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九五”种子工程,开启种子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2018-11-16 08:16张延秋吴晓玲李树君
中国种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种业产业化种子

张延秋 吴晓玲 李树君

(1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北京 100125;2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芯片,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种子工作,毛泽东同志制定农业“八字宪法”,中央明确提出的“种子第一,不可侵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农业靠科学种田,要抓种子、抓优良品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种子工作始终摆在农业发展的首要地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指引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种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种子到种业,由传统种业迈入现代种业,不断创新发展,保障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种业发展的历程中,实施“九五”种子工程是种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由种子迈向种业的重要起点。

1 实施“九五”种子工程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根据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到20世纪末实现增产粮食500亿kg、棉花5亿kg的发展目标。作为农业增产的内因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种子在实现粮棉增产目标方面承担重要责任。虽然当时我国种子行业在经历“四个就地”、“四自一辅”、“四化一供”发展阶段后,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但种子行业整体框架仍未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普遍存在政事企不分、条块分割、地方保护、种子多乱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种子产业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为推动种子的产业化进程,农业部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八五”末提出实施“九五”种子工程的新思路,即以强化种子加工包装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现种子加工包装标牌商品化,通过提高种子商品化率带动良种选育、种子引繁、生产经营和管理系统建设,推进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种子产业化新体系。1995年4月8日,原农业部部长刘江就加强种子产业化体系建设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姜春云、陈俊生等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重视。4月20日,农业部成立了种子工作领导小组和种子产业化实施小组,由原副部长洪绂曾、张延喜、刘成果三位副部长负责种子产业化领导小组工作,由农业司、计划司、科技司等司领导组成种子产业化实施小组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同年9月,农业部在天津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出席会议,并在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创建种子工程,推动农业上新台阶。刘江部长在会上做了《积极推进种子产业化 开创种子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强调了种子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明确了种子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推进种子产业化的重点工作。1996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九五”和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实施种子工程作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的一件大事,安排专项资金,组织专门力量,确保种子工程顺利实施;2月刘成果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专业会议上作了《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全面推进种子工程》的讲话;2月底农业部完成《种子工程总体规划》和《“九五”种子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并报原国家计委;3月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报送了《关于实施种子工程总体情况的报告》;9月国家计委印发《关于种子工程“九五”总体批复》,自此“九五”种子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2 “九五”种子工程的建设内容

为突破种业发展桎梏,构建完善的种业产业化链条,实现从种子到种业的跨越,《种子工程总体规划》以全面构建适合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种子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明确了以加工包装为突破口,带动良种选育和良种推广的“抓中间,带两头”的总体建设思路,提出了建设完善种子产业五大体系(图1)等重点建设内容。

图1 “九五”种子工程建设内容

2.1 建设和完善育种、引种体系坚持择优扶持原则,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和国家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改良中心,明确粮棉油主要农作物单产为主攻目标,开展优良新品种选育工作。

2.2 建设和完善种子生产体系坚持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国家、地方和种子企业联合投资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一批国家级原种场和主要农作物种子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及国家南繁基地。

2.3 建设和完善种子加工包装体系坚持“填平补齐、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原则,利用贴息贷款和世界银行贷款,重点扶持有实力的国有种子公司建设一批粮棉油菜种子加工中心。同时,建设和改造一批与种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种衣剂厂、包装材料厂和种子加工机械厂等相关企业。

2.4 建设和完善良种推广、营销体系针对种子公司多、小、散、弱以及育繁推销脱节等问题,通过鼓励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种子企业走向联合或合作,构建以大中型种子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主体,以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为依托,以批发市场和信息网络为纽带的良种推广、营销体系,推动种子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

2.5 建设和完善种子管理体系改革当时的种子经营管理体制,实行管理与经营机构分设,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和法律制度,健全执法管理队伍。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推行公司自检、质量监督部门抽检的种子质量检测制度;建立一批国家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完善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在不同生态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品种区试站,构建了国家区域试验网络。

3 种子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九五”种子工程建设始于1996年,五大体系建设历经10年,累计投资近63亿元,共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区)39个,品种改良(分)中心96个,品种区试站135个,国家级原种场54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04个,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34座,国家、省、市、县四级种子检测中心92个,引进购置种子加工成套设备815条。“九五”种子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种子管理水平。

3.1 新品种培育速度显著加快种质资源保存数量达到38万多份,创新育种材料1万多份,杂交水稻、抗虫棉、矮败小麦和杂交油菜等作物的育种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新品种更换周期由原来的10年以上缩短到6~7年。

3.2 种子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t提高到800万t,加工能力由330万t提高到500万t,种子包衣面积由8000万亩增加到4.2亿亩,粮食作物种子由散装销售转变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要求、统一包装标识、统一标牌销售,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农作物种业实现了“四化”,即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经营集团化。

3.3 种子管理水平得到有力提升通过健全品种区试、种子质量检验和种子储备体系,全面提升了种子管理水平,推动了种子产业化进程,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合格率分别提高了76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年储备国家救灾备荒种子达5万t,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4 “九五”种子工程的启示

4.1 领导重视是关键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从中央预备费中安排2000万元用作种子工程启动资金,原副总理姜春云指示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九五’时期和1996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农业部党组把种子工程列为工作重点,成立了种子产业化领导小组。

4.2 科学规划是前提种子工程是项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为做好顶层设计,时任农业部农业司司长崔世安和副司长王智才组织有关专家对国内外的种业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当时我国种业的薄弱环节和农业发展需要,提出了以种子加工包装为突破口,“抓中间、带两头”的种子工程建设思路,明确了构建种子五大体系的建设重点,科学编制了《种子工程总体规划》,为种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3 改革创新是动力通过实施种子工程五大体系建设,打通了种质资源保护、科研育种、品种测试、种子加工、示范推广各环节,构建了种子上中下游相衔接的产业链条,推动种子企业进入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轨道。同时,把实施工程项目建设与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推动种子管理“政企分开”,完成了种子产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4.4 法制建设是保障在实施种子工程过程中,农业部一手抓体系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针对当时种业存在的问题,起草了一系列与种业相关的法律法规。1997年国务院颁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2000年全国人大颁布《种子法》,农业部相继出台了配套规章及相关技术标准,逐步构建了完善的种子管理法律体系,为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五”种子工程开启了我国种子产业化的新阶段,是由种子向种业迈进的里程碑。当前,种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九五”种子工程精神,不断创新,深化改革,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书写现代种业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种业产业化种子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桃种子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可怜的种子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