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类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方法与模式研究

2018-11-16 02:48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瓷器文创陶瓷

陶瓷的兴衰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英文中,瓷器“china”就代表了中国。凡是使用陶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烧制出的器物都称之为陶瓷。陶瓷的发展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商代原始青瓷、东汉末年成熟青瓷器、唐代首创的彩色瓷器、元代青花瓷、明代五彩瓷、清代粉彩瓷等,无不彰显出中国瓷器多样的类型和古代劳动者的独具匠心。

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除了宣传博物馆藏品之外,还需要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进行巩固深化。依托博物馆陶瓷藏品开发文创产品,不仅能延伸人们对于文化传统的记忆,更是一种激发参观愿望、唤醒参观记忆、催生深度共鸣的物质载体[1]。本研究结合时代特点、社会审美需求,依托博物馆陶瓷藏品,采用新颖的再创造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化。从色彩、材质、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探索瓷器文创产品开发方法与模式。

1.博物馆陶瓷类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提及陶瓷类文创产品,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刻板”“无新意”。而“高数量、低质量、低价位、低利润”也成为了文创产品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状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产品创新模式不足,不能摆脱传统参观纪念品的模式;另一方面盲目追求新奇独特,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挖掘与洞察[2]。我国各大博物馆的陶瓷类文创产品多为提取文物花纹或器形赋予杯子、手机壳、冰箱贴等产品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消费观念的转变,各级政府意识到文创产品对于旅游业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各博物馆文创产品不再拘泥于文物的仿制,而是联合专业设计团队进行创意开发并推广陶瓷文化。故宫博物馆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也是藏品最多的博物馆,首先走上了文创产品的创新之路。

2.陶瓷类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性分析

文创产品的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是设计师对文化遗产有了深入理解与解读后,从中汲取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文化元素[3],并结合时代特点、社会审美、大众需求等外部因素,将其植入新产品而形成的“文化再造品”。实用功能性并不能成为一个文创产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产品是否可以表达出文物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让人对传统陶瓷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文创产品也可运用互联网平台,将艺术转变成商业,使创意转变成产品。(见图1)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聚集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一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便捷的互动性实现了创作者与投资者的对接。当前瓷器类的文创产品大多仍是博物馆内的小范围销售,无法激发大众购买欲望和推广藏品文化。因此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将创意以不同的产品形式表现出来,加速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 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图2 故宫博物馆“故宫猫”系列陶瓷杯(左)故宫猫人物形象(右)

2.1 故宫博物院陶瓷文创产品分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藏品数量最多,也是质量最高的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陶瓷自成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瓷器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特别是所藏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范围都首屈一指。

色彩的倾向性:色彩是用户对产品的首要感受。它通过视觉传递给知觉,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心理暗示,以起到传递产品信息的作用。因此要着重注意色彩在文创产品中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博物馆陶瓷藏品的色彩配置与色调处理十分考究。传统陶瓷之所以风格气质各异是由于创作者融入了色彩赋予器物后带来的情感体验。此种风格同样可延续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例如,在故宫博物院的“猫大臣”公仔系列设计中,可以看到清朝官员官服、官帽以及东方人特有的凤眼、萌态的神情、两颊浅浅的腮红(见图2)。色彩选用城墙红、朝服黄、宫廷蓝三种颜色。以明朝皇帝喜爱的猫作为创意来源,礼服融入海水江崖等图形,寓意福山寿海。这一形象同时融入陶瓷产品中,例如陶瓷杯、陶瓷冰箱贴等。

材质的感染性:陶瓷是融合度很高的材料,可与其他材料相互碰撞交融。材料选择的多样性拓宽了设计思路,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同材质的混合与搭配将带来意想不到的产品氛围、不同的气质与品位。例如,故宫博物院的皇帝皇后杯(见图3),造型分别是清代皇帝皇后朝冠,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巧妙地将朝冠设计为杯盖,寓意加冕。选用中国传统材质陶瓷,将面部轮廓抽象夸张,更显逼真。设计将传统的材质赋予现代创意,在古今的碰撞中使传统材质年轻化。

图3 故宫博物馆“皇帝皇后杯”

材质运用的不同,不论是从视觉还是触觉都会带给受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文创产品的目的是以现代产品为媒介,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将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只有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正确选择材质才能使其充分发挥出文化的感染性。

创意的传承性:创新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核心。故宫博物院正是抓住了传统人物形象萌态化特点打造出了很多“爆款”产品。有人质疑这样的造型会使传统形象太过娱乐化,失去原有的历史厚重感。但故宫博物院并非无底线“卖萌”,故宫曾制定了其IP产品开发“三要素”(图4),即故事性、元素性、传承性。在不改变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文创产品让用户了解与感受背后的历史文化。

图4 故宫博物馆IP“三要素”

图5 符号提取方法

2.2 陶瓷类文创产品设计表达方法

2.2.1 符号提取——元素抽简

现有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多为高仿藏品。直接将藏品形象按相应比例缩放作为收藏品留念。而另一种创意的做法是设计师对于瓷器瓶身或纹样进行特征提取、拆分与重组,并运用到各类产品中进行量产。

