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痰湿中阻型103例效果观察

2018-11-15 11:03马颖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联组阻型氟桂利嗪

马颖俐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脑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较常见[1]。中医认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多因风、火、痰、瘀上扰而致脑清空失养、精亏血少。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脑动脉、椎动脉等血管狭窄、硬化,血液黏稠度增加,动脉周围神经丛受刺激引发小脑缺血和前庭功能紊乱。本研究拟比较不同中西医方案治疗痰湿中阻型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基线资料。2015年1月- 2017年6月共有103例患者就诊我院。男66例,女37例。年龄61- 77岁,病程2个月- 5.5年。患者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均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最终西医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中医症候诊断为痰湿中阻型[2]。患者自感天旋地转,头重、胸闷、嗜睡,伴有听力障碍,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纳差,查体可见舌苔白腻,脉滑。患者中68例患者经中西医三联方案治疗(命名为三联组),另外35例经中西医两联方案治疗(命名为两联组)。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方法。两联组:尼莫地平:口服,40 mg/次,3次/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10mg/次,1次/天。中药:眩晕Ⅲ号(组分有半夏、白术、胆南星、石菖蒲、郁金、黄芩、川芎、陈皮、天麻、地龙、全瓜蒌、砂仁、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后分2- 3顿口服。三联组:盐酸氟桂利嗪+中药眩晕Ⅲ号+针刺穴位治疗。针灸取穴:百会、风池、夹脊、内关、中脘、足三里、丰隆、阴陵泉。1次/天,留针30 分钟。

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1次,经颅多普勒仪检测脑TCD(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血液学相关参数,收缩期BA和LVA、RVA、由电脑自动计算出血流速度(Vm)。总有效率评价标准: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为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为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仅伴有轻微旋转感,为有效;眩晕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之和所占比例为总有效率。

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等级数据用秩和检验比较,计量数据用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三联组的总有效率比两联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两组血液学相关参数比较。治疗后三联组与两联组LVA、RVA及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其治疗前明显提升,P均>0.05。治疗后两组如上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学相关参数比较

三、讨 论

脑动脉供血不足是因脑部的动脉血管受压、硬化、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动脉血管的供血障碍。引起中老年人眩晕的病因中60%以上为脑动脉供血不足[3]。治疗上西医主要是药物治疗方法,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稠度为目的。中医治则是“治痰为先”,以“健脾和胃,化痰降逆”为治法。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3- 4]。

本研究中两联组以尼莫地平舒张脑血管、缓解痉挛,氟桂利嗪可止痛,中药用经典方剂眩晕Ⅲ号缓解眩晕,结果表明患者因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痛等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中三联组是联合氟桂利嗪+眩晕Ⅲ号再额外施以穴位针刺,结果表明三联组总有效率比两联组高。笔者分析,三联组其穴位选取也以通络止眩,降逆化痰为则,诸穴合治,共奏行气、化湿、消痰之功效,故气血上行荣于脑部,则眩晕止、痰消除矣。 而治疗后三联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两联组提升更显著,提示中西医方案联合穴位针刺治疗不仅对症治疗能缓解症状,且能对因治疗、纠正脑动脉供血不足。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针刺穴位可改善脑动脉供血不足痰湿中阻型患者的体质及临床症状,提升其血液学相关参数水平。

猜你喜欢
联组阻型氟桂利嗪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三联五统四规范』 打通基层纪检监察执纪办案『最后一公里』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制度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联”心共建“组”阵蝶变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