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的扬剧之路

2018-11-15 01:21
剧影月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扬剧镇江市镇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扬剧艺术步入了改革开放后的又一个全盛发展期,一时间精品剧目、知名演员层出不穷,在苏中以及上海、安徽等地区有着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深受各地基层观众的喜爱。在周围浓郁扬剧氛围的熏陶下,当时的我虽然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中学生,但对扬剧、特别是金派艺术有着几近于痴迷般的喜爱。当得知扬剧金派艺术的发祥地——镇江市扬剧团面向扬州地区招收新一批学员时,我更是兴奋得几度从睡梦中惊醒。在与家人慎重商量之后,我最终和其余近千位同龄人一起走上了艰辛而难忘的报考之路。也许是自己确实具备一定的可塑性,也许是自己对于扬剧的虔诚打动了评委老师,我最终非常幸运地成为1992届江苏省戏剧学校镇江扬剧班的一位学员,也正式开启了至今已达26年的从艺之路。

进入戏校以后,我们的周围很快便多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她的经典唱段扬剧戏迷都耳熟能详;说陌生,则是因为对她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唱片或者磁带中。更令人惊喜的是,她将与我们镇扬班学员在省戏校朝夕相处三年,全职担任专业课的指导老师。她,便是金派创始人金运贵先生在解放以后最主要的舞台搭档、扬剧筱派艺术的创始人筱荣贵老师。有了筱老师的助阵,懵懵懂懂的我也对未来平添了更美好的期待。

扬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戏,生旦的组合、才子佳人的题材是它最主要的创作手法,也是最接地气的演艺方式。自从金先生受邀来到镇江以后,金筱组合就是扬剧舞台上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虽是舞台搭档,但金先生比筱老师年长数十载,有着更为丰厚的舞台经验。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筱老师不仅致力于积极探索旦角的声腔和舞台表演,也在金先生经年累月的言传身教中汲取着金派生角艺术的养分。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归纳总结,筱老师充分吸收了金先生的艺术精华,对金派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成功创设了自成一体的扬剧筱派艺术。因此,筱老师不仅受聘担任镇扬班的旦角声腔课程,也承担着折子戏小生组的唱腔教授工作。

虽已时隔多年,但筱老师的讲课方式、讲课内容,那惟妙惟肖的神态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清楚的记得,每逢讲授一个新的曲牌或者一段新的唱腔时,筱老师都会首先就授课的内容提出几个具体问题,然后给我们播放金先生演出的原版磁带,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听金先生的录音,然后再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展开提问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如果我们一时没有掌握或者正确领会,筱老师就会将每个音节、每个唱词一一分解,细致纠正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带领我们梳理把握金派艺术最为核心的声腔处理方式。寒来暑往的四季交替里,我们虽然时常练得满头是汗,也时常因为气候严寒而哆嗦,但能在扬剧金派艺术的百花园里幸福的徜徉着,我们依然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只觉得自己的求知欲被不断的释放和打开。日复一日的求学时光里,从气口的处理到曲牌的具体演唱、从咬字归音的灵活运用到金派名剧的据实排练,筱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让我们得到了质的飞跃,我们顺利完成了从门外汉到扬剧从业者的蜕变。期间,筱老师根据我的特点,具体指导排练了《借子》《二度梅》等经典折子戏以及《珍珠塔》《西厢记》《调女婿》里几个名段的演唱。

在戏校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除跟随筱老师学习唱腔以外,我们的身段表演课程还得到了昆曲老师的指导,这也让我们的综合艺术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最后的毕业汇报演出时,在筱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完成了扬剧《白蛇传》的演出,我在其中饰演了《游湖》和《成亲》两折里的许仙。

毕业前实习,我来到了梦寐已久的镇江市扬剧团,得到了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金先生的嫡传弟子姚恭林老师的倾囊相助,自己对于金派艺术、特别是实地一线演出的认知又有了一定的提升。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金派艺术的博大精深有着无尽的向往和各种美好的憧憬,也曾暗暗发誓一定要为金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奋斗终生。可理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毕业后,镇江市扬剧团便在改制中被整体划归新组建成镇江市艺术剧院,我们归为艺术剧院下属的戏剧队,工作重心也就此从扬剧变为了综艺歌舞和音乐剧。尽管扬剧演出不再是主业,但那颗为镇江艺术事业而献身的心不会摇摆。此后,为适应演出任务的转变,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先后学习了舞台主持、声乐和舞蹈等新内容,并长期担任各种综艺活动的主持和节目表演,综合艺术水准得到了同仁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悄然间自己已步入了不惑之年,也已在镇江这片沃土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回首改行以来的艺术生涯,我觉得艺术真的是没有界限的,各种艺术样式之间都存在着互联与互通。如果没有在戏校时打下的基础,自己也不能顺利的完成身份的转变,如果没有在戏校时的刻苦训练,自己也不能在话剧、小品、舞蹈等新的演出阵地找到创作的灵感。所以,现在的自己既真心感谢当年在戏校勤学苦练的自己,也感谢一直没有放弃艺术初心的自己。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特别是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古老的扬剧艺术也在镇江重获新生。镇江市艺术创作中心和镇江市艺术剧院相继创排了《花旦当家》《完节堂1937》《红船》等三部原创题材的大型扬剧艺术精品工程。虽已脱离扬剧一线数年,但出自一个扬剧演员的本能热爱和执着,我主动要求参与了全部三台戏的演出工作。虽然都不是剧中的主要角色,但对于导演交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我都百分百的认真对待。今后的时间里,只要剧院有角色塑造上的需要,我将义不容辞的参与单位组织的任何扬剧演出中去,为镇江扬剧在新时代的繁荣复兴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猜你喜欢
扬剧镇江市镇江
水晶肴肉,带你领略镇江味道
授信33.71亿元!为侨企服务系列活动镇江专场成功举办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京江与名城镇江共荣光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分析
吃虾记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艺林雅苑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寻临界 破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