陶瓷类型多样,颜色、纹样、肌理各不相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大相径庭。因此设计师深入了解藏品的文化内涵并从中提取设计符号(图5),抽简重组后的元素都以一种特殊的符号组合向用户传递出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用户心理的探究和功能需求的掌握,设计师选用恰当的文化符号融合于产品之中。从而使产品从使用方式、功能赋予消费者情感体验,从产品外在形式到内部细节都展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例如,秘色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素有“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誉。苏州博物馆创新推出了舌尖上的国宝——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图6),其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辨识度高、操作性强。外盒采用该馆标志性的窗花造型;饼干造型采用文物元素——莲花;秘色元素蕴藏在抹茶口味中;造型、色彩、口味均源于文物原型[4]。另外,瓷器“发烧友”杨俭峰精心挑选具有完整图案的碎瓷片,镶上银边做成精美小挂件。如图7在一块青花瓷碗的碗底绘制一朵莲花。又如他将碎瓷片不规则的边缘进行修剪,并用银边镶起来,形成水滴形吊坠。既可成为拿在手中把玩的物件,也可成为精致的饰品。这些碎瓷片历史悠久,上可追溯至北宋的定窑,下则到清嘉庆年间。由于这些瓷片饱经历史的风霜,表面形成了受沁现象,把玩在手掌心,仿佛在摩挲着历史,感受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2.2.2 文化为本——创意加值

文创设计是基于文化内涵的创新思维活动[5]。瓷器文创产品是可以表达出文物蕴含的精神文化的。瓷器文创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功能在带给消费者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能让人对传统文化底蕴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洛可可公司设计的老舍茶馆、四季盖碗就是文化融入创意的优秀作品。茶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人们不仅品味茶的“淳朴自然、韵高致静”,更是在采茶、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品味人生哲理,获得精神慰藉。北京著名的老舍茶馆,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而得名。与洛可可公司合作的盖碗系列中,各取春夏秋冬季节的典型特点,融入盖碗茶设计:春天百花盛开,夏天凉风飒爽,秋天明月当空,冬天白雪皑皑。(图8)“风、花、雪、月”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为开悟之人保持淡定从容。在保留文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使其平易近人并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产品一旦蕴含文化底蕴便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高附加值,这是文化内涵在创意的激发下爆发的内在能量。

图6 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

图7 古瓷器碎片饰品

2.2.3 产品服务——消费体验

体验经济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商品为媒介,通过强调消费者的亲身体验获得美好记忆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6]。瓷器类文创产品应立足于消费者体验,尤其应关注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更看重在体验中对文化有深层次理解。

位于金山奋安创意园中的一家陶瓷文化创意公司,利用文化创意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让消费者体验陶瓷艺术服务。公司创始人刘榕冰建立索佳艺陶瓷艺术研究院并组建专业的产品研发团队,将办公室改装成陶瓷体验馆。这里摆满了亲手烧制的各式精美的瓷质茶具、瓷灯、厨具等。消费者亲手制作瓷器产品,带来了心理的满足感。在这里消费者不仅可以选购产品,也可以了解瓷器历史与文化。通过消费者手工制作的形式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

3.陶瓷类文创产品开发模式

3.1 符合审美与功能

任何产品的开发设计都应该遵循“致用+致美”的原则。功能的实用性是文创产品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文创产品的购买率发现,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文物摆件或按文物比例复刻的文创产品并不受大众喜爱。真正受欢迎的反而是一些小巧的“日用品”。由此可见,文创产品的开发并不需要文物的原样复制,而是应选择文物中突出的特点,比如造型、颜色、花纹图案、情感体验、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等,通过灵感的创意迸发挖掘文物潜在的文化艺术精髓。

3.2 内化情感与共鸣

任何消费者都是情感丰富的独特个体。文创产品的开发中最成功的因素是达到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激发其购买欲望。文创产品是古老文物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情感媒介。只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诉求,确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情感化设计。

3.3 塑造品牌个性

品牌推广与运作是博物馆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工作室所设计的文创产品都应符合品牌系统理论,打造独特品牌个性。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书签、杯子、橡皮擦、胶带等产品,都印有故宫博物院的品牌LOGO。其中商标的尺寸大小都有明确的规定,体现出规范化的操作方式,使品牌形象更加系统和规范。

图8 老舍茶馆 四季盖碗

3.4 新媒体语境下的营销

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现状下,新媒体时代产生了“碎片化”“快速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文化要想融入大众生活必须以一种更平易近人的方式。故宫博物院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推广博物馆文化以及文创产品。例如2015年火爆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从前有个皇帝他不好好读书》,选取清朝同治皇帝玩物丧志的历史故事,警惕大众不好好读书的后果。不仅还原传播了真实的历史事件,也推广销售了文创产品——书签。广告文案自然生动不造作,完美融合在历史事件中。

4.结语

文化创意产品是审美性与功能性的集合体。从设计师到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应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文化与产品的深度融合,寻求特有的产品文化符号。这样既有利于文创产品保留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利于创意的碰撞,从而开发出既有创意特色又能满足消费者实用需求的文创产品。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编号:13CB116);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研究院开放课题资助项目(编号:WUT-201805)研究成果。

注释:

[1]张纯.浅谈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6(1)

[2]贾晶晶.文化创意设计与陶瓷产品发展融合的设计策略[J].青年时代,2017(2)

[3]刘冰峰,胡林荣,陈运材.创意经济时代下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研究[J].行业探讨,2014(8)

[4]袁熙旸.创造力在边缘:传统工艺、地方资源与可持续设计之路[J].装饰,2013(2)

[5]同[4]

[6]张琪.从体验经济视角探求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陶瓷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瓷器文创陶瓷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