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风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8-11-18 09:36庞淇月
今日海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家庭

文|庞淇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家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更是前所未有。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不仅是实现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的背景下,每个家庭都应该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家风建设的新要求,学习借鉴家风建设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在“实”字上聚焦,丰富内容接地气;在“活”字上着力,营造广泛参与度;在“固”字上落脚,建章立制促长效等途径,进一步推进家风建设,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家风建设关乎家事、国事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风建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庭、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家风,指一个家庭中的风气,是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利益分配的格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风不仅影响到一个家庭,更关乎民风、党风、政风乃至国风的塑造。近年来国内权威媒体报道的贪腐案例显示,不少官员落马的背后,呈现出家庭式甚至是家族式贪腐的特征。由此可见,家风建设不仅是家事,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国事。

随着家风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家风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于2017年1月被写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为推进家风建设强化了顶层设计,提供了基本思路。

新时代对家风建设的新要求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家风建设,意义更加重大,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

新时代对家风建设的新要求,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多个重要文件中。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十八届中纪委工作报告提出,“引导党员干部培育良好家风,发挥乡规民约作用,营造向善向上的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要求,“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群众感情,严格约束自己,严格家教家风。”上述要求为新时代家风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家风建设不仅是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层面的部署要求,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如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可以通过家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促进邻里和睦、净化社会风气;在社会治理管理上,可以通过家风建设,有效促进社会沟通、发展和谐关系,特别是可以运用其中的乡贤文化,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可以通过家风建设,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凝聚和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等。

新时代推进家风建设的基本路径

近年来,我省在家风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不少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结合当前实际,推进家风建设,要在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建章立制等方面多管齐下,特别是要从“实”“活”“固”三个字上下功夫。

在“实”字上聚焦,丰富内容接地气。丰富而优质的内容,是家风建设的基础。家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内容来将其具象化。要有实在的载体。家训、家书,是建设和传承家风的一种普遍而有效的载体。例如,“吃番薯饭也要送仔读书”,是琼海市大园古村黎氏家族的传世古训,而家族的分支也有各自的家训,如“快乐辛苦得,便宜吃亏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这些家训朗朗上口,简单朴素,不仅影响了家族里的一代代人,还成为该村一道别样的文化风景。此外,文昌市东阁镇的许氏家族通过节日团聚的方式传承家风,家人团聚,敬老孝亲,交流感情,其乐融融。要有实在的行动。良好的家风要得以传承,离不开长辈的言传身教。每个家庭的长辈特别是为人父母者,要将良好的家风家训转化为平时的言行举止、融汇成整个家庭的文化氛围,进而对后代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受特定历史条件所限,一些传统家风中存在重男轻女、重学轻商等封建思想,不仅不合时宜,甚至妨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而,家风建设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为家风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在发展中永葆生命力。

在“活”字上着力,营造广泛参与度。新颖而有效的形式,是家风建设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政府、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等多层面、多方面的作用,通过更加精准、更有活力的活动,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例如,近年来我省创新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该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妇联、省文明办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主办,通过实施“家庭助廉”教育活动、评选表彰“最美家庭”、举办好家风好家训宣讲等,引导广大家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除了政府主导的活动外,社会力量同样大有可为。如在海口、文昌、东方等市县,民间举办的“何家大院吃团圆饭”“外嫁女回乡”等活动,既弘扬了传统的孝文化,又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此外,一些学校开展“好家风伴我成长”征文比赛、与父母一同寻找自家“家训”等活动,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为家风建设的可持续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固”字上落脚,建章立制促长效。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是家风建设的保障。要总结、梳理各地在家风建设中的好做法,将其固化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制度。从我省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做文章。实行家风建设标准化。如海口市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美富村,专门拿出500平方米土地在村里建设了家训家风展览馆,集中展示古代名人先贤家训、海南“四大才子”家诫及村民们的家风家训。此外,该村还为村民发放了特制的小铁牌,动员村民将自家家训钉在大门口的门柱上。上述做法为村民学习、弘扬和传递家风提供了有力的阵地和固定的载体,将本村的家风建设纳入了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他有条件的镇(街)、村(居)也可以学习借鉴,通过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行家风建设的标准化,并以此为依托,定期开展培训、宣讲、座谈、评优等活动。实行家庭助廉常态化。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来说,家风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家庭本身,还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向党政机关干部及家属发出《家庭助廉倡议书》,通过实施“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定期进行家风教育、家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强化督查问责等方式,将“家庭助廉”由柔性的活动上升为刚性的制度,将家风建设作为所有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家庭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家庭“煮”夫
家风伴我成长
恋练有词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