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调频》的空间叙事与主题意蕴

2018-11-15 02:22张丽娜
电影文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马克西姆玛莎俄罗斯

张丽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俄罗斯电影《彼得调频》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在面临生活问题的现实抉择,即对他们来说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是现实的物质生活还是真正的爱情?女主角玛莎是彼得堡一家最受欢迎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因工作而没能准时赶到与男友柯斯佳的约会地点,并在过马路匆忙间将手机遗失,而男主角马克西姆却在过马路过程中意外捡到玛莎遗失的手机。马克西姆自诩为建筑师,却做了多年的铺沥青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国际建筑奖项,取得赴德国深造的机会。他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建筑师,打算前往法国深造,实现建筑师梦想。影片围绕一部三星手机的交还使原本陌生的男女主角从陌生到相知一段美好却未及的爱情故事。

叙事是电影的主旋律,电影是一种叙事艺术,是表现手段的丰富与延伸,特别是应用在空间造型中,通过真实环境与假定空间的融合,营造丰富的叙事情景。对于电影空间叙事的艺术体现,王思梦认为:“空间造型是对叙事手法的丰富与延伸;空间叙事是对电影叙事效果的深化与重构;空间叙事是对电影文化的构筑与渲染。”空间叙事可增强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和视觉表现力。恩格斯提出,“任何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及时间,离开时间的存在和离开空间的时间,是同样大的荒唐”。

电影叙事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必须建立在空间上,空间问题无法回避,根植于叙事之内。“叙事空间是叙事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电影的叙事空间就是指由电影制作者创造或选定的、经过处理的、用以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它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再现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影片中的玛莎和马克西姆多次的匆忙行走,以空间的转换推动事件发展,影片的叙事主要从以下几个空间展开。

一、性格空间:古板与活泼

电影的女主角玛莎与未婚夫柯斯佳两人是同班同学,外人看来很幸福,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较好的经济收入。但两人性格完全不同,柯斯佳总是西装革履,做事一板一眼,以自我为中心,是传统俄罗斯人男性代表,缺少现代人的气息;而玛莎却总是穿一件红色的夹克,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富于现代气息的女孩,喜欢开玩笑,对生活和爱情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向往和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和爱情。玛莎与柯斯佳在一起时,柯斯佳总是喜欢主导,以自己的意识为主,安排好一切,却从未考虑过玛莎的感受或喜好,如下班的晚餐、戒指的存放、婚车的款式、邀请名单等。

玛莎与柯斯佳的性格、价值观及处事风格等完全不同。柯斯佳问玛莎约会迟到的理由和接听电话的为何是男士,问:“什么时候有秘书?”玛莎发现手机丢失,柯斯佳没有安慰玛莎,相反却以家长的姿态责备她:“这已经是第二次了,手机刚买一周就丢了。”对玛莎约会迟到很不满,不断地摘下她戴着的那顶他不喜欢的帽子。预订婚车时柯斯佳想要高大上的婚车,而玛莎追求温馨实用;筹备婚礼时柯斯佳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完全忽视玛莎的观点,甚至结婚戒指都不需要她保管,唯恐弄丢。玛莎脸上看不到结婚的喜悦,柯斯佳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筹划着婚礼。玛莎与柯斯佳开始争吵,他们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玛莎对爱情和婚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于是柯斯佳像以往一样为求得玛莎的原谅而为其买花、接她下班,这一次玛莎坚定地说出不想结婚,理由是自己已经不爱他。柯斯佳起初认为是玛莎不原谅他,见玛莎语气坚决,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二、心灵空间:坚定与犹豫

生活中充满了机遇性和偶然性,正是机遇性和偶然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玛莎偶然遗失手机,马克西姆意外地捡到手机,手机把两个原本不认识的年轻人玛莎和马克西姆联系在一起,而机遇性也是如此,如果玛莎选择与柯斯佳结婚,就会拥有美丽的住房、优越的物质生活。如果玛莎追求现实的生活,会与柯斯佳结婚,但玛莎遵从内心的想法,坚定地选择放弃结婚,去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爱情。男主角马克西姆是一名马路清洁工,偶然间在国际建筑师大赛获胜,取得前往法国柏林工作机会,因心爱的女孩在彼得堡而犹豫,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决定是否去国外工作。但知道心爱的女孩另爱她人,选择把两人的照片丢弃,但拾荒老人的做法又令马克西姆拿回照片收藏。

男女主角马克西姆的心灵成长从犹豫逐渐坚定自己的想法。女主角玛莎对待与柯斯佳的感情,由犹豫、自我烦躁、冷静思考,最后坚定自己的感情;男主角马克西姆面对法国深造的犹豫、起初是为心爱的女友留在圣彼得堡,而心爱的女友转爱他人,虽心犹痛,他也坦然接受。玛莎的未婚夫柯斯佳听到玛莎要分手时,他虽不能接受,却说“我没事”,悲伤地离开,始终保持一个成熟男人的形象。他的内心是不甘、不理解、不能接受,但依然保持好男人形象。

