他为她做的壶至今还留驻在人间,受人迷恋,他的一把鹏鸪提梁壶,便拍得了1600万元的高价。壶里有他精湛的技艺,更有他们素淡却纯洁、深挚的爱。

据《现代家庭》

猜你喜欢
壶里顾景舟鹧鸪
《鹧鸪》一调与“舞《鹧鸪》”“打散”——声诗格调与元杂剧的收场演出
鹧鸪
寒夜
顾景舟制紫砂松鼠葡萄茶具9200万元成交
生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