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被嫁接的孤独

2018-11-16 01:18撰文许大地
厦门航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博士

撰文_许大地

在下了生孩子的决心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生几个,对生活在几代以前的人们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家庭生育计划的全部意义就是尽可能地生,希望总有几个活下来,长大以后能支撑家庭,照料老年的父母。

今天,很少有家长把这些当作多生孩子的理由,事实上,限制家庭人口的决定常常来自于养育孩子所需的经济花费考虑,但是,只想要一个孩子的家庭还是会受到社会的压力。“只生一个孩子本身就是一种疾病。”21世纪初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说。同时代发表的研究宣称,独生子女有一系列从笨拙的社会技巧到学习困难方面的问题,研究者的结论是:“独生子女的特异性比其他儿童远为突出。”虽然在接下来的50年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开始修正上述的看法,直到15年前,这种看法才真正受到挑战。

关于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诸如会被宠坏,会感到孤独,会特别不合群,具有攻击性,惯于颐指气使,或者特别害羞,特别内向。我们怀疑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不但在童年阶段处于劣势,而且很可能修身也如此。但是,大量的研究推翻了这些传言,“独生”是时代给予他们的身份,不代表就要全盘接纳外界给予的否定。

因为独生子女不必与兄弟姐妹分享玩具,人们很容易推理说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分享东西。事实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争夺家长的注意力,有时竞争的对手只是别人打来的电话,而且,独生子女有很多其他机会来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东西。

的确,有些独生子女是被宠坏了,但是,从大家庭出来的孩子也有被宠坏的,这里,重要的变量是家长怎样教育孩子,而不是家里有几个孩子,中国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明。在1979年,中国政府宣布,生多胎的夫妻将受到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惩罚。现在,大多数的城市家庭与许多乡村家庭都只生一个孩子,而二胎的意愿显得意兴阑珊,经济能力决定了生育者的主动权。想摘下“一个孩子就会变坏”的有色眼镜,任重道远。

一开始,无数的儿童心理专家对这些孩子很担心,他们用“小皇帝综合征”来描述他们的担忧,“西方观察家以为中国将有几代宠坏的小家伙,但是,当研究者对这些孩子进行研究时,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就像正常的孩子一样。”

现在,家长对陪伴孩子时间格外重视,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与孩子交往的时间多少与方式,比如是否与孩子一起阅读,是否回答孩子问题,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具有更重要的影响,独生子女的父母比起有多个孩子的父母,当然能够在孩子身上花较多的时间。

加利福尼亚的心理学家约翰·克劳弟博士在独生子女方面进行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在一项对照2000名独生子女的高中生与2000名家有2个子女的高中生的研究中,他发现独生子女在语言与计算能力方面都具有微弱优势。纽约的托尼·法尔博博士与德尼斯·波莉特博士也研究了数百个有关学生成绩的调查结果,虽然他们没有在独生子女和家有2个子女的孩子中发现明显的差异,他们确实发现,独生子女的表现要比大家庭中排行较低的子女的表现好得多,独生子女的成绩较高,上学的年数较多,并且在测量学习动力的问卷上得分较高。

在全民为“独生之殇”哀号时,独生子女们身上的闪光点也被蒙上了一层迷雾,而且这一个群体似乎还有一层悲哀的气息,他们生来就是孤单的。但是,孤单不一定与每天见到多少人有关,独生子女并不认为他们孤单,也不认为他们不快乐。独生子女的自尊心不低,他们与非独生子女对比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言,家长的婚姻、善恶与收入情况远比孩子是否有兄弟姐妹来得重要。

“如果你只想要一个孩子,但是担心独生子女的状况会对他有所影响,那么,你不必为这个问题担忧。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正在考虑再要一个孩子,那么,不要因为你想帮助第一个孩子而生孩子,你生孩子是因为你想再要一个。”克劳第博士这样总结。“独生”和“独养”,造就了独生子女这一群体必须体会着深刻的孤单,他们的成长与未来,从未少了围观。当这一代人走向中年,他们的肩膀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风雨,和整个社会的焦虑。

陈丹燕在《独生子女宣言》最后一章写道,“一只孤独的小手,正摇动着中国”,独生子女们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注定是一个时代孤独的注脚。

猜你喜欢
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博士
The special graduation photos
Cloze完形填空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博士蚊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