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丰收节”职业农民“挑大梁”

2018-11-16 12:31
农民科技培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秋分时节,蟹肥稻黄,瓜果飘香。“五彩的田园美如画廊,美丽的乡村鸟语花香……”9月23日一大早,走进位于全国农业展览馆的首届“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丰收中国》的歌声悠扬,欢庆的锣鼓响彻,座座粮囤映得满眼金黄。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实践闻名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到农村改革春雷涌动四方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从2000多年来一直造福生民的四川都江堰,到后稷“教民稼穑”的陕西杨凌……丰收中国,普天同庆。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再一次吹响催人奋进的号角,凝聚起激荡人心的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唱响节日礼赞——

农民的节日,丰收的礼赞。在全国各地的欢庆现场,到处闪现着新型职业农民的身影。在陕西杨凌“青年学子与职业农民对话”的首场活动中,5位职业农民分享他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最后成为当地民众致富“领头雁”的故事。在河南省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上,众多本省新型职业农民比技能、亮本事、展风采,共同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广西玉林在首届丰收节系列活动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政策服务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指导,在田间地头、生产基地开展观摩培训。山东省围绕欢庆丰收节,开展“新时代、新平台、新服务、新农民、新动能”主题对接活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大赛和“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授牌活动,把农民共庆丰收与乡村人才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新型职业农民为“三农”发展带来巨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主体,也是续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脊梁。当历史的车轮挺进二十一世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之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摆脱贫困,粮食丰收,山青了、水绿了,农村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农民也正经历着历史的蜕变,实现从身份走向职业的华丽转身。崭露头角的新型職业农民,逐渐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脊梁”,农民增收的“智囊”。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壮大,使农业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通过职业农民的带动,为乡村谋发展、做贡献的队伍更加壮大,不但有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老农”,也有一批有乡愁、想创业的“新农”,还有一批有学历、能创新的“知农”。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三农”,投身农业,为农业农村发展添砖加瓦。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日益壮大——

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18年,连续7个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出部署和要求,为破解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指明了方向路径。通过实践探索,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农广校等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多方资源和市场力量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400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突破1500万人,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各个领域,正在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突出亮点。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对农民的鼓舞,更是对新型职业农民这个职业的肯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只有大力培育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中国的乡村才能振兴,中国的农村才能更加美丽。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爱的职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