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2018-11-17 14:07
中外文摘 2018年12期
关键词:扶梯泰国电动

□ 周 松

旅行是一种学习。学什么?历史人文、文化艺术,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文明。去更多的地方,学习更好的文明,然后成为更好的人——我所理解的旅行的意义,也大抵如此。

香港:从学会搭乘电动扶梯开始

1998年我第一次去香港,看到街上的所有车辆一概干净得跟新车一样,而且车速超快,在九龙那样老而窄的街巷里,人与车都按规矩各行其道,秩序井然。

这一景象后来强化了我的一个认识:一座城市里,道路塞不塞车,跟路宽路窄、车多车少固然有关,但守不守规矩才是最重要的。

同样是在香港,在拥挤的地铁和商场里,我见人们在电动扶梯上有序地右立左行,即使是情侣也不会并排挡道。那时国内商场的电动扶梯慢慢多起来,但右立左行的人还不多(其实现在也还不多)。从香港回来后,到如今快20年了,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在靠右行的地方,在电动扶梯上,再没有站在左边一次。

回忆当初,还能清楚地记得,我们一行三个同伴并肩走在弥敦道上被人有礼貌地推开时的困惑,记得我们去餐馆吃饭一进门就直接走到空座位旁却被劝回到门口,等店家帮我们安排好后再被带入席时的尴尬。万幸的是,这样不靠谱的事情,在越来越多的出境游“教育”之后,再也没有在我身上发生过。

泰国:随时随地看见自己的丑态

我第一次出国是去泰国,那是2001年。申请签证填表时,填到“你去泰国是否从事贩毒抢劫等活动”那一串问题时,我觉得可笑至极:我真想贩毒会告诉你吗?

填完“否”以后认真琢磨才意识到:这是承诺,说到就要做到,没做到就意味着你不仅违犯了人家的法律,也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你是个不诚实的人。第一次去泰国是跟团,每天在酒店用自助早餐时,导游都会说,多吃点,免得午餐团餐东西不够吃饿肚子。结果我和其他团员一样,拼命拿,最后却剩下一堆东西吃不完。我本来就是一个不能把自助餐的餐盘吃得干干净净的人,但平时看不到自己的吃相有多丑。那次泰国之行,我的团友成了我的一面镜子,我现在已经能做到按食量取食。

法国:坐一趟飞机等于上了一堂文明课

2003年,我从香港转机前往法国。在香港机场,候机的乘客几乎没有人把行李放在旁边的空座椅上,而是放在脚边不挡道的地方。长途飞行中,我的前排回头看了我一眼,微笑示意他要放斜座椅准备休息了,我备感惊讶,也学着他,向我的后排做了一样的举动。

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我正准备急忙起身去取行李,准备快点下机,乘客们却从前往后陆续起身,按先后顺序下飞机,即使有的前排乘客取行李动作慢,后面的乘客也会耐心等着。

虽说后来在国内很多机场,我常常遭遇前排乘客冷不丁放斜座椅靠背的突袭,虽说几乎每一次离开机舱时总会遇到身边乘客火急火燎地推推搡搡,但就是因为那一次法国之旅的长途飞行,我绝对不会允许自己一样粗鲁无礼。

欧洲:细节之中透着教养和善意

那一次在法国待了十几天,最让我动心的不是美景,而是很多次在路上我与陌生人目光相遇时,对方总会报以微笑;很多次我在公交站台上困惑地查看站牌时,总有人保持一米距离、面带微笑轻声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每一次我要过马路时,车总是会减速让我先行通过;很多次,在人多的地方,明明是我碰到别人了,对方却先向我道歉。

那以后我去过很多次欧洲,受那里的环境影响,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比如,在餐馆吃饭最好看好了菜单再点菜,别让服务员一直在边上等你,吃完了稍微收拾一下桌子。去剧场或音乐厅,尽量穿正式一点。去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时,别用自拍杆和闪光灯拍照,别长时间站在展品正前方,当然,更别大声说话。去参观一些特殊的景点时记得预约,别大大咧咧地“去了再说”,欧洲很多地方都有参观名额限制,如果不预约就会白跑一趟。

澳大利亚:给他人更多方便是一种美德

去澳大利亚是2004年,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出门担心迷路就打车,花了不少冤枉钱。

一天夜里,我照例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但报完地名,司机略做犹豫后跟我商量:旁边的医院可能随时会有人需要用车,前方不到100米就有一个地铁站,坐两站就能到,边上还有一个公交站,如果不赶时间,建议乘坐地铁或搭公交。他怕我不熟悉,还在地图上给我做了详细的标注。

后来我在国外城市旅行,基本上都使用公共交通,还得感谢这位出租车司机。相对而言,出租车在欧美算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无特殊需要,最好少用,这跟钱多钱少没什么关系。

日本:不给人添麻烦是最高的美德

2007年我第一次去日本,我知道这是一个规矩很多的国家,但我在出机场去抽烟时还是被惊着了:门外露天处空旷无比,但十几个人却偏偏要挤在一个封闭的吸烟室里吞云吐雾!原来即使是露天,抽烟也必须在指定的区域抽。一开始我认为这个禁令太苛刻,直到后来有人提醒我才恍然大悟:我喷出的烟雾会让旁边的行人被动吸烟,且我走路时手里烟头的高度,正好是一个小孩眼睛的高度。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日本,学会了好些“规则”:即使是在新宿、涩谷这样摩肩接踵的地方,也不会和路人碰撞,因为我会像大家一样靠左行;真正的队列应该是一字队列而不是在模糊的队形中三三两两地往前拥;如果自己身体不适,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防止自己的不妥影响到别人;在公交车、地铁车厢、电梯里,把双肩包取下来提在手上,以防转身时背上的包碰到身边的人,同样不要打电话,因为你说话的声音会影响别人,尤其是在电梯这样幽闭的空间里。

美国:在公共场合吵闹是无益的

我第一次去美国是2012年,在迈阿密机场,我遭遇了多年来出国旅行中唯一一次航班延误,那是一个雷雨天,航班延误近7小时,换了5个登机口,机场工作人员不时出来通报情况并向大家道歉。

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印象中伤不起的美国人这么好说话,连个维权的人都没有?这时柜台一阵喧闹,一位亚洲面孔的男子冲着柜台前的工作人员大声嚷嚷起来,语气很冲:“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走?为什么别的航班能起飞我们却不行?”而工作人员的回答始终是:“请不要妨碍我工作,否则我要报警。”最后警察过来,将该男子带到座位上,并告知不能接近工作人员,否则将被带走。

这事发生之前,我曾经是个逢延误必闹机的傻子,但我这次回国后再没有闹过机,而是养成了在机场候机厅阅读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扶梯泰国电动
拆梯人和扶梯人
电动自行车
安全乘扶梯
泰国的中秋节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