三、行为空间:匆忙与错过

男女主角的几次相约,每次都因彼此的匆忙,错过相见。第一次因玛莎被工作领导训斥错过与马克西姆在雕像下的见面,而马克西姆却几次误认玛莎;第二次相约在火车站见面,火车站由站口和通道构成,因路上装作算不清钱老妇人的耽搁和警察检查证件,马克西姆错过与玛莎的见面。影片中很多镜头都是男女主角脚步匆匆,短暂的相视或匆忙一瞥都显现两人之间的缘分,却又天意弄人,未能顺利相见。爱情失意的马克西姆骑着脚踏车在街上穿梭,听着玛莎的音乐节目;两人在马路的两端及车站电梯的扶手的目光相遇却又错开,时常男女主角共同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都遇到装作算不清的老妇人,都与火车站旁卖小吃的妇女询问,男主角落寞地走在桥上,女主角因失眠坐在自家窗台上,眺望涅瓦河,这样造成巧合和错过的感觉。玛莎要与马克西姆约定见面地点之前,男主角不小心将手机掉入河里,他与玛莎的唯一联络工具消失了,他很沮丧地在桥边走,与玛莎再一次的错过。两人的频频回头暗示两人并没有做回最初的两条平行线,毫无交集,直到直播间电话响起,听出是玛莎的声音,两人的交集刚刚开始,并没有真正的错过。

放风筝一般在空旷的广场进行,马克西姆与朋友们在楼顶上放风筝,凸显男主角彻底放下过去,开始迎接崭新的生活。雨后的彼得堡更加清新,天空更加蔚蓝,这都预示着男女主角的可以顺利见面,但马克西姆却不慎将手机掉入河中,与玛莎唯一的联系工具也丢失了,心情沮丧地走在桥上,与玛莎又一次错过。

四、文化空间:传统与现代

故事发生在彼得堡,这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城,曾是俄罗斯帝国主要城市,广场上的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像,威严壮丽,充满浓郁的俄罗斯文化氛围,同时清澈的涅瓦河水,夜晚波光粼粼犹如明镜一般,河中停留的船只宛如一幅油画,又充满现代俄罗斯的时尚气息。整部电影的背景音乐是俄罗斯年轻人喜爱的歌曲,影片中还有很多富有现代气息的镜头:两个用纸箱挡雨的孩子,装着结婚礼服的夫妇,打伞轮滑的女孩……

工作单位是严肃、认真工作的地点,不能从事个人的事情,而马克西姆为出国签解雇单时,女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健身。工作应是按规章制度办事之地,起初马克西姆遭到女工作人员的拒绝,后马克西姆送一瓶红酒,解雇单顺利办好。老年人是社会保护的对象,不应欺骗,大街上的老妇人,以算不清钱款为理由,欺骗路人。警察是正义的化身,杜绝黄色杂志的执法者,但影片中警察局的警察却把黄色杂志夹在报告里偷看;电台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不应播放色情内容的歌曲,但电台领导为了利益却要求主播播放;俄罗斯的男人喜欢喝酒,多在饭馆、家里,马克西姆在公园长椅上遇到一个只穿背心短裤的喝酒男人,因把老婆的钱拿去买酒而被赶出家门。

俄罗斯女性形象在苏联之前是养育孩子、操持家务、扶持男人,据《治家格言》记载,有些女性还被虐待,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女性穿上军装,与男人一样冲锋陷阵,荣获赫赫战功,工厂中的女性可获得劳动英雄的称号,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传统的俄罗斯文化逐渐被西方的价值观的冲击,俄罗斯女性开始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争取平等的权利,可以惩罚男性。

五、跨越对立的主题意蕴

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电影业陷入萎靡,随着《电影法》的颁布,联邦电影业逐渐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逐渐成长,《彼得调频》则是俄罗斯电影业新发展的代表。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仅仅围绕手机的归还而展开,以电波为纽带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运用特技将平行蒙太奇的空间流逝感衔接起来,彼得堡的建筑,男女主角同时坐在河边看风景,同时点烟及同时奔跑的片段,这样是影片的结构更加紧凑,明快。

影片有两条发展主线:一条根据手机的归还展开;另一条则是男女主角的感情演变,逐渐由陌生到谈心,从警察局的保释到通过电波找到彼此的喜悦。起初男女主角并不相识,却能相信彼此,给予对方以帮助。男主角捡到手机可以选择不接听电话或不归还,但马克西姆没有这样,而是努力安排出时间去赴约。夜晚通过电波相互倾诉着自己的故事和烦恼,给对方建议。警察审讯马克西姆时,问为什么有两部手机,马克西姆机智地说是女友的,而玛莎机智回答警察称自己是马克西姆的未婚妻。雨天通话使手机意外落水而失去联系,最后,马克西姆只能求助音乐电台,却意外地找到了玛莎。影片围绕手机的归还展开,经过一系列事件将原本不相识、未谋面的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心灵、行为及体现的文化空间都具有明显的对立,这是俄罗斯转型时国家对西方各种思想限制的解除,俄罗斯像玛莎一样的年轻人接受新思想、新变化较快,而如柯斯佳一样具有浓厚传统色彩年轻人,对新思想接受较慢。影片人物的对立服务于影片的主要内容,还反映出俄罗斯电影的发展趋势,吸收西方电影创作经验的同时,继承和发扬苏联电影的传统文化传统,注重本土化的原创性,完美结合商业和传统。

猜你喜欢
马克西姆玛莎俄罗斯
解析钢琴曲《野蜂飞舞》
小玛莎和大黑熊
浅析马克西姆与乔治·温斯顿的流行钢琴音乐代表作品比较
寄往伦敦的爱情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母亲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