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对策研究

2018-11-19 14:26祝勇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工作者受众

文 / 祝勇

在过去,人们通过报纸、收音机、信件等方式获取信息,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也成为各种渠道相互竞争的要求,电视台作为正规的信息发布渠道与舆论监督机构,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略逊于网络媒体,为适应新时代下大众对媒体的要求,电视台应不断转变与调整新闻报道方式。

一、电视台新闻报道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素材冗杂,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一种爆炸式增长,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素材进行筛选时,虽然信息收集的效率越来越高,但辨别信息真伪的难度较大。当前,新闻素材冗杂,容易干扰受众的判断。此外,从互联网中收集信息虽然便利,但是却使新闻媒体的报道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其次,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容易受到虚假的互联网信息素材的影响,过多的同类信息也使得经验有限的新闻工作者挖掘不到素材中的亮点,因而,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较难实现。

(二)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新闻行业处于信息传播与舆论监督的最前线,对新闻工作者的从业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做好相关新闻资源的收集,经过编辑、修改后直接呈现到受众面前,让受众多角度了解新闻信息。其次,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新闻编辑是个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对新闻工作者的编辑写作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将虚假信息写入新闻稿中,即使编辑写作能力再强,也会严重影响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

(三)新闻工作者的技术运用不熟练

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是部分传统的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对现代的网络媒体技术不熟练,容易导致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落后于互联网,此外,由于电视台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难以实施创新建设,尤其是在地方电视台中,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同,所以电视台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例如用于新闻报道的摄像设备比较老旧、电视台工作人员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不熟练等,导致新闻报道的适应性不广泛,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二、电视台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对策

(一)重视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在对新闻工作者进行培养时,要着重培养他们对新闻的敏感性;其次,电视台在招聘人才时,可以适当放宽对专业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优秀人才;最后,必须对招聘的新闻工作者进行统一的培训,考核他们是否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对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二)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价值取向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得捏造虚假信息,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新闻事实,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大众负责,对自身的工作负责。同时,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素材应来自生活,报道生活中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不能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曝光率,吸引受众的兴趣而对新闻素材进行编造与夸大,这会严重降低广大人民群众对媒体的信任。

(三)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

虽然人们对于新兴网络平台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是电视台可以通过与新媒体平台合作,来吸引受众的目光,但是却不能一味模仿,因此,电视台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让新闻工作者有动力地创新发展,制定具有特色的发展规划,实现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的电视台新闻报道的优势不断被取代,因此,电视台必须在报道方式上进行创新与改进,在人才培养、媒体设施、创新机制方面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工作者受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媒体竞争取胜之宝——谈新闻报道策划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